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以商品、市场、资本作为社会区分的标志,以马克思哲学语意下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二元对立概念来认识、判断、分析问题,截止目前,仍是最流行的。
商品、市场、资本,只是表象、形式和工具性的事物,甄别社会类型的标准,应该是更切中内在结构的更本质的因素。
让我们扔掉那些含糊暧昧,似是而非的社会主义表象描绘。社会主义,它的的本质是什么呢?是一元化的全方位社会控制,是一元绝对权力对社会的全面主宰和操纵。
能说说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吗?社会主义是以公有的名义,对社会资源、社会财富、社会产业实施一元化极度垄断,由一元权力组织(共产政党)对社会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实施全方位、高度控制的社会体系。
社会主义的核心是社会控制。社会主义的目标很伟大,愿望很美好,但它们实现的前提是必须首先达成社会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官方组织、机关、机构、部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法律、措施,都是社会控制的工具,它们的首要职责,都是维持相关领域的社会控制。离开社会控制,社会主义寸步难行,任何一种计划、分配它都没法做。
侧重于经济视角,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公有制并不是一个单纯经济层面的制度,它必须与一定的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才可能现实存在和延续。将经济视角背后的政治与意识形态成分一并暴露出来,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三位一体的一元化全方位社会控制体系。社会主义和公有制,实质上是同一样东西,或者说是在实现同样一个系统。
一元化全方位控制的社会必然是极权社会。
社会主义,其社会控制的极端程度,其公有化的极端程度,都可以变化,它的社会控制策略,也有充分的调整空间。因此,社会主义可以以不同的模式存在。社会主义有吸纳能力,它能选择性地引入它原本没有的,可为之所用的事物,它改变这些事物原本的特性,把它们变成控制体系的一部分,控制体系的服务工具。通过引入新事物,社会主义的外在面貌和模式也会发生改变,但它的控制本质不变。
可变性、可吸纳性使社会主义能够以不同变种形式反复出现。如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只停留于外在表象和形式,无视它的内在特性和本质,那么,社会主义特有的非凡目标、承诺、画卷,还将反复令世人心荡神驰;人们将意识不到,异曲同工的诱人目标和许诺,令人神往的画卷,已经出现了无数次,伴随它们而来的,无一例外是最残酷的现实。
对社会主义的许多常见认识都是非常表面化,形式化的。
如,有人说,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引入商品、资本、市场,就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了。
是引入商品、市场、资本了,但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各领域的一元化全面社会控制取消了吗?换汤不换药;实施控制的绝对权力撒手了吗?岿然不动。走向、路基都照旧,这怎么能叫变车道呢?这不明明是拿别人车道上的东西装点自己的旧车道嘛。
前面提到了,社会主义可以有不同的模式。原教旨模式并非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原教旨社会主义是最极端模仿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是极端灭私、去资,最大程度排斥商品、市场、资本的社会主义。原教旨模式过于极端,过于悖逆人性、过于违反规律,最终山穷水尽。出于不得已,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改革是对非社的局部模仿、学习和容纳,它未触动一元化全方位社会控制的根本,改革的结果是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主义变种,本文称之为改良社会主义。改革者认识到,形式上绝对排“资”,社会主义没法活,形式上容“资”,社会主义反而活得更好,社会主义完全可以利用商品、资本、市场这些手段、形式、工具,包括利用高科技,更灵活地延续社会主义,延续社会主义的内在生命:全面社会控制,公有制,一维绝对权力。
改良社会主义与原教旨社会主义有很多形式、策略、细节的不同,但它们是有相同内在的同一种制度。通过形式和表象上与“资本主义”部分“兼容”,改良社会主义不仅获得了生命力,还有了很强的迷惑性。
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只要承认私有财产了,就由公有制变成私有制了。
公有制实质是资源、财富、产业的一元控制制。公有制度下,公有化的极端程度是经常变动的,不是固定不变的;绝对的公有化,完全消灭私有的公有化,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如果,虽然(表面上)承认私有财产,但却不放弃对个人财产的人为控制权,控制力,那么,这样的私有是不可靠的;依然一元化垄断(公有)人的立足之所、财物存放之地--土地,这样的私有是驾空的;依然一元化垄断包括土地在内的所有重要资源,所有重要产业(资源、产业、财富的高度一元化垄断被叫做以公有经济成分为主体),这样的私有是无法自主维持,自由发展的;依然不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样的私有是不能受到真正保护的;依然不是法治社会,依然党在法上,人大于法,依然可以强征、强拆、没收财产,这样的私有是摆脱不了绝对权力的控制、摆布、掠夺和侵犯的。
所以,不是承认私有了,就变成私有制了,私有制不仅要有私有的形式,还要有私有的内核,自主所有,才是真正的私有。
还常有人说,某国已经不是社会主义,而是资本主义了,是权贵资本主义了。作为调侃、戏说,这没问题,但如果把它作为学术判断,我不能苟同。有些基本常识,如:有爱人不等于有爱情,有法律不等于有法治,有选举不等于有民主,有市场不等于有市场经济。同样,有权贵资本不等于是资本主义。不难注意到,某国的权贵资本,是在高度社会控制的环境中孕育,一元化垄断(公有制)的土壤里滋生出来的,它们是绝对权力寻求资本化的结果,只有绝对共产权力的超然力量,才能赋予它们不可思议的扩展速度、膨胀速度。社会主义也可以有资本,公有制也可以有资本,权贵资本是改良社会主义的权贵资本,是公有制的权贵资本。权贵资本主义是改良社会主义的外在形式。
社会主义虽然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者,消灭者而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原教旨理论认为资本产生剥削罪恶),但是,要不要资本、商品、市场,只是表面的对立,它们的背后,是更内在的对立,即:控制与自由的对立,主宰(包括但不限于计划、分配)社会与社会成员,与社会成员自主所有,自主发展的对立。
社会主义或公有制,(作为)实现公平、公正、平等的解决方案,只能是一元化全方位高度控制的社会。
资本与一元化控制体系没有内在冲突。表面上,社会主义排斥的是“资本主义”,实质上,社会主义的真正排斥的是政治、经济、思想多元化的社会,社会成员自主自由的社会,产权自主自由的社会,法治人权的社会。
外在形式上,资本、商品、市场可以共存于两类社会,但它们内在境况截然不同。在自由社会(自由世界),它们是自由竞争的资本、商品、市场,而在社会主义,它们则是绝对权力控制、主宰下的资本、商品、市场,一元控制体系的服务工具和组成部分。
商品、资本不是区分社会的内在标识。“资本主义”这一名称是历史标志物划分而非结构特性划分。它随商品经济、资本的盛行而产生并将自然延续。消灭资本与“资本主义”的办法,我知道有两个,要么退回到它产生前,要么建立一元化全面控制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