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昭君的“成功不是偶然”一文,感觉这个话题很好。本想跟着发几句评论,后又觉得话多了是不是有点不礼貌?故在这里另行文再啰嗦几句。
碰巧我最近也在看一本关于情商的书,不过是中文的。
那书里的资料显示,1981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挑选了伊利诺伊州某中学平均智商在全校是最高的81位学生,他们也是毕业演说代表。研究发现,在进入大学后,这些学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到30多岁时却表现平平。从中学毕业算起,10年后,只有1/4的人在本行业中达到同龄段的最高阶层,很多人的表现甚至远远不如同辈。
心理学家瓦特.米歇尔进行过一个实验,测试老师给进入房间的一群儿童每人的座位上发了一颗糖,并对他们说,谁能坚持到老师回来时还没有把这颗糖吃掉的话,谁就可以得到另一颗糖的奖励。
后来的情况是,有些孩子架不住糖的诱惑,很快吃了糖。然而有另一些孩子,尽量克制自己,或是唱歌,或是蹦蹦跳跳,有的干脆离开座位到边上去玩,不看那颗糖,直到老师来发给他们作为奖励的第二颗糖。
研究者把孩子分成两组:能抵挡诱惑的,不能抵挡的,并对他们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
结果发现,孩子长大后,当年只得到一颗糖的普遍没有两颗糖的成就大。研究者由此说明,凡小的时候缺乏控制力的,无论他的智商如何高,其成功的几率都要打折扣,反之,小时候能控制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生。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沙洛维教授和新罕什布尔大学的梅耶教授证正式提出“情感智商”简称EQ ( Emotionai Quotient)这一术语,他们将情感智商定义为社会智力的一种类型,并对其应包含的能力内容做出界定,这三种能力是:区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调节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在他们看来,一个人要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其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二是情绪智能,前者仅占20%,后者占80%。
1995年10月,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格尔曼在他已出版的《情感智商》中明确指出,情商不同于智商,它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由五种后天可以学习的能力组成:(1)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2)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的能力。(4)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5)维系融洽人际关系的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这些能力可以让智商发挥更大的效应,是一个人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品质因素。丹尼尔.格尔曼认为,仅有IQ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用EQ来教育下一代,帮助他们发挥与生俱来的潜能。
近年来,心理学家又提出了“新情商”的概念:情商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指标,它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如果说智商更多地被用来预测一个人的学业成绩,情商则是被用于预测一个人能否取得职业上的成功,它更好的反映了个体的社会适应性。
智商和情商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智商主要来自遗传,而情商则更多地来自后天培养。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这就意味着每个正常人,无论天资如何,都有可能走向职业的成功。
“新情商”的概念有点意思吧?呵呵。
以我现在的认识,中国人常说的成功来自:天赋+勤奋+机遇,其中天赋和机遇都不在我们的手中,它们与生俱来或天赐良机,由造物掌管。我们能用自由意志做点小文章的,就剩下了中间一项,心理学家对其加添的诸多内容挺好,概括曰情商 。
我想,这里所言的成功只限于职业的成功。真正成功的定义是什么,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不好意思哦,我看的那本书名字叫《情商左右女人的命运》,林左辉著。嘻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