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3年上海开埠后,洋泾浜,旧时上海的一条小河,成为河之北的租界区与河之南老城厢之间往来的汇聚点。操英语为主的外国人与操上海和江浙方言为主的中国人,在洋泾浜两岸和周围地区,每天产生频繁的交易和交往,于是,逐渐形成了用汉语的上海和江浙方言语音,以谐音的方式表达和记录主要以英语词汇为主的外来语,即上海洋泾浜英语。
历来研究洋泾浜英语的论著有不少。但像许晶晶以洋泾浜英语为视角,较系统和全面地研究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大背景下,上海近现代以来都市民俗的形成、沿革和发展,和对海派文化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进行中国现代民俗学研究的,在学术界并不多见。因此,许晶晶同学的毕业论文具有学术原创意义和积极的学术理论研究的价值。
本论文作者的治学态度较为严谨,对论题从理论和研究材料等方面上,都有很好的把握。论文结构合理,分析有据,资料翔实,有相当的专业深度,对本课题、民俗学、文化语言学和上海近现代史的相关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和研究参考的价值。据此,本人认为许晶晶同学的论文已完全达到硕士毕业论文的要求,并且是近年来本人所指导的毕业论文中,较为优秀的一篇论文。
如果作者能更多地收集和记录一些行将消失的洋泾浜英语的词汇,那将进一步提高论文的质量。
上海大学 王继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