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的新老食派
江南家乡的城市中心,旧有老广东和大三元两家老餐馆,小时候去吃饭的次数十分有限,菜式只记得“古老肉”,但是粤菜的地位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近年回乡,商业街空前繁华,但已找不到那两家老餐馆了,由此想到粤菜的创新问题。
粤菜的发源地当然是广东,但香港的粤菜后来居上,由于两地分隔多年,广式和港式粤菜已形成明显不同的风格,广式比较传统,港式则较有新意。
近几年,上海形成了一股精品粤菜馆的时髦,它们有的坚持经典粤菜精髓,有的走海派融合各家路线,探索创新。虽然各家粤菜餐厅有各自的风格,但普遍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不管如何看待经典粤菜,不可抗拒的是,大多中国食客、尤其是年轻一代,更期待的是创新。以沪上米其林餐厅家全七福为例,它在上海食客中已建立口碑,成为同行跟随的潮流。
盛誉之下的家全七福,要归功于餐厅经营者对经典粤菜的准确理解。然而,面对市场与食客需求的变化,餐厅的管理团队也在思考,如何在坚守经典的同时,不断推出新的变化,比如随季节更新的时令菜单,还有注重更新食材的选择。
作为一家传承粤菜传统的餐厅,虽然家全七福创新程度把握的很细微,但也说明了粤菜餐厅正在面临的挑战。由于粤菜厨艺本身要求高,加工费时费工,所以发展至今,经典粤菜似乎已经到达一种饱和状态,很多有经验的粤菜师傅都坦言,粤菜要想突破,其实已经很难。大部分情况下,餐厅创新会在选择更优质、更符合现代人品味的食材上下功夫,比如松露、鹅肝之类。而有的粤菜馆则采用了西餐的用餐方式,就是按位来用餐,比如上海米其林三星餐厅唐阁。
目前,使用品质更好、或者是从国外进口的食材,是多数粤菜餐厅进行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比较谨慎、稳妥的办法,不仅能确保餐厅出品保持正宗,其昂贵的食材可以提高“身价”和利润。另外,也有不少勇气可嘉的餐厅,走中西融合路线。不过,它的问题在于,一旦厨师经验或见识欠缺,粤菜就“变味”了。
记得某高端粤菜餐厅推出一道粤式融合菜,它的原型是传统粤菜里的姜蓉沙姜鸡,本来是整鸡上盘,鸡皮与肉质都鲜爽嫩滑;可是,因为厨师考虑到上海食客的口味,偏向煎炸质感的口感,于是就把鸡皮鸡骨全去掉,然后以切块鸡肉与姜蓉一起低温煎炸,最后上桌的鸡则是油腻干瘪,失去粤菜的原汁原味。
除了粤菜的特质决定了它创新的难度外,还有主观原因。上世纪90年代起,粤菜开始红遍大江南北,可以说是中国菜系中的“老大哥”,相比之下,其它菜系发展得比较缓慢;然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其它菜系走得越来越快,粤菜反而失去了创新的活力。
危机也是转机。现在,粤菜餐饮行业普遍意识到传统与创新的兼顾的必要性,寻找进步的办法。不过,如果近期要对粤菜抱有“颠覆性创新“的期待,那或许会失望。
假如出现能让人惊叹的粤菜,结合西餐的烹饪技术是一种选择。因为,只有从根基上改变,才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荷兰有一家中餐厅,它连续几年获得米其林一星餐厅名誉,它不是正统的中餐,而是采用法国烹饪技术。餐厅老板说:“只有改变厨房的结构,才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但是,那家餐厅毕竟在荷兰,有人会认为,用西餐技术做出来的中餐,应该不是中国人喜欢的中餐。答案也不那么绝对,相反它有可能会是让食客产生惊艳之感的中餐,关键看厨师。
然而,正因为名师难得,事实是颠覆性的创新粤菜不可能成为主流。首先,它要求粤菜厨师具备很高的西餐烹饪技术与视野,又能变通经典粤菜的精妙品味,那需要艺术大家的才能,比如印象派画家莫奈就是烹饪大师,在家乡吉维尼保留着他亲手制定的食谱。
稳妥的一派,还是多做“怀旧”粤菜吧,就像早年的老广东和大三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