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又弹琵琶曲
标题《是谁又弹琵琶曲》取意于《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构思起源:身边有三位女友在海归的大潮大浪中受到冲击,成为牺牲品。一对夫妻是中国名牌大学的同班同学,最终家庭破碎(只有小三有错吗?),妻携子嫁了老外;一对夫妻自费留学,同甘共苦,初有成就(店主),最后也大海相隔,名存实亡(不离婚,见面甚少,拖着)。一对博士夫妻,刚毕业就随夫海归,终被小三打败,携子回流美国,颠沛流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有一夫君曾经也胸怀壮志,欲赶潮赴浪。好在风浪太大,又后腿不得力(夫人以一纸休书相胁),没能成行。是男人的自私?还是女人的悲哀?大家思考。本小说以海归为大背景,讲诉女人在浪潮过后遗留的心理阴影和生活选择。结尾有遗笔,留给大家想象的空间。也容我休整待发。
休笔感言: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处女作)。照理码字并不难,但是写小说不全是码字,而是展现一场人生的戏。演好一部戏或是一个角色不容易。作者要展现不同的人物角色,从语气到动作要对人物酝酿良久才能下笔写好,更不容易。下笔后还要改动,又费时间。就是这样还不够生动。这是我这次写小说的最深体会。但是为了身体健康,只有马虎一点,赶紧休笔。毕竟不才,以后多写写小故事,以免自己折磨自己,辛苦的很。
《一》
今天是周末,珍妮想去海边走走,散散心。初夏的海边,和风徐徐。落日的余晖洒在波澜壮阔的海面上,恰似海水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她坐在岸边的礁石上,一动不动地坐着,遥望海的尽头。一个巨浪汹涌奔来,张开胸怀拥抱着岩石,似乎不肯离去,但终究渐行渐远。此刻,她的思绪杂乱,心被海浪撩拨得找不到脉率。远处是海天朦胧的梦境,脚下是遗迹海岸的沙石。海浪一波又一波地把梦境推近,而后一阵又一阵地把稀稀拉拉的海藻和那些带不走的贝壳抛弃在眼前。
珍妮看着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呼了一口气。近来她有点烦心。一贯平静的生活遇到了不平静的风波。她要做出一个决定,可是又犹豫不定。今天来到海边,还是不知不觉地想起了杜毅。时光飞逝得这么快,杜毅已经结婚5年了。当年,海归的憧憬把杜毅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放出去了的杜毅,展翅翱翔并渐渐地无影无踪,直到从她的生活中消失。她在一开始还没意识到杜毅会为了自己的事业不顾青梅竹马的感情。可是他还是选择了不归路。直到杜毅决定不回美国,珍妮才彻底醒悟了,挣扎着从持续好几年的梦幻情感的旋窝中爬出来。
爱终究没能扛得住横断太平洋的无情海水。她常常坐在海边,心随梦游荡,又任海水揉捻,渐渐地她接受了自己原来是在做一场最愚蠢的梦。十年光阴,十年梦。当梦结束时,珍妮变了,变得连她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现实中哪有什么爱情,爱都是虚构的光环,一旦掉进去,光环即刻消失。于是她抱定独身。
因为他的出现,她几乎忘掉了杜毅。但是又是因为和他的情感纠结,又让她心烦。今天来到海边,她情不自禁地把杜毅从梦里唤出来,似乎寻找一个答案。她问大海,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她伸展了一下麻木的双腿。然后站起来,朝海边小道走去。过了马路,很快就步行到Santa Monica 大道。她太熟悉这条路了,来来回回有6年多了。她喜欢这条热闹,但又不拥挤的海边大道。特别是在下班的时候,这条街上就会非常热闹。街上有很多美味雅致的餐馆,以及数不清的琳琅满目的礼品店。从海边游玩回家的游客或是无所事事的老人都会在这条街上逛游。找个小馆子吃点可口的饭菜,或是带点晚餐回家,珍妮也常常这样。更有趣的是,这条路上有4条小巷子,是以名牌大学的名字命名,伯克利街,史丹福街,耶鲁街,哈佛街,连成一片。与几英里远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遥遥相应。
迎面走过来一个头发灰白,穿着厚厚的灰色夹克的老头,大约80多岁。他右手拄着拐棍,左手挎着一位年纪比他小十来岁的老太太。老太太的红色外套配上黑色的休闲裤,整齐干净。闪闪发亮的首饰给她增添不少精神。一看就像住在附近比佛利山庄的有钱人。再走近一看,老头就逊色不少。他看起来仿佛在微笑,但是,笑容挤入皱纹满面的皮肤里,已经没有什么喜感。倒是在他们慈详的面貌里,可以感受到那一份坚固的亲情和幸福。
珍妮来到一家咖啡馆。爬上了有海景的二楼凉台,在一张别致的小桌子旁坐下,要了一杯橙汁和莫斯水果蛋糕。路两边的树枝头上已经挂满新芽绿叶,春天来了,小鸟也忙着成群结对的在树枝上跳跃嬉闹。珍妮的思绪被小鸟的唧唧喳喳,融入了眼前美丽的街景,视觉也缓缓地钻进了回忆中。
珍妮恍如看见了杰夫才进公司不久时的情景。想到两年前事,她觉得脸上一阵暖流,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她朝远处看去,远处海平线上挂着半轮落日,它就要消失在海平面之下,她赶紧打开手机, “咔嚓”“咔嚓”,美妙落日就在这一声声的“咔嚓”声中渐渐远去。(待续)
谢谢阅读。
是谁又弹琵琶曲(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