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66:10-16; 詩66; 加6:1-18; 路10:1-12,16-20 2007年7月8日(2023年3月13日修訂) “仁”是彼此相愛 【致力於用基督福音解説中國文化,提升中國文化,將其精髓包括到福音中去。以此為“切入點”,引導中國人認識福音,歸向基督。】 中國的文字中,有一個能夠表明中國文化最高價值的字,那就是“仁”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樊遲問孔子說,什麽樣的人可以稱爲“仁”呢?孔子回答說,只有愛別人的人才可以被稱爲“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論語·顔淵》)。所以孟子說:“仁者,愛人”《孟子·離婁下》 。仁字組成的詞,有許多可以反映中國文化的正面精神。比如,仁義,仁慈,仁愛。 中國古代的第一本字典,《說文解字》,專門解釋文字的來源和意思。《說文解字》解釋“仁”這個字,說:“親也。從人從二。”這是說,仁是親愛,只有通過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才能表現出來。仁,可以是愛別人,可以是對別人講“義氣”,也可以是對別人有憐憫之心。 例如,孟子舉過一個例子,說有一個小孩掉進了井裏,看到的人,都會有惻隱之心,惻隱就是憐憫。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孫丑上》)。這是説,憐憫人的惻隱之心是“仁”的發端;有了惻隱之心,就會有“仁”的表現,就會伸出援手去救那個小孩,這就是愛的行爲。因此,惻隱之心不是學習得來,不是爲了沽名釣譽或討好別人而出現的,而是人之所以是人的與生俱來的特質;即所謂“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人的這種特質從何而來?《聖經·創世記》告訴我們,上帝照著祂自己的形像(特質)造人;而上帝的形像(特質)之一就是憐憫和仁愛,正是祂在造人時,把這一特質賜給了人類。於是,人“與生俱來”就有了惻隱之心及其發出的仁愛。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人說,某某人很仁義,樂於助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所以,仁(愛、慈、義)都是講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果只有一個人,他是不可能表現出仁的。他的愛,他的義氣,他的憐憫之心,都要有對象,都是對別人表現出來的,他不可能一個人對著鏡子表現他的仁義、仁慈和仁愛。如果一個人,比如我自己,對著鏡子,向鏡子裏面的自己表達愛和仁慈,那就不太正常了,可能要去看醫生了。所以,仁這個字,就是由“二人”組成的,因爲“仁”這個行爲,只能通過至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表現出來。 換句話說,人與人的關係,至少要在兩個人之間才能建立起來;上帝造人的時候,不是造一個人,而是造了兩個人,亞當和夏娃,要他們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相親相愛。但是他們都違抗了上帝的誡命,做了上帝不允許他們做的事情,吃了禁果,於是他們與上帝的關係就破裂了。亞當和夏娃他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表面上看起來沒有破裂,但是他們之間卻是建立了共同違抗上帝這樣一種罪的關係。 亞當和夏娃的犯罪是有後果的。後來,他們的兩個兒子,亞伯和該隱之間,因爲妒嫉和仇恨,互相殘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此也破裂了。人與上帝之間、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破裂,是人類罪惡和苦難的根源。換句話說,人類罪惡的苦難是因爲人與上帝之間、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破裂。 但是上帝愛我們、憐憫我們,所以差遣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我們中間,使一切人類通過耶穌與上帝重新和好,也在耶穌基督的裏面,彼此重新和好。這個使命,就是要重新建立人與上帝的關係、重新建立人與人的關係。 今天福音開頭的一段,有三個要點。第一,耶穌設立了七十個人。許多解經家相信,這裏所說的“七十個人,”是象徵世界上的七十個國家。第二,耶穌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第三,耶穌差遣門徒出去是要他們去收割莊稼。收割莊稼是個比喻,比喻向民衆傳福音,帶領他們回歸上帝,門徒們的這些工作,就像是爲莊稼的主,即上帝,收割莊稼,把莊稼歸給莊稼的主上帝。 這三個要點當中,最特別的是第二點,主耶穌差遣門徒兩個兩個地出去。爲什麽主耶穌要兩個兩個地差遣門徒出去呢?我們剛才在前面講過,人與人的關系,最基本的是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仁,二人也。”至少要有兩個人才能表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主耶穌希望祂的門徒之間要有怎樣的關係呢?在約翰福音中,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要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衆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13:34-35)。 所以,耶穌兩個兩個地差遣門徒出去,是要叫他們建立彼此相愛的關係;並且作爲榜樣,向民衆顯示這種愛的關係。如果我們用中國的古話來說,就是建立“仁”的關係,建立仁愛、仁慈、仁義的關係。在這個充滿苦難、充滿罪惡、充滿仇恨、充滿謊言、充滿暴力、不仁不義、無禮無恥的世界上,彼此相愛的關係,是一種新的關係,是要叫人類重新和好的關係。耶穌兩個兩個地差遣門徒出去,就是要他們向民衆展示這種新關係。 在加拉太書中,使徒保羅說,“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什麽是新造的人呢?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中說:“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新造的人,就是在彼此相愛的新關係裏的人。保羅接著說:“上帝通過基督使我們與祂(上帝)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讓我們也作基督的使者。” 聖經上所說的,是要我們基督徒先做新造的人。“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受洗歸入基督的人,在受洗的時候,生命得到更新,都應該是新造的人。但是,究竟是不是新造的人,生命究竟有沒有得到更新,那就不是在嘴上說說,也不是自己在鏡子裏對自己扮演,而是要在一種和別人的關係裏面表現出來。 這種關係,就是我們剛才說過的彼此相愛的關係。彼此相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和教會事工中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分享,彼此栽培,彼此服侍。比如,說話、做事,都要栽培人、鼓勵人,不要敗壞人、傷害人。要多寬恕人、多安慰人,彼此扶助、彼此代禱。我們也只有在這種關係中才能繼續使自己更新和成長。 耶穌基督兩個兩個地差遣祂的門徒出去,還表明教會的事工是共同的事工,分享的事工,不是哪一個人的事工。所以,耶穌絕對不會差遣某一個人單獨去做祂差遣我們去完成的使命。對於我們自己來說,能夠爲主作工,是極大的福分,我們也應當與其他人分享這種福分,而不是自己獨佔。 耶穌說,愛上帝和愛人如己,就是遵守了上帝全部的誡命。我們要求主賜下聖靈的恩典,使我們能以純正的愛心全心愛主,彼此相愛。用中國文化的語言說,就是行出“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