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玄野的博客
  朝闻道,夕死可也。
我的名片
玄野
注册日期: 2009-07-01
访问总量: 453,33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略论海外中文启蒙教育
· 俄罗斯需要中国什么帮助?
· 话说中国政治的谱系
· 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与种族主义的终
· 新疆迷局的出路何在
· 越南暴乱所映照的台独港独精英的
· 第二次中越战争会爆发吗?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china_future7】
· 略论海外中文启蒙教育
· 俄罗斯需要中国什么帮助?
· 话说中国政治的谱系
· 新疆迷局的出路何在
· 越南暴乱所映照的台独港独精英的
· 预测中国打虎行情
· 张成泽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 戏话当代中共政治的解读方法
· 诺贝尔奖与万人计划何以蒙羞
· 孔老的殊途同归及教育领域的崩溃
【china_future6】
· 胡锦涛最后一刻当了董存瑞
· 为胡锦涛的政治中庸混沌支招
· 令计划的悲剧与奥黛丽赫本的代言
· 莫言获奖难道也是玩双簧?
· 薄熙来面前的两个鬼门关
· 又是一年萧瑟日,枫叶落处问丹心
· 替胡温讨个公道
· 关于民主普世以及宗教信仰的几点
【china_future5】
· 祭奠那个夭折的时代--兼悼徐怀
· 薄熙来与高俅宋江孙二娘
· 薄谷王案审断之际评胡温
· 略评陈一冰的银牌与李永波的七金
· 通过于洋事件看黑幕下的丑恶
· 丁肇中印象与杨振宁见闻
· 天津大火的真相与真相的大火
· 秦始皇与王老五眼中的一夫一妻制
· 北京老师三无论调,中国教育误入
【china_future4】
· 愿光诚惜亲族之荫,怜民运倒中共
· 虚荣与良知之间,混吏与亲民之上
· 骆家辉之过
【china_future3】
· 胡总诗情砺干将,劝君莫解作风尘
· 光诚锦上添花,胡奥投桃报李
· 谷开来英伦梦断,图兰朵华夏生根
· 红色后代与八旗子弟(三)
· 中美英合作挑选薄熙来的小辫子
【china_future2】
· 红色八旗子弟的诞生
· 红色后代与八旗子弟
· 红色后代与八旗子弟(一)
· 薄氏九一一与中共双子塔
· 中国渔民为谁辛苦为谁抵罪
【文言文_古诗】
· 唐诗启蒙论
· 宋教仁罹难百年祭
【literature】
· 银色月光下,送个祝福。
· 为了这个生命,为了所有生命--
· 好声音十六强的色彩纷呈
【history_global】
· 聊几句中国文化的兴衰荣辱
· 普天之下求道义,邦国之间论分权
· 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论民主的
· 论民主的原罪(六)
· 民主的精髓在于平等--论民主的
· 民主奴隶制的关联--论民主的原罪
· 古希腊罗马奴隶制度--论民主的原
· 肃清唯物史观的流毒--论民主的
· 论民主的原罪(一)
· 谁预告了共产主义体系的幻灭
【history_china】
· 习李等为官者之高山仰止--张良
· 毛蒋之争点滴--楚河汉界与台湾
【religion】
· 超越进化论与创造论的争执--<
· 爱情法则与生命主题
· 写在耶稣受难日前
【ru_dao】
· 克里米亚公投与周易政治学
· 终极真理的陷阱与民主自由的桎梏
· 义与仁的距离,爱向神的遥望
· 老子对声色犬马的定位
· 老子与耶稣的分歧
· 老子一语道破天机--橐龠原理
【faith】
· 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与种族主义的终
· 耶稣的原谅不是狗皮膏药
· 论灵魂的存在形式与净化
· 灵魂超物质存在的证据及思辩
· 论灵魂的本底与属性
· 灵魂与神的中国哲学思辩(二)
· 灵魂与神的中国哲学思辩--苏格
· 实质的生命与空壳的天堂
· 人神关系何处去?
· 弃宠辱归灵命以平天下--老子言
【global】
· 第二次中越战争会爆发吗?
· 流氓与小姑娘的游戏--再侃乌克兰
· 乌克兰将会发生什么
· 美国终生打雁,这回被雁鹐了眼
· 马来总理何以仓促宣布飞机失事
· 克里米亚公投之后怎样
· 失联马航可能在哪里?
· 梵蒂冈的神甫,美利坚的兵。共产
· 常识版食品健康指数序列
· 闲侃转基因与人为灾难
【china_future】
· 薄熙来打扮成了维吾尔族小姑娘
· 胡温上演周瑜打黄盖,薄王谢幕土
· 薄熙来学雷锋倡议中的善恶
· 评<王立军警察维权讲话>
· 王立军的宦海沉浮与国人的道德基
存档目录
03/01/2015 - 03/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孔子明道,耶稣践行
   

