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水井和井蛙的博客  
潜水, 望天, 呱噪  
我的名片
井蛙
来自: 北京
注册日期: 2008-05-22
访问总量: 345,30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中共联手美国做大的可怕前景
· 顶级专家分析:俄罗斯必胜的十大
· 美国 - 上帝保佑的国家 - 因有拼
· 俄罗斯 - 上帝的子民 - 地上最后
· 存档人类历史的重要事实
· 丑陋的中国文化
· 伟大的川普时代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伟大的国家】
· 中共联手美国做大的可怕前景
· 顶级专家分析:俄罗斯必胜的十大
· 美国 - 上帝保佑的国家 - 因有拼
· 俄罗斯 - 上帝的子民 - 地上最后
【水井杂感(8)】
【水井杂感(7)】
· 水井:杀?还是不杀?这是个问题
· 水井:一党之失,全国之得
· 水井:中国的慷慨与吝啬
· 水井:刘晓波案与安定团结
【水井杂感(6)】
· 水井:比基尼与黑面纱
· 水井:酒肉和尚算不算真和尚?
· 水井:撞车记
· 水井:老虎偷情,干卿底事
【水井杂感(5)】
· 水井:怪哉,奥巴马的用兵之道
· 水井:美国医保改革与三峡大坝
· 水井:引经据典的美国总统
· 水井:四十仍惑的奥巴马
【自娱自乐】
· 我们乐队的辉煌事迹居然荣登华邮
【水井杂感(4)】
· 水井:看电影的昔与今
· 水井:程咬金卖私盐与小沈阳、黄
· 水井:钱学森的功与过
· 水井:法网恢恢,可漏可不漏
【井蛙呱呱(2)】
· “邮件门”的惊悚真相
· 闻希拉里败选痛哭有感
· 8964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 联邦政府办医保 - 成事不足败事
· 美国登月真伪引出的题外话
【井蛙呱呱(1)】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蝴蝶兰
· 后院的鸟儿
· 寓言故事新编:蚂蚁和蟋蟀(儿童
· 我也蒸出了一锅馒头
【水井杂感(3)】
· 水井:周郎妙计安天下,不舍夫人
· 水井:奥巴马的空话
· 水井:豆腐渣工程与乌纱帽
· 水井:两会和娱记
【水井杂感(2)】
· 别选错 - 写在2016大选前
· 水井:奥巴马犯兵家大忌
· 水井:户籍制度可以休矣
· 水井:好人温家宝≠好总理温家宝
· 水井:习主席莫学山大王
【水井插队的故事(续)】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十五):地主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十四):社员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十三):几位
【水井杂感(1)】
· 水井:登月的困惑
· 水井:温家宝、布什和鞋
· 水井:赵老师
· 水井:奥巴马何妨先忧后乐
【夏威夷之行】
· 水井:天堂惊魂记
· 夏威夷杂记 - MAUI
· 夏威夷杂记 - 波利尼西亚文化中
· 夏威夷杂记 - ALOHA!
【水井看台(西)】
· 水井:文人无行,政客无信
· 老英雄配女州长:剑走偏锋,险中
· 高科技与奥运
· 姚明与野兽
【水井看台(南)】
· 水井:乒乓球,圆又圆(下)
· 水井:乒乓球,圆又圆(上)
· 水井:床前明月光, 此床非彼床
· 从阿扁洗钱看台湾民主
【水井看台(北)】
· 水井:何来“龙的传人”
· 水井:暴戾之风不可长
· 棍下留情─请放老聂一马
【水井看台(东)】
· “美女文化”几时休
· 何妨淡看刘翔退赛
· 诚信重于金牌
· 北京奥运印象点滴
【水井插队的故事(下)】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十二):苦中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十一):过冬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十):秋收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九):夏锄
【水井插队的故事(上)】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四):队干部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三):队部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二):集体户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一):插队落
【水井插队的故事(中)】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八):春种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七):杀猪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六):食无
·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五):做饭
【俱乐部】
· 2018俄罗斯世界杯 - 俄罗斯good
· 2018俄罗斯世界杯 - 俄罗斯vs西
· 2018俄罗斯世界杯美丽花絮
· 2012伦敦奥运4:光荣与梦想
· 2012伦敦奥运3:五环榜
· 2012伦敦奥运2:人均奖牌榜
· 2012伦敦奥运1:金牌榜
· ZT:大型纪实漫画:春运运动会
· 水井:凄恻迷离的天国之路 --
· 逻辑推理--代数篇(ZT)
【井蛙观天】
· 存档人类历史的重要事实
· 丑陋的中国文化
· 伟大的川普时代
· 观日环食记
· 台湾大选,小英冻蒜,可喜可贺!
· 高玉宝网友的假设,和地平的证据
· 读《我的前夫》- 泪流满面
· 电大走读科普 -- 接受大地是平的
· UA骚扰乘客有感 -- 乘坐UA被歧视
· 电大走读科普:地是平的吗?
存档目录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01/01/2020 - 01/31/2020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7/01/2017 - 07/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02/01/2016 - 02/29/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2 - 11/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1/01/2011 - 01/31/2011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03/01/2009 - 03/31/2009
02/01/2009 - 02/28/2009
01/01/2009 - 01/31/2009
10/01/2008 - 10/31/2008
08/01/2008 - 08/31/2008
07/01/2008 - 07/31/2008
06/01/2008 - 06/30/2008
05/01/2008 - 05/31/2008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吉林插队的零散回忆(十四):社员生活片断
   

