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七月, 北京奥运会前夕, 俺和笑嫂带两个孩子回中国探亲, 一个月内先后游玩了上海, 南京和沈阳. 这里, 写下点亲身感受, 与大家分享一下那挥之不去的思念.
回国探亲的感觉, 真好! 俺呆了一个月, 见了老爹老妈岳父岳母, 见了俺哥俺姐俺弟俺妹, 见了七大姑八大姨, 见了中学的老同学, 见了大学的老同学, 见了家乡的美食, 见了拔地而起的高架桥, 见了古色古香的街道, 见了到处挖了坑的马路, 见了无处不在的基建楼房, 见了清新爽气的的乡村, 见了迷混不清的城市 ..., 吃的玩的都很开心, 就是时间少了点.
二十年前 , 俺和笑嫂谈对像的时侯, 她家住在城南的一条小巷. 那时, 走出那条小巷, 沿三山街往南溜哒20分钟, 你就能见到大名鼎鼎的夫子庙, 而往北沿七家湾溜哒20分钟, 就可以走进古色古香的朝天宫了.
七家湾也是一条小巷, 弯弯曲曲细又长. 七家湾里, 住了一大片回民, 那里早先有一所回民小学, 学校旁边有一个私家开办的小面馆, 主要经营牛肉锅贴和馄钝, 因为爱吃猪肉的人从来没忌讳过牛肉, 外加物美价廉口味好, 小面馆生意总是红红火火的, 到那儿买牛肉锅贴或馄钝的人常常要排队等侯, 边等边看那渐渐焦黄的香脆锅贴, 边等边听那滋啦滋啦的油爆声, 边等边咽那越来越干涩的口水…
八年前, 随着城南改建的推土声, 笑嫂家旧居的巷子给平了, 但七家湾还尚在, 七家湾的牛肉锅贴依然红火.
这次回南京, 俺和笑嫂带上一家大小, 在孩子爷爷的指引下, 故地重游, 再次去寻找,品尝那香喷喷的七家湾的牛肉锅贴.
俺坐车到这儿下来了, 昔日的小巷已毫无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桶楼, 街道是宽阔了, 但那空气, 真不敢恭维, 国内的人见怪不怪了, 说那是炎热夏天的必然. 俺没敢说国外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回头看看, 街上的人并不多, 机动车倒不少. 这是到哪儿啦? 象似刘姥姥逛大观园.
听孩子爷爷讲, 前面高楼的楼盘要卖2万一平呢. 不知现在掉了没有? 老房子不在了, 那七家湾在哪儿呢?
在这大街转弯的地方, 有一个不显眼的小巷入口.
小巷的后面, 又是那见证中国GDP高速飞奔的城建工程.
原来, 那条大街叫鼎新路. 小巷入口处,来去匆忙的行人和无事迈呆的小伙.
家乡的小街道, 和小区的居民.
走进小巷, 回头望望, 沿街的房子都变成门面房了.
小巷的尽头, 还生活着不少老城南人. 老房子已经很长时间没人关照了, 岁月的年轮深深地刻在了它们的脸上. 不远的新房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街头的便当小吃摊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
这就是怀念中的七家湾清真馆 - 李记清真馆. 屋顶下面买熟的, 屋子外面买生的. 请注意屋子对面的满天遍地的脚手架.
卖牛肉的小伙,很阳光的样子.
你想买哪旮哒儿肉, 就给你切哪儿块肉.
肉很新鲜, 但老百姓要买不起了. 猪肉都涨到14块一斤了, 牛肉呢?
来吃早点的人还真不少. 来晚的话, 好吃的就要卖光了.
七月的南京已经是火炉的天气了, 可这位小厨师要忍受双重火炉的考验. 牛肉包子就要好了. 小厨师, 辛苦了!
这就是牛肉锅贴, 一锅一锅又一锅, 常常供不应求.
来个特写...吱吱啦啦的让人搀.
这儿么大的锅贴, 一两五个. 俺来它2斤. 一家人吃的饱饱的!
南京故乡的牛肉锅贴 - 七家湾的牛肉锅贴! 大家猜一猜, 这一两(5个)锅贴, 要多少银子?
再来两碗馄钝,溜溜缝.
吃饱喝足后, 俺走出来又看了一看: 城南老乡的生活空间怎么那么的窄啊!
这价格, 不贵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