孔子明道,耶稣践行--孔子言三

玄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历来儒门弟子都将"从心所欲不逾矩"当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实孔子这句话并非止于描述一个人生境界,而是开出一片圣道天地。两千五百年来,国人将孔子明道停滞在现实生活中了,虽然不能算错,却没有让圣人所开出的这片精神天地继续发展而繁荣兴旺。只有到了今天,地中海文明和中华文明几乎到了骨肉契合的时刻,在耶稣的践行中,我们才看清楚孔子所要启示给大家的遥远的灵光。

上一篇关于孔子和耶稣的文章从耶稣的福音出发,到孔子的教诲落脚。这一篇将从孔子的明道出发,推导出耶稣的殉难。因为两位圣人如此密切的联系,我深切地感觉到,任何人如果在其中一位圣人里去攻击另外一位圣人,都是令人遗憾的。

这里要首先明确"心之所欲"和"矩"两个概念。孔子所谓的"矩"应该就是他所崇尚的克己复礼的"礼"。孔子崇尚礼不是看重外在形式,而是关注礼所达成的社会秩序。礼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随历史而变化,但是社会秩序这个人类追求的根本是不变的。孔子所谓信而好古和恢复周制也是劝诫世人莫被欲望驱使,而将人生目标放在社会秩序上面。这样的生命理念到现在依然是人类社会奋斗的长期目标。

人首先是社会的存在,同时又是灵性的存在。因为人必然要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人的天赋本性和自己的成长经历都规定着人必然要到社会整体中才能找到自我的价值。作为灵性的存在,人必然不会只局限在物质层面的利益,也将关注自然界的秩序和精神的价值。孔子所谓心之所欲,应该包括物质欲望且不局限在物质欲望,而必然要向自然秩序和精神价值等方向提升。思路开阔到这里,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就顺理成章了。我们所接受的基础教育中,孔子这句话被理解为人生自由的相对性,在物质享受方面要遵守规矩,人的修养到达一定境界时就能达到内心所想必然符合社会规则。这种理解是在圣人开辟的通向广阔精神世界的道路面前却步了,从而局限在物质运作的相对自由中。精神自由是更大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如果用当代大家熟悉的概念来理解,孔子这句话意思就是感情与理性的合一。从中国天道观看是顺应天道,从西方一神论看则是合神心意。实际上人的理智本身是强大的,人的感情本身是深厚的,只是在现实中往往是片面的理性摧毁了直觉与感情,或者是被欲望操纵的感情排斥了理智。人的理性会受感情的干扰,因为人的各种层面的欲望和执念会在人的思维过程中跳出来扰乱人的思考。虚荣,恐惧等片面局限的感情,和自私局促的爱,会中断理性思考的进路,最后选择了眼前的物质利益,从而心理需求得到暂时的满足。突出的例子是世界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指责。这种指责似乎占据了道德至高点,其实是妇人之仁。世界现代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技术发展导致人类欲望膨胀和人口爆炸。解决方案无非是两个,欧洲的节约能源和中国的计划生育。当然,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存在野蛮执法的事情,但本质的障碍并不在这里,而是在于传统的多子多福和现代的追求自我生活品味的小资观念。首先说,意图推翻传统价值理念,否定养育儿女的义务而追求自我的思潮已经在美国被证明是巨大的人文灾难了,中国许多人依然在重蹈覆辙,令人痛惜。生命的延续本来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否定生命的这一责任,也就悖离了生命的根本价值。其次,传统的生儿育女的责任意识并不等效于多子多福。我认为在当代追求多子多福,反对计划生育是错误的。这是将信念禁锢在教条中,是在人口背景已经有本质变化后的刻舟求剑,同时也是将感情局限在个人家庭中,将爱和责任局限在血缘关系上了。在当代社会中,人依然要坚守家庭价值,依然要有养育下一代的神圣责任意识,只是不能再将这种人类的社会本性局限在血缘关系上。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耶稣说:爱人如己。所以,大家在限制生育抛弃多子多福意识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爱奉献给素不相识的人,履行生命延续的职责。

