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中国领先一步
12月8日,載有「嫦娥四號」的長征三號乙 咻d火箭在凌晨2時從四川西昌發射升空,該探測器将進行人類歷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嫦娥四號需要在轉移軌道經過數十天飛行,進行近月制動等操作後,在明年1月著陸月面。北京媒体报道,嫦娥四号30日已由距月面平均高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成功实施降轨控制,进入近月点高度约15公里的环月轨道。
由於同步自轉的原因,月球面對地球永遠是一個面,直到1959年,蘇聯發射「月球3號」探測器(硬著陸失敗),才讓人們一窺月球背面的場景的照片。
由於月球背面沒有來自地球的無線電波干擾,被視為天文觀測的極佳場所。此外,中国此次預計將對月球背面的礦產和地貌進行勘探。
「嫦娥四號」將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地區的馮·卡門(Von Kármán)環形山,落月過程地球方向不可見,與地面通信聯絡需要靠半年前發射的「鵲橋」中繼衛星完成。
月球背面从地球上完全无法看到,与地球的直接通信也难以实现。单纯发射探测器的话,要实现着陆的控制指挥存在困难。中国一直在推进准备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发射在月球背面和地球间的通信中转的卫星。这一中继卫星目前已进入卫星能保持稳定位置的轨道。处于在覆盖月球背面的同时又能看到地球的位置,因此能够实现探测器和地球间中继通信。
馮·卡門隕石坑是科學家們很感興趣的地方,它位於月球最大最古老的撞擊地貌——南極-艾特肯盆地,可能是數十億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形成的。創造艾特肯盆地的強大衝擊力可能已經穿過月球地殼,直抵她的地幔層。嫦娥四號可以對這一說法進行檢測,從而揭開地球唯一天然衛星的早期歷史。
另外,月球的北极和南极可能有水存在。冯·卡门陨石坑靠近南极,在环绕陨石坑的高高的山地的影子里,太阳光照射不到,存在发现水的可能性。水不仅将成为人类在空间的饮用水,还将成为分解氧气和氢气、制造火箭燃料的材料,在宇宙中被视为重要资源。
在登陸時,「嫦娥四號」的兩個組成部分——著陸器與巡視器將進行分離。中國著陸器攜帶了兩個相機:研究太陽風暴的低頻射電頻譜儀,和德國基爾大學研製的月球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
俗稱月球車的巡視器則帶有全景相機、進行月表礦物化學成分探測的紅外成像光譜儀、進行月壤厚度和結構探測的測月雷達,以及瑞典空間物理所研製的中性原子探測儀。
「嫦娥四號」將為中國向地球咚驮虑蜓沂屯寥雷鰷蕚洌將對月球背面無線電環境進行勘測,為月背射電天文望遠鏡的建立打下基礎。
嫦娥四號還攜帶了一個3公斤重的小型實驗室「微型生態圈」,內含蠶卵、土豆和擬南芥種子,該實驗由28所中國大學設計。「我們想研究月球上種子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該實驗指揮、重慶大學副校長劉漢龍說。「微型生態圈」首席設計師謝更新則表示,該實驗的溫度要控制在1到30度之間,並適當控制濕度和營養。「我們將用一根管道將月球表面自然光導入罐內,以讓植物生長。」
「嫦娥四號」發射是中國「嫦娥」系列探月工程的二期工程之一。 嫦娥工程於2003年啟動,前兩次嫦娥任務(即嫦娥一號、二號)的目標是從繞月軌道進行遠程探測並收集數據已经完成,而第三次和第四次則要「登陸作戰」。
「嫦娥四號」探測器的設計基於前身嫦娥三號。2013年,嫦娥三號帶著月球車「玉兔」軟著陸在月球的虹灣地區,成為繼1976年蘇聯探測器「月球24號」後,首個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將攜帶採樣返回裝置,採集月球岩石和土壤並送回地球。
在各国探月研究中,有关月球背面的数据不断积累。2007年发射、在环绕月球的同时调查详细地形等的日本探测器“月亮女神”为代表,2010年前后起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和“月球陨坑观测和遥感卫星(LCROSS)”、印度的“月船1号”等相继对月球进行了探测。中国则先后在2007年和2010年发射了“嫦娥1号”和“嫦娥2号”。 不过,在美国通过阿波罗计划将人类送上月球之后,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计划几乎都没有成功。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着陆到2013年中国的“嫦娥3号”在月球正面着陆,这之间存在37年的空白。之后截至2018年3月举行了民间团队的月球无人探测比赛,但无一团队的探测器抵达月球。进入21世纪后,在月球实现着陆的只有中国的探测器。 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提出再次将人类送上月球的计划,随后全球对探月的关注出现升温。不仅是国家,民营企业的月球旅行和月球资源开发等计划也浮出水面,但都没有明确的时间和具体的计划。 积极推进太空开发的中国将月球探测定位为重要计划之一。继嫦娥4号之后,将推进2019年发射嫦娥5号、从月球带回岩石等的样品的计划。日本宇航评论家认为,“在全世界展开月球探测和开发竞争的背景下,中国已经领先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