常看到网上有哲学专业人士或哲学爱好者用一种玄秘的口吻来谈到康德的“物自体”,不但把那“物自体”说成是一种幽灵式的人们难以认识的存在。而且还把这个概念本身渲染成很难理解的对象。
其实,对于康德的“物自体”的误解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初黑格尔就曾莫名其妙把康德的“物自体”猛批了一通,他不但把当时社会上形而上学的衰败归罪于康德,甚至认为康德对于感性经验的强调以及康德的“物自体”的概念的通俗性使得人们只重视感觉,只追求社会流行的事务,和表面上渊博的历史知识,以及各种享受而忽略对抽象的,永恒的,和深沉的对象的追求。
但是,如果我们把黑格尔所批的内容与康德的哲学内容对比一下可以发现,黑格尔其实既冤枉了康德又没有冤枉康德。说他冤枉了康德是因为他所批的根本不是康德的哲学!康德虽然强调经验在思维中的重要性但是他从未否认抽象思维存在的必要性,就好比物理学家在告诉我们说苹果是由原子组成的同时并没有否认苹果的存在一样,而康德的“物自体”概念本身也不是他的全新的发明,而是笛卡尔,休谟对于人类的认识只局限于现象的说法的理论升华而已,而这种思维更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甚至远古的希腊哲学。
它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我们所了解的都是我们的感官告诉我们的,而不是对象的真实本体。
但另一方面,黑格尔也没有完全冤枉康德,因为根据黑格尔的描述,在他那个年代,出现了前面提到的“跟着感觉走,追求社会流行的事务和表面上渊博的历史知识,以及各种享受而忽略对抽象的,永恒的,和深沉的对象的追求”,我相信黑格尔的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
今天还不是一样吗?今天人们之所捧海德格尔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说他历史知识渊博,今天用历史知识渊博来衡量一个人的深度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正统模式。这不正是黑格尔所说的“given up this science in exchange for feelings, for what was popularly
matter−of−fact, and for historical erudition”吗?
当然,只有在这些现象与康德的理论之间有关系的时候才能说黑格尔没有冤枉康德。那么这种社会性的浅薄与康德的理论有关吗?
如我前面所述,这种社会性的浅薄根本不是康德所宣扬的,康德甚至因为强调抽象思维的重要性而宣称哲学是学不来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才能建立起一个人自己的哲学,而且康德本人也绝不象那位诺别尔奖得主萨特尔一样是一位追求世俗浮华的人。但是,单凭这一点就能说前述的社会肤浅与康德无关了吗?还不能。因为一个理论形成后它的实际价值还在于读者的解读。
尽管康德的理论不但不是宣扬浮浅而是反对浮浅教导深刻的,但是很显然,黑格尔认为他的理论导致了人们的肤浅,理由是康德强调经验的重要,大家就都只重视经验而忽略了抽象,而康德宣称有“物自体”所以大家就认为在我们看到的世界背后存在一个玄秘的世界,因而纵容了不可知论。
那么黑格尔这种指责合理吗?是否为张冠李戴,把和康德无关的现象硬套在康德的头上呢?这就回到了本文一开始提到的话题:当今网上常有哲学专业人士或哲学爱好者对于康德的“物自体”的错解。很显然,他们把它看作是一种玄秘的存在,一种传奇式的幽灵。而这种态度恰恰就是导致黑格尔当初批康德的原因。如果连一些哲学专业人士或哲学爱好者人都会出现这样的误解,一般只听说过康德的经验论和“物自体”的人就不会了吗?
由于黑格尔实际上是把康德的实际影响作为康德的理论来批,我们可以说这样做是不对的,甚至可以因此而怀疑黑格尔是否真正仔细读了康德的书。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说黑格尔是对的。如果连黑格尔都可以把当时社会上对于康德理论的偏见作为康德理论本身来批,那么试想在现实社会中还有几个人会真正地去全面地理解康德的理论而不是简单地就运用“既然经验重要我们就不必追求抽象;既然那个物自体无法了解,我们就没必要追求深刻”这样的逻辑来指导人生呢?如果整个社会影响是这样的,为了哲学上的拨乱反正,他黑格尔拿康德来批一通也不能说是完全的无理了。
这本身其实也突现了一位哲学理论工作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下面是一段康德在他的《纯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链接:http://www.earlymoderntexts.com/pdfs/kant1781part1.pdf)中对于他的物自体的含义的解释的中英译文(中文是根据其中的英文翻译的):
中文:
所以糯米馕(Noumenon即物自体)只是一个边界性的概念而已,它可以帮助我们来界定我们对于感知的潜力的假定;这表明它唯一的用处是负性的。但是,它并非人为的发明;它是人类感知的局限性的伴生品,尽管它无法帮助确定人的感知领域之外的任何东西。
所以:我们可以恰如其分地将各种概念分为感性的概念与知性的概念,但是我们却不能按照现象,糯米馕,感觉,和理解这些概念的正面的意思将客观物体划分为现象与糯米馕或将世界划分为感觉的世界和理解的世界。这是因为我们无法从知性的概念中提出客观物体来,相应地我们也无法假装它们是客观有效的。。。。
英文:
So the
concept of a noumenon is only a boundary concept, whose role is to limit the
pretensions of sensibility; which means that its only use is the negative one.
But it’s not a sheer human invention; it is bound up with the limitation of
sensibility, though it can’t affirm anything positive beyond the domain of
sensibility.
Thus: we can properly divide concepts into •sensible
concepts and •intellectual ones,but we cannot properly divide objects into
•phenomena and •noumena, or divide the world into a •world of the senses and a
•world of the understanding, with these terms understood in a positive sense.
For no object can be picked out for the intellectual concepts, and consequently
we can’t pass them off as objectively vali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