如果说,感情干扰理性是矫情,那么理性欺凌感情就是武断了。一些欠完备的理性往往凌驾来自灵魂的感情。糟糕的是这样的理性往往还妄自尊大,目无天理。这种理性将人和生命的本质物质化,漠视感情在人灵魂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上世纪的全球诸多灾难中,共产主义所导致的灾难占了很大部分甚至半数以上。在中华大地上,几乎每个人的纯真感情,包括对父母子女和爱人的至爱,都曾经与那个自负的理性有过激烈的冲突与纠葛。在无边血泪冲刷了近十亿人的心灵之后,国人痛定思痛,传统开始复归。因为有文革和大跃进,中国堪称遭受共产主义荼毒最严重的国家,同时中国也将成为最终对共产主义盖棺定论和废物利用的国家。

纯真的感情与透彻的理性之间的凝滞是可以被人的直觉捕捉到的,好像并非十分困难。而当这感情和这理性化掉其间的隔阂而融合一体,那种顺畅开阔直通天际的直觉,则更加容易被体验到。也许这里我们又要引用爱因斯坦所推崇的那种以直觉超前发现科学原理的心理状态。将规律描述出来,其间的自恰性与可解释性的契合,在人的精神中唤起的畅快感,正是人心灵中的直觉每时每刻都在期待的。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诤臣在君主犯错误时苦谏甚至死谏,其实就是感情和理性的悖离与冲突。按司马光的说法,就是"彰君之恶,显己之德。"其结果多是诤臣被黜,奸臣横行,君主更加堕落。诤臣在那个时刻不是用理性去判断利害,而是用教条与历史虚荣判断情势,以偏颇的感情和冲动行事。这样的状况下,不用说普通君主,就算是品德高尚的名君也不一定那么容易听得进去。在这样的时刻,需要处乱不惊的沉静内心来感染决策者回归理性道路。春秋时期郑庄公有一个极著名的典故--黄泉见母,颖考叔说服郑庄公的方式就是着意营造那样一个时刻,让感情和理性契合一起,郑庄公便幡然醒悟。很多人认为这是说客的智慧,其实这不是人的智慧,而是人归于天道时刻的灵光。俗话常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中的情理会达到程度或高或低的契合。

中国官场有"文死谏,武死战"的说法,其实许多犯颜直谏者不能算殉国,更不能算殉道,只能算殉教条。但是,其中有一些殉难者却堪称殉道,与耶稣殉难有相似的味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东汉的杨震,陈蕃与李膺。值得思考的是他们的殉道并非君臣争执,而是跟祸乱朝纲的外戚争斗。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查阅一下后汉书或者资治通鉴的记载。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区别来了,与君主直接冲突的人往往拘泥于教条,其着眼点在个人名节。这与基督教世界的对应,就是那种检视自己的信和行为是否符合教规,自己是否得入天堂。而真正的殉道者并不看重这些,而是看重实际效果和本质的道。关于君主制度中的君臣各自责任与互动,对当代人已经比较陌生,这里不想展开讨论,只是提醒大家不要妄下结论而自以为比封建帝王将相崇高就是了。