队里的男社员们个个抽烟,从半大小子到老汉,人人烟不离口。插队前,早就听说过“东北三大怪”,其中一怪是“大姑娘叼个大烟袋”。我们屯妇女抽烟的不少,但很少见年轻姑娘喷云吐雾,更没见过大姑娘叼大烟袋。或许,时过境迁,民俗也有了变化吧。

 

除了几个老汉叼烟袋,老乡们不拘男女,都是自己卷烟。香烟是用来招待稀客、贵客的,平时家里来了串门的乡亲,递上装着烟叶的烟笸箩,就算尽了地主之谊。镇上百货店里香烟种类不多,都是吉林本省的产品。上品是“大生产”,一盒三毛二;中品是“迎春”,两毛;下品是“勤俭”,一毛五。最差的香烟是白盒,没商标,据说是用下脚料做的,里面烟梗子很多,要火儿(吸的时候容易灭),味道也有些暧昧,九分钱就能买一盒,所以俗称“九分笋”。社员家里一般都备着一盒“迎春”待客,不算太贵,也还拿得出手。社员们自己卷烟,不抽香烟,有着一套说法:“烟卷儿没劲儿! 光燎嗓子,不过瘾! 试试咱这蛤蟆头(一种烟叶),照肺叶子里来一口,看不噎你个跟头!

 

遵照上面的规定,队里订着一份人民日报,此举深得民心。卷烟要用纸,所以报纸是抢手货。邮递员把人民日报送到队部后,往往不出几分钟,报纸就被裁成大约一寸宽、两寸长的纸条。报纸的白边儿最受欢迎,没油墨味儿。有时见到社员嘴里叼着红烟卷,煞是醒目,定睛细看,原来是套红印刷的最新指示。文革期间,一些人由于无意中亵渎了伟大领袖而被投进大牢甚至枪毙,人数究竟多少,恐怕永远无从得知了。插队之前,这种事听过不少,而且多半对领袖的不敬严重程度远不及红烟卷,就已大祸临头。刚开始,眼看着贫下中农们一口接一口,满不在乎地把最高指示化做缕缕青烟,心中不禁暗惊。后来看得多了,也就坦然了。毕竟城乡有别,贫下中农的思想跟不上革命形势,于是农村许多现行反革命得以漏网。然而,从大兴杀人、广西吃人来看,革命大潮之下,农村未必可做世外桃源,但运动的暴烈程度会因各地民风差异而有所不同。我们那一带民风敦厚,“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大抵只是虚应故事,敷衍上级领导,所以文革中极少有人无端遭难。

 

在屯子里,纸是稀罕物件,专用的卷烟纸买不起,手纸更不用说。有一个小青年告诉我,可以把高粱桔一劈两半,用中间的瓤子做手纸。这个小青年是热心肠,见我将信将疑,便顺手从一个柴禾垛抽下一根高粱桔,麻利地做好一小把“手纸”递给我,说:“试试呗,成舒服了。”(“成”是“特别”的意思)我接过“手纸”,左打量右打量,再用大写意手法凌空试试,犹豫再三,还是鼓不起勇气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变革梨子,于是也就终于不知道梨子的滋味。

 

