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道德经》第 二 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人之所以能够认识到什么是美好的,是因为有丑恶的在做对比;人们之所以知道什么是善良的,是因为有不善良的在作对比。
因为无才出现有,因为有才知道无(这里的第二层意思是有无可以相互转换);因为难才知道易,因为易才有了难;因为长才显出短,因为短才比出长; 有了高上就可以看出低下,反之亦然;人们之所以能够从声音中感受韵律,理解意思是因为存在着不同的音色音量(这里的“和”是共同发生效用的意思。比如,我们很难从鸟语中听出我们人类语言能够表达的丰富意思,这是因为每只鸟所发出声音尽管好听,但是过于简单单调),而前与后是相随相伴的,因为有前必有后;所有这些都永远如此。(译者慕容青草注:其实第二章到这里为止是连接第一章与后面的过渡段)
所以圣人行事不刻意作为,在教导人的时候,重在言语之外的效果(这一点可以有多种解释,比如通过行动的榜样,比如通过举例,比如通过实践,比如通过对比,等等。而这种行不言之教又与第一章的道可道非常道相呼应)。这就好比天地间的万维都是依照固有的道运动变化却没有一个是最最开头的,它们繁衍后代却从来不会拥有所生成的,不论它们如何作为都不可能依恃自己的作为,取得任何功效也无法居功。正因为不贪图拥有所创造的,所以也不会失去(圣人正是按照这个道理行事啊)。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