最后我们来看耶稣的情形。当我们读耶稣的时候,多有一种特异的感觉,许多基督徒会说,那是神的话,当然不一样了。我的理解,耶稣的许多话都体现了感情和理性的完美契合,这样的时刻,也正是天道之光降临到人心灵的时刻。你说那是神的话,倒也不算离谱,只是太笼统了,容易被教条化,从而忘记了神的灵光,而禁锢在那些有限的词语上。耶稣的话的特点与孔子老子不同,极其通俗,却又直入人心,让人瞬间澄彻。这样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感情与理性契合的时刻。人的生活与成长过程中总有许多烦恼,或是理性的片面与僵滞,或是感情的碰撞冲突,最难化解的就是感情与理性的直接矛盾。当圣人点透那些滞塞处时,人便豁然开朗了。

耶稣心之所欲是什么?殉难以唤醒民众。这种作为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可能并非合适的抉择,因为中国文化倾向于生命的和谐审美,死亡是比较令人惋惜的。但是在希伯来文化背景下却成立,中东地区的历史是充满血腥的,而犹太教又有以生命祭神的说法。社会环境方面,当时是罗马统治时期,罗马在政体上彪悍,在信仰上虚弱,文化上难以重塑希腊的辉煌。政治导致的苦难,犹太人内部在信仰上的教条化,造成这个宗教的堕落。

耶稣是奠定人类价值体系的轴心时代的最后一位圣人,也是目睹灾难与危险最全面的一位。序言中提到,圣人在直觉灵命和感情上是无我的。面临这样的灾难性前景,耶稣的应对是拯救。耶稣将无我做得十分彻底,他的拯救目标没有局限在自己的民族。这个拯救从犹太民族开始,并遍及不分种族的所有人。当然,这不是要分个亲疏远近,而是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效果上出发。因为地中海文明的信仰背景,还有犹太教的特定文化背景,耶稣的选择是救赎。耶稣的救赎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地中海历史依然血腥,但其驱动力不再单纯为欲望,也同时包括了意志对欲望的抑制甚至屠戮。耶稣是否可以不用救赎的方式来完成拯救任务呢?从政治角度看是可能的。罗马执政官对耶稣无敌意,犹太祭司敌视耶稣却没有决定权。但是,那个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却决定了耶稣的命运,只有通过救赎这种方式才能唤醒人们。而后续的三百年基督徒殉道史更加证实了耶稣殉难的无可选择。持那种文化思维的耶稣在感情上选择了救赎,而那个文化圈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则决定了只有救赎才能唤醒人们,结合历史背景的理性思考同样让耶稣选择了救赎。这正是感情与理性契合的时刻。

圣人在信仰状态上的感情与理性的完美契合,我倾向于用儒家的"诚"字概括。以下是摘自旧文的一段:

<中庸>道:"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性指顺乎天理天道的本性,没有外界规范予以束缚而自然成就。自诚明是通过悟道而得到信仰,然后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再从透彻的信仰生发出系统的宜于大众践行的信念和信条,然后将这些信条广布天下并形成信众团体,则构成了宗教。世界各大宗教的立教宗师无一不是自诚明,从而能够从个人大彻大悟的信仰衍生出与当时统治性宗教有异的宗教来。这是从灵感和启示出发对宗教道德体系的演绎过程。以诚来概括圣哲的信仰状态很精确,这种状态与一般贤能的信仰状态有境界差异。自明诚则是从宗教达成信仰,首先相信别人的观点,皈依了宗教,然后经过长期的个人实践和领悟,从各种戒律规范的实际履行中综合性地达到宗教的核心信仰。

关于源自彻悟的信仰和由宗教信条锻造的信仰,在<儒学的信仰宗教和基督教的神迹信心>一文中有详细的探讨,此处不再赘述,请参见: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4714

文中后半深入讨论了耶稣神迹与信仰的关系,恭请基督徒朋友们指正。

此文为<圣道三百言>之一章,全书在以下网址陆续发表:

http:///myblog/44445/?catid=95628

http://rj2000.net/dispbbs.asp?boardID=4&ID=15650&page=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