我们那里民风严肃古板,虽不到“男女授受不亲”的地步,但男女之大防还是很讲究,以致自由恋爱的事很少见。男女社员干活儿通常不在一起,偶尔碰上,大姑娘、小伙子之间难免调笑几句,但也仅止于此。一时忘形,话说过了头,就会遭到上年纪的人厉声呵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们屯小伙儿娶的都是外屯姑娘,本屯的闺女则是嫁到外屯。男婚女嫁,完全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训。先是媒人上门说亲,父母觉得不大离儿,便约定日子,男方到女方家相亲。相亲很关键,好事是否能成,往往在此一步。我们屯有位青年,外号“赵大耙”,老实本分,就是饭量奇大,而且吃相欠佳,不管稀的稠的,都是狼吞虎咽,一副饿死鬼模样。赵大耙几次相亲,都因吃相不雅而告吹。好不容易,又对上一门亲事。出门相亲前,长辈们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在饭桌上务必检点小心。不幸,这次相亲还是以失败告终。原来,那天女方父母请赵大耙吃饺子,大耙牢记长辈的教导,在饭桌上强做斯文之状,刚吃了三个饺子就撂筷子。结果,女方父母对媒人说:“这人不中,不实诚。”可怜的大耙,不知后来什么时候才娶上媳妇。

 

如果相亲顺利,男方向女方交过彩礼,就等新媳妇过门了。彩礼分四百元、五百元、六百元几等。男方家境越好,离女家越近,女方彩礼收得越少。我们屯的闺女嫁到西荒(几百里之外的一片地区,很穷),男家都要交六百元彩礼。交罢彩礼,新媳妇过门儿之前,假使女方反悔,就要退还彩礼,如果反悔的是男方,彩礼就拿不回来了。退亲被看做不光彩的事,好像很少发生。

 

每个集体户都有一位老贫农“户长”。我们的户长毕大爷五十来岁,育有三女一子。老大秀兰,老二秀霞,生下老三,又是闺女。毕大爷盼子心切,便给三闺女取名“岔子”。不知是歪打误撞,还是岔子的神通,两年过后,毕大爷果然抱上了大胖儿子。毕大爷意犹未足,给儿子起名“漏子”,用意非常显明。可惜,这回名字不再灵验,毕大爷的弄璋之喜止于漏子。话扯远了。一天,铲地歇歇儿,和一帮女社员碰到一起。几个妇女唧唧咕咕,说是毕大爷的二闺女秀霞订了亲,过些日子就要过门儿,嫁到西荒。我听到这话,不由四下张望几眼。只见秀霞独自一人,远远蹲在地头,神色漠然。不久就要远离爹娘,孤零零去一个陌生地方,和一个只见过几面的男人居家过日子,未来生活是茫然一片,只能听天由命。秀霞姑娘当时的心情,一定糟透了。有专家说,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相比,自有优越之处。不知专家做研究时,是否把秀霞们的感受算做一个评估因素。

 

春种夏锄秋收,冬天刨粪送粪,上年纪的人喊叫“累拉拉胯了”,可年轻人还是精力过剩。有一帮爱跳爱唱的,居然排出了一整出《沙家滨》。公演那天晚上,屯子里热闹得翻了天。三队队部场院里有个土台子,谁也说不清建于哪年哪月,正好充做戏台。院子里有一根电话线杆,中间挂一盏气死风灯,点起来,呼呼作响,亮得耀眼。我们屯这个版本的“沙家滨”似乎是自创剧种,腔调介于二人转和评剧之间,有两把二胡、一支唢呐伴奏,再加上一面锣,一面鼓,台上唱得热热闹闹,台下看得高高兴兴。演员们唱念做打都很卖力,不大一会儿功夫,脸上重重的油彩已被汗水冲得深一道、浅一道了。台下观众不论男女老幼,对台词都很熟悉,所以马虎不得。胡司令一不留神,说出一句“阿庆嫂?日本人(应为“自己人”)!”台下立刻哄堂大笑。后来,郭建光唱道:“要防止骄傲的情绪萝边(蔓延)滋长。”观众们倒很大度,不去计较。不知什么缘故,《沙家滨》只演了一场,戏班子就散了伙,很可惜

 

不管上边怎么折腾,不管生活变得多么困苦,农民都老老实实过着自己的日子。既然日子总归要过,与其愁眉苦脸,不如苦中作乐 -- 不准唱《四郎探母》,咱就唱《沙家滨》,不准推牌九,咱就打扑克。若论百姓的坚忍驯良,中国农民应能排在世界首位吧。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