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从今年初说起。家里筹划请客聚餐,寒假即将结束的儿子忽然说他要贡献一道自制甜点。当妈的我听了,心里别提多幸福了。
儿子按照从网上找到的一个秘方,量了一小勺面粉,放在一只碗里,又量了一些温水,与面粉和在一起。 我虽然好奇,但看他那架势,好像是要给我一个惊喜的意思,也就不便多问。
接下来的几天,就见儿子煞有介事地每天往碗里放固定数量的一点面粉和温水,然后和匀。日子一天天过去,碗里的面团一点点胀大。聚餐的日子到了,却不见有点心出炉!
终于返校的日子也到了,儿子临走时嘱咐我要每隔两、三天往碗里兑一勺面粉、两小勺温水。我将信将疑的继承着他未竟的事业,总希望会有什么奇迹出现。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被我儿子给忽悠了,其实大功早已告成,我们娘儿俩前赴后继的,敢情是培养了一团“面肥”。
“面肥”这东西我知道啊,就是发过酵的一个小面团。过去家里的馒头,就是把这小面团和在大面团里,促其发酵后蒸出来的。如今谁还用面肥蒸馒头啊。我家烤面包也都是用买现成的酵母粉。咳,这孩子!
可是面肥已经培养出来了,就像革命火种一样,也不能随便扔了啊。恰在此时,万维的网友们研讨做馒头,一下激活了我少年时对蒸馒头的记忆。当年受文革影响,家里没有大人,也不能去食堂打饭了,我12岁的小姐姐就是用面肥、碱面蒸出了又大又白又松软的馒头。对,我就来个旧梦重温吧。
以下是我重温馒头旧梦得到的要点,请纪录。
先深深地运一口气,然后把面肥用温水泡开,放入一个大盆,再往里倒面粉若干、温水若干,再加面粉,再加水,再加。。。总之,和面的过程就是一个“和尚多了盖庙,庙大了添和尚”的过程。
面团和好,盖一块湿布。每隔一个小时,拍一拍面团,慰问一下。过8个小时,如果面团像死了一样,一点动静都没有,只好明天再接着慰问。
第二天早上,哈!面肥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大面团肯定是发得富富态态地。这时候,可以从大面团上揪下来一小团面,作为面肥(革命火种),下次发面再用。我惦记着安逸的现代生活,顺手就把革命火种熄灭了。
接下来,到了关键时刻:要用苏打水中和掉面酸。过去是往发面里“揣碱”,馒头蒸得漂亮不漂亮,全看这使碱的功夫。碱大了,馒头发黄,碱小了,馒头发酸。当年“揣碱”是我小姐姐的绝活。我始终不知道她是怎么得的真传。
我呢,是先用了一勺苏打粉,看了看那酸呼呼、软瘫瘫的面团,一咬牙,又放了一勺。剩下的那些揉面团、搓馒头、上蒸锅之类的活也就没什么技术含量了,不提也罢。
隆重揭锅之前还得再运一口气。另外友情提醒一下,当天家中最好有备份的主食,以应不时之需。
革命成功了:
馒头卖相不大好,有点发黄,不过味道还是很正宗的。仅以这些革命果实向万维传授馒头经的网友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