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继洪 11月22日,韩国忠州大学中文系举办学生文化艺术节,系主任俞泰揆教授邀请了在韩国人气很旺的中国知名的古筝女演奏家彭丽颖(팽려영)博士,前来助兴。我在喜闻之际,也有幸欣赏到了她的演奏。晚上,主人设便宴招待,我也在其列,正巧我就在这位演奏家同桌的身旁席地而坐,她的母亲范红梅是位优秀幼儿教师,此时坐在女儿的左手边。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虽说,还不至于到如此的地步,但我们三人却被一种莫名的一见如故,实话实说了起来。我们从韩国的汉语教学、韩国传统文化和生活的习俗聊起。犹如从滴滴细流开始,直至汩汩泉涌。之中的畅谈和此后的网上检索,使我得知了一些有关她的情况。 4岁开始学习古筝,12岁就当起了古筝演奏的老师,16岁考入天津音乐学院,彭丽颖在国内大赛上曾得过各种“金奖”“银奖”,还在国内外重大的宴会上,为各国领导人演奏过。20岁考入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研究生院,在攻读硕士期间,一边学习伽倻琴,一边在韩国大地上弹响她的中华古筝,被韩国媒体誉为世界上第一位伽倻琴的外国硕士毕业生。她先后拜师于韩国著名的金静子教授、李在淑教授,李知玲教授和金商顺老师,学习伽倻琴的演奏和理论知识。目前她在韩国中央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之余,致力于古筝和伽倻琴的教学和演出活动,还创办了中韩传统艺术协会,从事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工作。 当“韩流”在我们的耳目间持久不衰之际,而这位在韩国历尽艰辛的山东籍姑娘,凭着她那一床视作如同生命般的琴筝,一腔中华古筝的神韵,一掬灿烂而甜美的笑容,一段风姿婀娜的倩影,更凭着她离开故乡时“用音乐加起中韩友谊的桥梁”一句铮铮的誓言,俯仰于琴床上下,挥指于琴弦前后。滴滴的汗水,伴随着她“除了没房子住,什么都不是困难的”酸辛和苦楚的历程。终于,她跨上了韩国的乐坛,她的旋律拨动了不少韩国人的心弦,她的古筝神曲飞入了难以计数的韩国人的心扉,也奏响了韩国国乐伽倻琴和中国民乐古筝之间共鸣的序曲。 2008年9月26日,她在韩国文湖音乐厅举办的“筝遇伽倻琴·彭丽颖古筝独奏会”,是她来韩国之后取得成功的经典代表,是中国民乐走出国门的一个范例。一口纯正的韩国语又使她跨入韩国电视节目主持嘉宾的行列。韩国唯一的国际广播机构韩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网页上有介绍她个人的网页。连身居韩国僻静山麓的我,也有机会从韩国教授的口中得知了这位来自祖国的韩国文化名人。 然而,使我引起对她关注的并不仅仅在于上述的理由,而是在她琴弦之外的东西,是来自她偶尔敞开心扉而拨动心弦后弹出的心语。在彭丽颖的心中有好几个宏愿,其中的一个就是:我要用音乐架起中韩友谊之桥的同时,从韩国找回在自己的故乡已经相当缺失的中华传统文化。好一个彭丽颖! 听到她这番话语,犹闻惊雷之声,又似听到幸运之神的叩门之声,一种国民的自信瞬间在我的心头迸发,我真的要为叫绝了。 在此,对彭丽颖的心愿作过多的介绍和展开,都将是苍白无力的。众所周知,在相当的层面上,我们目前的社会公德的底线已到了无退路的地步可言了,不仅国内上下正在正视这个现实,而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属于生存在这个国土上的臣民,也是属于许许多多的根系于华夏血脉的境外或外国的公民们,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比身居家乡的国人更惦记着祖国的山山水水,更竖耳倾听着来自家乡的舆情和民风,其中不乏像彭丽颖这样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劳打拼得来和点滴集聚起来的财力和精力,在呕心沥血地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复兴,悄然无声地在自己心路的历程中,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着艰难的步履。在周围少有人的理解之中,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难以得到本体方足够的声援和鼓励的情况下,仍在一往情深和义无反顾之中,而彭丽颖就是我所知的无数他们中的一位代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听到的各种豪言壮语,并不会感到太惊奇。但彭丽颖能在好多年以前,就把自己人生的追求与前沿的学术观念和前瞻性的文化视角融为一体,并不顾一切地为之而奋斗。能让人不肃然起敬吗? 目前仍保持着较强劲势头的“韩流”,恐怕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现象,在某种程度的“礼失而求诸野”的现实下,保持相对良好东方传统文化的韩国,有可能对其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的母体产生回哺的可能。 彭丽颖也许从古筝和伽倻琴那古朴的旋律中,先得到了某种的慧识和领悟,她犹如无冠冕的文化使者,已先机入住了“韩流”的府库和腹地,以身负一床古筝,漂洋过海,成为意愿寻回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先锋和自觉的人文学者。 尽管彭丽颖博士已在韩国的乐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谓之好评如潮,粉丝若云,也许并不太过。让我一再举起拙笔的,还在于她视顺遇和逆境为一途的境界。尽管目前她的事业正一字排开,往前发展着,但未雨绸缪,她仍在搜寻和开拓着人生之路。作为一名公众人士的她,与我这个普通的教书匠能有几分的深谈,主要是因为她在忠州大学逗留不长的时间里,从韩国学生的口中得知,说我这个来自上海大学的教师在教汉语时,还有几分的个性。音乐的语言与话音之语言,有共通之处。由于她的好学,使我有了这般的机缘,让我又增添一层异国的见识。 出入于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身边簇拥着成群的韩国琴童,以及古筝随身,浪迹韩国大地是彭丽颖博士生活主要的三部曲。期间,她在坚守中国国籍的同时,也把自己的青春和爱情献给了大韩民国,夫君是位韩国的少校军官,目前已离别军界,在从事有关服饰类商品的经营。 音乐和文艺的演出需要某种的激情和张扬,而实现人生的目标,则需要古人所云的“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而我所知,彭丽颖更多的是以后者的姿态,在与古筝的相伴之中,渐进地把心中的蓝图一步一步地化为现实。 与其说我喜听彭丽颖的古筝演奏,不如说,我更愿意关注彭丽颖演绎着的人生。 谨以一首打油小诗,来暂别此际的目光。 古筝一曲高丽红, 弹拨今弦中华情。 音颤寻回声声急, 声唤本归阵阵频。 韩流意欲哺母体, 华夏主调才服膺。 伽倻秦筝珠联璧, 流盼翘首观丽颖。 2011年12月3日写于韩国忠州大学 本文参考资料:韩国国际广播电台官方网页中文版、中韩传统艺术协会门户网站: http://www.kcart.kr/01.php?sub=2 和百度百科等网页。 彭丽颖古筝独奏视频选(网络畅通的网友可以试听): http://tvpot.daum.net/clip/ClipView.do?clipid=12538312&srcid=419357 http://tvpot.daum.net/clip/ClipView.do?clipid=20363316&srcid=94266 (上述两个连接由台湾网友黄俊泰先生提供,谨表示衷心的感谢!黄先生对发表在facebook的本文和彭丽颖博士的古筝演奏艺术的评语:感謝您的介紹與分享,從小就喜歡看女生纖纖玉指在古箏上飛舞的樣子,也很喜歡聽古箏,看了宏文,立即在網路上搜尋一下,獲得影片若干,一聽果然不同凡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