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德:軍費赤字為全球霸權響警鐘
蘭德公司發布題為《美國戰略目標與資源的不匹配》的報告,對美國的軍事能力敲警鐘,認為美國當前的軍事實力與其目標並不匹配,不能達成國防戰略——“能擊敗來自大國的侵略,威懾住世界各地的機會主義和打斷緊急的恐怖分子襲擊”。
自2001年阿富汗戰爭以來,長期的反恐戰、治安戰等非常規作戰嚴重影響了美軍的“正規作戰能力”,恢復“正規作戰能力”已經成為美軍當前的首要任務。
在奧巴馬時期,美國國防戰略“僅要求軍隊能夠擊潰地區性侵略和阻撓其他區域的第二侵略者”,聚焦於與非大國之間的局部戰爭,以及反恐戰、治安戰等非常規戰爭。 特朗普任總統後,美國國防戰略開始聚焦於大國對抗,因應這一訴求,軍方提出恢復大國間大規模正面戰爭的能力。美國國防部2018年《國家軍事戰略》明確指出,“美國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長期戰略競爭,將在美國國家安全和美國國防部占據中心和主導的地位。” 2018年底,美國參眾兩院授權成立的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報告也將“大國競爭和衝突的興起”視為未來大趨勢之首,支持美國國防戰略(NDS)“優先考量與中俄兩國的大國競爭”。按照這一戰略,美國既要在歐洲與俄羅斯競爭,也要在亞太地區與中國競爭,並且要占據主導地位,同時還要在廣闊範圍內應對朝核問題、台灣問題、伊朗問題等挑戰。這是美國作為全球帝國為維護其世界霸主地位必須要做到的。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美國經濟實力不再占據絕對優勢的今天,超強的軍事實力是美國維護美元霸權的關鍵,而美元霸權又是美國世界霸權的關鍵。 但是,《蘭德報告》指出,美國的軍事實力與其國家安全戰略是不匹配的,美國軍力的使用已經達到極限。比如常駐西太平洋的第七艦隊就因執行戰備任務時間過長擠占訓練時間導致訓練不足,致使軍艦事故頻發。 《蘭德報告》也指出,美國如果要“同時威懾住來自歐洲、印度-太平洋和中東的威脅,並且保證美國及其聯盟國能夠贏得一場與這些區域內的大國之間的戰爭的勝利”,美軍就必須保持“高比例的部署”。 為保持威懾力,美國必須“要求各個軍隊單位都具有極高比例的可動員人數:66%的現役陸軍、80%的現役和預備空軍中隊,以及六個及以上的航空母艦打擊群”。但高比例的軍隊動員與部署,又會影響部隊的休整與訓練,“目前為止,我們還無法得知各個部隊能否以如此高的比例被同時動員。”最終,美國不得不為歐洲及西太平洋的大國競爭而放棄在韓國和中東的任務。
為解決這一問題,《蘭德報告》認為應將美國在世界範圍內面臨的“最嚴重的威脅”劃分為三個優先級,並一一闡述應對之道。 第一優先級,其核心是對美國本土的威脅:威懾來自任何有核國家的攻擊;擊敗有限的彈道導彈攻擊;預先制止恐怖襲擊,尤其是具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襲擊。第二優先級,則是來自中國、俄羅斯、朝鮮的威脅:威懾俄羅斯對波羅的海各國的入侵;威懾來自朝鮮的導彈及炮擊;威懾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入侵。第三優先級,即地區性威脅及非常規威脅:反抗中國對日本和菲律賓的脅迫;威懾伊朗的攻擊;打擊暴力極端組織。因此,美國需要升級核武器庫使其現代化,增強及增加反導武器及系統,武裝歐洲與中東地區盟國以及日本、韓國等盟友。
台灣問題屬於第二優先級最後一項,《報告》認為“雖然近期來看中國大陸不太可能向台灣發起進攻,但是由於中國軍事實力的顯著提升以及美國軍事基地地理位置距台灣較遠,保護台灣將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對此,台灣必須承擔起自我防守,支撐到美軍支援的到來,台灣必須將其投資轉移到陸基的反介入和區域阻絕導彈系統,這個系統將含有多域理念及操作性,且能由台灣與美國共同操作。美國應投資於與其相對應的能力,如能夠在中國防空區域外發射遠程反艦導彈,由此美國將能夠幫助台灣預估其所面臨的危機以及掌握台灣在兩岸關係中的危機程度。
難以無限增長的軍費已經成為制約美國軍力的最大障礙,如美國最新型航母福特級二號艦“肯尼迪”號就因為財政問題不能部署F-35C戰機。《蘭德報告》預計,到2027年,在假設海外行動持續且不增加的情況下,每年的國防預算缺口將會在1,100億美元以上,未來預算足以支持美國應對上述威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018年底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的報告中也提出了解決之道,字裡行間都是警告“錢”對美軍的制約,要求想方設法增加軍費。 2018年4月,時任國防部長馬蒂斯也在參議院抱怨,2018財年與2019財年國防部預算僅占美國國內GDP的3.1%,不僅遠低于越戰後的5%,更低於里根政府時代的5.7%。 這份《蘭德報告》,再次強調美國軍力當前面臨的困境,但畢竟特朗普在2019財年提高軍費後就宣布2020年將降低軍費,因為美軍開支太誇張,空軍KC-10加油機上一個咖啡壺就要1,280美元。 然而,美國是一個國債超越GDP、年度聯邦政府財政赤字超過1萬億美元、年度國債利息超過5,000億美元的美國。美國聯邦政府2019財年預算收入也不過3.4萬億美元,當年7,160億美元的軍費已占聯邦政府預算收入的21.05%,除非聯邦政府財政收入大幅增加,否則美國軍費增長的空間恐怕已經到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