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韻的錢玄同之問
校友寄來校內新秀的著作,是一本古詩寫作教材。作者自幼學詩,教材有廣度,本人詩作還出了專集。像很多長期接受古典教育的人,他復古傾向強烈,教材中主張寫舊詩一定用舊韻,要求學生背誦佩文韻。國內高校的詩詞寫作課多為一學期的選修課,學生還有必修和其他選修課,要求他們背誦近萬字的舊韻書難度很大,更不要說運用在舊詩寫作上了。即使古代,普通人掌握近體格律音韻技巧並熟練寫詩,據說也需要十來年。那位新秀自稱練了8年,寫的詩才有信心示人。所以他的私塾教學法引起校內爭議,據說已另外高就。
詩韻新舊的問題,不僅是學習難度和時間的問題。五四時期,胡適,錢玄同,朱光潛等文化名流都捲入舊詩興廢的爭論。鼓吹白話運動的胡適提出廢除舊音律,主張寫詩如說白話。朱光潛當時寫了一篇反駁胡適的文章,不贊成中國詩歌模仿西方的無韻詩,堅持中詩必須押韻,因為那是中文的特徵決定的。 與此同時,朱又不同意沿用舊韻,而指出應用新韻的必然。因為佩文韻來自平水韻,平水韻又是綜合《切韻》和《唐韻》而成,也就是說今天的舊韻書仍然保留了很多隋唐時代的古音,與當代語音差距太大,古則古哉,使用起來卻失去了押韻的意義。
和平仄格律一樣,舊韻也是因為科舉而固化的。 而在之前的古代,音韻也是隨時代變化的,如李漁《詩韻序》所言:“使古人至今而在,則其聲也,亦必同於今人之口。” 這方面,五四運動健將,著名音韻學家錢玄同對於舊韻之問,更是今人仍需回答的:
“…做起古詩來,故意把’同’,’逢’,’松’ 這些字中間,嵌進 ’江’,’窗’,’雙’這些字,以顯得其懂得古詩 ‘東’,’江’同韻;…全不想你自己是古人嗎?你的大作能個個字讀古音嗎?要是不能,難道別的字都讀今音,就單單把’江’,’京’幾個字讀古音嗎? “ (原載《新青年》)
朱光潛認為錢的理由無法辯駁,詩韻必須用現代語音,才能產生韻的效果。
當然,詩體早已解放,五四時代被打翻的舊體詩已經復興,中華新詩韻同時刊登舊韻,以顯示“新不妨舊” 。 今日詩壇,自由詩,歐化詩,古體,近體百花齊放,各顯風姿,再沒有統一標準來限制。不過對於青年學子,施用私塾之教會誤了大好創意期。不才認為,學古詩應該先讀《人間詞話》,了解“境界”的重要,然後邊讀詩邊寫作。借鑑美國寫作101課程的方法,不要用格律和韻腳對錯去批評,就是鼓勵他們去寫。以我教寫作的經驗,一個學期下來,也許格律尚未過關,但一定會出現幾篇值得貼在牆上的詩味濃厚的詩篇,這批學生會終生保持對詩歌的熱情,也會記得教書的好好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