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師三無論調,中國教育誤入歧途 玄野 23 日北京一位學者發微博爆料,北京二十二中5月10日的一堂政治課上,老師為維護課堂紀律對某學生罰站,並因為罰站過程中的不順暢將此學生踹出教室,更在課後將其叫到辦公室談話。之後就發生了驚世駭俗的一幕:年級組長王靖老師“氣勢洶洶地跑了過來”, 沖言覃大吼道:“第一,你戶口不是北京的!第二,你是借讀生!第三,你在校長那還是掛着名。而且,你們家無權無勢無錢,就是一個三無人員,你隨時可以滾蛋! ”很顯然,這位年級組長在教育目的和老師責任方面,其認識徹底扭曲了。雖然這樣有創意的罵人言語是孤例,但是這種扭曲的教育意識絕不是孤例。 一個無權無勢無錢的三無人員,學校就有權將其逐出門外,那麼學校是為什麼服務的?是權力勢力和金錢嗎?首先,從經濟運作來講,一個公立學校的資金來自於國家財政,其必然是對所有符合入學規則的人開放的,我無法想象中國政府制定的學校服務範圍內會有權力勢力和家庭財富方面的規定。其二,老師不應該關注招生範圍與學生來源,任何坐在這個課堂里的人都必須平等對待,不管他是作為入學考試的狀元進來的,還是偷偷跑進來蹭課的。課堂的主宰不是老師,也不是學生,而是人類傳承道義真理這個理念,課堂是神聖的。如果有人擾亂課堂,你應該將他請出去,無論他的家庭背景如何;如果一個學生全身心地融入課堂,並以出眾的表現回答了老師的提問,你必須褒獎,不論他是否交足了學費買齊了課本。老師的責任是不辱師表,不應也不必過問行政人員負責的財路,尤其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參雜進這樣的雜念。其三,這個學生可能上課搗亂,甚至於是問題少年。越是這樣的情況越能體現老師的價值,越是這樣的學生就越需要老師給予教導幫助,越是這樣的情況越考驗老師的水平和情操。糾正他的學習態度,不可以用人格侮辱和下三爛的拜金主義來斥責,那只能使他的人格更加扭曲。老師必須以身作則,薰陶學生選擇光明的人生道路。學生之過,只在誤己,且尚有塑造機會;老師之過,誤人子弟,貽害無窮。 中國六十年來教育方針的偏頗是造成教育界這些亂象的根本原因。教育的目的必須是提高人的理性與道德水平,而絕對不能是有形的物質成果。中共歷來的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理念就是一個反面典型。其中有兩個邏輯錯誤。其一,如果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最終破滅了,那麼你培養的所謂接班人不就是廢物了?這種教育對民族對人類是一個巨大的冒險,畢竟世界上沒有哪個預言家是肯定正確的。而從普世價值的角度來看,這種教育是將不成熟的意識形態凌駕於民族之上,實在是對民族的坑害。其二,如果被教育者對你們政府的理想不感冒,而是認同君主政體或者資本主義,你是否應該剝奪他受教育的權利?也就是說政治正確是否是教育權利的前提?更進一步,教育到底是政府實現自己目標的手段,還是一種從人類歷史長河中繼承下來的政府義務?教育更靠近於信仰,而不是更靠近於實現人的物質需求。教育所能達成的目標,必須是國民素質的提高,包括信仰,理性,智慧,謀生能力,等等。提供教育服務和保障教育服務是政府的職責。政府絕不能將教育當成培養勞動力的工具,更不能蹂躪作統治手段。將教育事業變成自己的統治工具,是對國家和民族的十惡不赦之罪。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質,至於人的素質提高以後會站到哪一政治派別去,絕對不是教育要關心的事情,政治傾向絕對不是教育的前提。人的素質的提高和圓滿理性的增加(不是片面理性),必然導致道德的提升和社會環境的進步。如果某個政治派別將人類正義獨攬在自己的政治派別宗教派別之下,必然會推論出其政治宗教觀點之外的理性是邪惡的,知識越多越反動。歐洲中世紀教會對異端的數百年迫害,中國文革時期對志士仁人的短暫卻殘酷的折磨,都是典型的案例。政黨必然有派別,但理性道德與民生永遠沒有派別。以瞬間的政黨利益凌駕永恆的人類價值,焉能成為國策? 中國教育方針的荒謬也集中體現在教育和就業方面對殘疾人的歧視上,這種歧視也適用於體力或智力相對弱的群體。其根源在於國家主義,實際上就是功利主義主導教育。國家主義辦教育和設置各種崗位的目的在於強國,身體殘疾和病症顯然會降低人對國家的貢獻,這與國家主義的目標不吻合。堅持國家集體優先的策略似乎支持這種對殘疾人的歧視,其實這種邏輯極其粗陋淺薄。國家的強盛來源於社會中每個人的力量。國家教育的目標不能是國家強盛那樣的急功近利,而必須是提高民眾素質,優化民眾人性,進而改善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生活質量,再調和以些許國家運作的元素,最後的結果就是國家整體的強盛。更長遠的影響是,如此的歧視政策敗壞了社會風氣,毀滅了古來的人性道德。人的自然屬性註定了人類社會只有在仁愛和關懷的基礎上才能健康發展。每個人都有付出仁愛的能力,每個人也都有獲得愛護的需求。 教育是培養人才,絕對不是挑選人才。急功近利者有在基礎教育中榨取人才的做法。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目標導致中國的各級教育部門盡力榨取人才。老師更看重學習好的孩子,因為好學生獲得最佳考試成績中的最後一分,將成為判定人才大小的依據,而差學生學習成績里的前六十分無足輕重。學校成了競技場,而不是教書育人的地方。這完全錯了,教育目的不是獲得某種獎盃。中國人的諾貝爾情節是錯誤教育理念的最典型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