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陷阱是小说又是现实
当代中美关系中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越传越神,几乎成了真理,从最高学府到政府高官都当作口头 禅。其实,开头这个概念纯粹是小说家言。在美国,最先提起这个历史掌故的,是写战争风云小说两 部曲的沃克。他1980年写二战小说,广泛旅行世界各地,大量阅读历史及材料,所以提到修昔底德 陷阱的典故,当时就引起注意。早在1980年。沃克就在美国海军学院演讲,首先使用过修昔底德 陷阱这个概念,比喻当时美苏争霸的状态。
1990年代,冷战结束,美国政界流行历史终结等乐观看法,展望都是美国独霸世界的前景。 同时, 在学界,有不少人士看到中国1980年代经济起飞的强劲,开始用修昔底德陷阱的提法警告美国的盲目 乐观。 至2010年,中国GDP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上下才幡然醒悟,想起小说家沃克 的修昔底德陷阱的语言。 2012年8月,哈佛大学政府学院教授阿里森在金融时报发表《修昔底德陷阱已在太平洋存在》的文章 ,引用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论述:" 这次战争的真正原因,在我看来.常常被 真实的言辞掩盖了,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由此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他 领导的哈佛修昔底德陷阱研究项目的研究指出,1500年至今,世界历史出现16次国家权力转移,12次 爆发战争。只有四次是和平转移。和平转移包括二十世纪初,英美权力转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苏联和日本在东北亚的权利力转移;二十世纪四十到八十年代,美苏争霸。九十年代英国与德法争夺 欧洲主导权。和平转移,都发生在现代。所以有人说大国无战争,也就是现在爆发战争的可能性降低。最典型的就是冷战。修昔底德陷阱正式进进入美国学府的显学之列。
2015年九月,习近平,奥巴马会晤。习近平强调中美应防止跌入大国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奥巴马 也表示不认同大国必将发生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相信中美两国有能力管控分歧。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两国注重国内必须做的事。在可能的领域,开展合作。减少冲突。任何一方不完全赞同对方的目标,也不假定利益完全一致。但双方寻找互相补充的利益,就是求同存异。 说, 崛起国家不满现存秩序,现存国家担忧恐惧,都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同时还有第三方因素 。古希腊时代,雅典领导提洛同盟。斯巴达领导伯罗奔尼萨同盟。两个同盟中两个小国发生冲突, 结果把雅典希腊两个大国拉进去,打了三十年仗。 历史和小说相同,都有人的因素在设计剧情发展。修昔底德陷阱,在当代是由小说家放进作品, 再由政治家引用。这就是艺术来自生活,生活也来自艺术的二元现象。 关键,还是在人的选择, 大国的作用更大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