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我一直很少用手机,以前有什么事情都是用座机电话和外界联系。我也极少煲电话粥,如果“煲粥”,那也是因为遇到了对方在一直讲话,不好意思打断她。
见年轻的孩子们用QQ,
“非死不可”等,我觉得这不过是小孩们玩的玩意,从没想到要参合。在中国有年轻人问,你QQ号是多少,我通常不屑一顾地回答,我没有那个。
13年初春节期间回国,家人或朋友同学总是有人问我“你微信号是多少?我加你。”
我还能不屑一顾吗?这次似乎不能啊。瞧瞧,问我的人很多比我年龄还大,连我80岁的老师都用了。瞧他们一副“你落伍啦”的“得意”和换手机的劝导,本人决定把用了8年的手机更换掉。
在手机店,店主小妹立刻帮助我拍了个头像,开通了微信,教我如何发信,如何把照片弄上去。
这下好了,手机上开始热闹起来。家人,同学,朋友,教友,邻居,万维姐妹….陆续的一个个圈子,一帧帧精彩的画面,一篇篇警示恒言,一桌桌美味佳肴展现在我的面前。
开始一段时间,我尽量保持多看少说。但是就这样,眼睛视力也是急剧下降。想想还是控制一下自己的行为吧,不看了。于是,我真的做到了,我的手机基本上关着。弄得别人好几次通知我聚会,因长久不开机,居然真的没收到。
14年春节前回国,加入了家里的人建立的微信圈子。因为事关了解父母情况,每天必看,见信必回。教会的弟兄姐妹也建了圈子,这也是每日功课。大学同学圈,也需常瞄一眼。万维姐妹圈,曾退出不看,现常手指一滑,溜进去嬉笑一番……
我干了一件后悔的事,就是怂恿我先生换手机,上微信。他以前也不在乎用什么手机的,现在倒好,加拿大和中国各一个能上微信的手机,他的圈子更多,有的忙了。
今晨温哥华大雪,我们家里的三个人吃早饭,一不留神,每个人都在看微信。天哪,家人之间都不交流,心和情都跑到外面去啦!哈哈……
回国在南京乘坐了一次地铁,只见车厢里坐着的人约3/5的人都在弄手机和看手机,也有人没玩。但大多是马上要下车的。
在深圳海上世界附近,微信上见有5个人和我打招呼。一打开,居然都是英俊的男老外。给老公看,他立马感到有威胁,说:咳,都是些无聊的人!
我笑说,现在每个人都是皇上,每天都要“批折子”。见老公晚上睡前还在微信上,就弱弱地劝他一句:“皇上,折子留着明天批吧,不要太勤政啦,身子要紧啊!”他回我一句:“我只是欣赏别人编辑的文章和图片,不像你还聊天!”
被他抓到把柄啦,这两天的确和万维姐妹疯聊了几次,嬉笑打闹,上图上照,嘻嘻,玩得菜都差点烧糊了。
微信如同情人,窥见浓浓的亲情友情闺蜜亲同窗情。
微信如同读者文摘,养生秘方,心灵鸡汤,风景图片等看得你目不暇接。
微信如同千里眼,顺风耳,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一按键,声音就在耳边,一拍照,万里之外的现场就在眼前。
微信如同你自己编辑的一本杂志,可以任意排版,写诗作文发牢骚,指点江山。
微信如同大烟,人可以躺卧在床手持“烟枪”,云里雾里,每日上瘾报到。
微信如同皇上案头的折子,“皇上”可以点“赞”,也可以留下意见或搁置不言。
微信还是新闻发布官,新闻或者谣言的传输速度和广度可能在一个小时内走中国和外国一个来回。
微信玩的过火了,视力会急剧下降,“游泳圈”浮上水面,不看人,只看“信”。
某周日叫楼上的先生下来吃饭,发微信曰:“皇上,该用膳啦,奴婢已经等候多时。”那人回:“等等,朕要批完手上这几份折子, 国事要紧啊。”
待下来一问,“国事”原来是几个男人商定去打高球!
微信微信,是否就微微信点为好?
2014/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