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友昨晚来电,抱怨儿子对她说话不礼貌, 她不明白孩子怎么变得似乎不认识了。听着她电话里的叙述,我半天无语。
孩子们从13岁开始进入teenagers阶段,也就是万维的朋友们戏说的“挺爱搅”,青春叛逆期。
在海外,这些孩子突出表现就是和父母对着干,不把父母放在眼里。你说东他偏要说西;你要他这么做,他非要那么做;你觉得重要的事情,他说他不care;你让他早睡,他非要弄到三更半夜;你让他早起,他非要睡到日上三竿。更有甚者,去尝试抽烟,喝酒,撒谎……
做父母的个个都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传给孩子,孰料想孩子们一点都不领情,甚至说你们那一套out了。这使做家长十分头痛。
其实从7年前起至今,我们家也被“挺爱搅”们弄的很烦,两个孩子先后“搅”,一个“女搅”去年上大学了,还有一个接力的“男搅”。所言所行,所作所为,在我的眼里,常常也是十分搅。
好友和我聊起对孩子的担忧,我也有同感。上网查询关于“搅”的时间段,似乎“搅”也有期,到了19—21岁后,孩子就会回归,渐渐不“搅”了。
理论上,“搅”们是发育期荷尔蒙上升闹的,这种上升,造成了他们自己身体上不舒坦,遇事冲动。常常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了,凡事应该自己做主,但对社会的了解又不够,理性和知识的成长一时也跟不上。这在世人的眼里就是“搅”起来了。
周围有几个家有“挺爱搅”的妈妈们,孩子们“搅”起来的时候,都觉得十分烦恼。我常安慰自己和他人:我们到了更年期,他们也是更年期,都是荷尔蒙变化惹的祸。大家都有点病吧。不要以常人的眼光去衡量孩子们,他们是在特别时期,需要特别的耐心,宽容和怜悯。
话是这么说,但有时候我也会被“搅”的很生气很担心。
接朋友电话后,夜里好久没睡着。
我想了一个问题。
人是上帝造的,为什么造物主对每个孩子要安置一个“挺爱搅”的阶段呢?12岁前的孩子很听父母的教导,他们的成长给父母带来了很多的喜乐,为什么这以后就要逐渐和父母冷淡,对抗,冲突不断呢?
不论谁对谁错,这种搅的后果是什么呢?
从父母一端说,对孩子有了生疏感。在本质上爱孩子的心是永远不会变的。但是孩子的表现,的确让父母对孩子有陌生感,激烈冲突后,往往减少了对孩子的喜爱。
从孩子一端来说,厌烦父母。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过自由自在,无人叮嘱无人管束的生活,盼望什么时候都是“我的人生我做主。” 父母不断的谆谆教导也使得他们厌烦,觉得父母啰嗦专制,对父母少了爱意。
我在想,造物主设立孩子的这一“搅”动期是什么用意呢?上述结果表面看似造成父母和孩子的疏离,但背后一定是另有美意的。
做如下猜想:
孩子不管对错不自觉地搅,是在实践自己为自己的事情做主的能力,为他们远走高飞做一个预演?
孩子的“搅”,会让父母逐渐适应他们的独立,以至于他们离开所成长的家庭时,父母已经知道他们可以独自处理各种事情了?
他们本能地不自知地对父母的轻蔑,不礼貌,为的是让父母不再觉得他们有那么可爱,以至于他们离家后,父母少些思念?
父母被“搅”后所表现出的批评和愤怒,让孩子也觉得父母没涵养没水平不可靠,以至于他们离家时对父母也没有太多的依恋?
想起来很久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深爱自己太太的男人得了绝症。为了让太太在他离去后不要过度悲伤,重新开始生活,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假装出轨,抽烟酗酒骂人。他想让太太恨她,在他走后忘了他。
上帝对自己所造的儿女是充满爱意的。这个“搅”期或许就是为减少未来离别痛苦所设?让父母和孩子在分离的一天到来时已经不再互相依赖,能很好的适应?
总有一天,要放飞孩子,他们在我们身边的日子都是有限的。再舍不得,孩子依旧要离开我们独立行走。我们和孩子们都必须为这一天储备足够的力量和勇气。
相信上帝的设计总是美善的。
安心睡觉去,我对自己说。生有时,死有时;相聚有时,分离有时;播种有时,收获有时;“搅”有时,回归也有时。相信他们会好的,“当把一切忧虑卸给神”,“不要惹儿女的气”。把他们的成长交托给上帝吧, 他们本来就是上帝的产业。孩子大了,我们不去和他们搅合了,只负责给一些忠告,听不听随意。至于我,有大把事情可做,还是回到自己的轨道上去吧。
我给朋友回一短信:相信上帝,一切都会好的。
注:一己之见,未必正确。
评论暂时关闭。感谢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