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代发我老学长微信送来的文章,可谓吐露心声,为之感叹!
昨晚没睡好,半夜被老伴哭醒,说是想孙女了!还有几天过年,人逢佳节倍思亲,孙女是她心头最爱,婆孙情深,我相信她说的话是真心实意的。虽然她老痴,时常出现穿越错乱,言不由衷,但对孙女的爱如刀刻斧凿,铭记于心。
我虽不相信心有灵犀的神话,但儿子的确早与孙女联系过,告诉她婆婆很念她,节前聚聚?她回答忙,正考研补习呢!就等着吧,学习为重撒。 从瞒姗学步来得身边,到她读完高中依依离去,朝夕相伴十六年,熟悉的人都知道我老伴退休后的心思全花在她身上了。 读小学时孙女写了篇作文《我愿做只导盲犬》吐露了幼小心声:她愿成为一支为婆婆引路的导盲犬,让她这个高度近视行动受限的老太心里瞬间感觉有了光明!浓缩了婆孙相濡以沫的情感,一直凝聚在她心尖上,从此她逢人便讲这篇文章,声情并茂地演绎着这个动人的故事,让人动颜流泪。如今她老痴了,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还不厌其烦地讲,大家都不知听过了多少次,基本上都能耳熟能详…… 眼看小年过了,儿子着急,又给孙女联系,说婆婆很想她。结果回答说她刚结束紧张的考研补习,正准备与同学去旅游,放松一下……。也就是说节前相聚无望,似乎理由正当,坦然? 顿时,我心里怅然若失,盼了半天,结果心里根本没有打我们的米,不禁泛起一阵酸楚,真所谓“儿想娘板凳长,娘想儿想断肠娘”啊! 现在是书读得越多,人长得越大,给我们的联系却越来越少,越来越自我,感情越来越淡漠?金口玉言啊,除生日来个问候,其余就是缄默不言,渺无音信。盼到过大年了,想聚聚,说句心里话,约几次竟然就是个不行? 更有种莫名的伤感!眼看过大年了,难道出去旅游,还比陪爷爷婆婆摆龙门阵,说说话更重要?以前那份情感都到哪去了?真是付出越多失望越大啊! 儿子打圆场,劝我不要过分解读,说平常给他们也一样的,年轻人学习压力大,保持微信联系就够了……我不敢苟同,且不说我们只有她的电话,时间如此紧迫好打扰吗?以压力为借口,拒人于千里之外,其实只会疏远亲情而得不偿失? 我们虽年近耄耋,但我们的生活是穿越了整个改革开放的:乐于见到网信给亲情交流带来的诸多便宜,也理解时势造人,内卷博弈的残酷现实,对年轻人的压力也一直宽容大度。 但微信,视频始终是不能替代面对面,心碰心的情感交流的,尤其是老年人对虚拟情感的漠然和畏惧!哪怕是先进的AI,也永远只是人工智能!何况还有很多的危害和未知需要防范。 像春节这些国家法定节日,是赓续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载体。人逢佳节,游子归家,阖家团圆,其乐融融。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是表达尊老爱幼,孝道礼仪,倾诉亲情不可多得的良机;儿孙一堂,共叙家事国事天下事,也是学习互鉴,除旧布新,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开始。年轻人更应该不失时机积极参与!多一份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执着。 过年过节,家人团聚不可少,它也是对平时线上交流的一种丰富和补充;这样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共同组成亲情,友情交流沟通的纽带,让老人不失望,相见不再难,家庭更幸福,何乐而不为呢? 儿子将我这番感怀发给了孙女,唤起了她的许多回忆,她感到内疚,改变了计划…… 还有几天过年,我们盼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