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readers.net | 2016-02-02 20:05:04 参考消息
中国经济的发展令中国企业的“出海”成为可能,而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扩大海外业务的背景下,“中国制造”这一名词正在被赋予新的内涵。未来,随着制造业“出海”的脚步日渐加快,“中国制造”或许不再会是一个单纯的产地定义,更是一种能力的证明。
一、中国的桥 在世界桥梁业有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目前世界建成跨度1000米以上的悬索桥有28座,中国就占11座;世界目前在建的主跨1000米以上悬索桥有13座,中国占9座;世界建成和在建跨度600米以上的斜拉桥有21座,中国占17座;世界已建跨度420米以上拱桥有12座,中国占9座;世界已建跨度250米以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有 20座,中国占12座。 这些过硬的成绩背后是中国桥梁建设者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国桥梁”已经成了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和彰显综合国力的重要符号。 图为湖北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是世界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
为何说现代建桥看中国?衡量桥梁技术水平和建设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桥梁的主跨长度。跨径越大,技术难度也就越大。 从量上看,中国的大型桥梁建设已占据世界的一半以上。从质上看,继苏通大桥于2013年被评为“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杰出奖”后,杭州湾跨海大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也先后于2014年、2015年获“菲迪克”年度奖项。 二、中国卫星 2015年12月29日凌晨,高分四号卫星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十二五”圆满收官。一百多颗在轨卫星熠熠生辉,将“中国”的名字书写在广袤的太空。 “十二五”期间,最出名的中国卫星莫过于“嫦娥”系列。在中国流传千年的嫦娥奔月传说,被卫星变成了现实。
自主研发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首次在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月表三维影像、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月表物质成分与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研究中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 探索星辰大海的不止是嫦娥姑娘们,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系列空间科学卫星计划——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也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并将目光瞄准了未知的宇宙。首批列入“十二五”规划的4颗空间科学卫星中,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是首发星,已于2015年12月17日顺利升空。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卫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介绍,其余3颗分别是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都将在 2016年陆续升空。 随着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2012年12月,中国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等服务。2015年7月25日,两颗我国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第18颗、19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的建设目标迈出坚实一步。2015年9月30日,北斗导航第20颗卫星发射成功,加快了北斗全球组网建设的步伐。作为全球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对后续航天工程的实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三、中国高铁 2015年12月30日,全球第一条热带地区环岛高铁——海南环岛高铁全线贯通。自此,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达1.9万公里。中国高铁又因这一刻受到世界瞩目。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制造”的优秀代表,赢得众多“世界之最”,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国家名片”。从2008年8月1日,我国开通第一条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始,截至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1.9万公里,占世界总营业里程的六成,在建高铁规模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 中国高铁发展起步较晚。当时,世界上已经有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建成高铁,掌握了先进技术。但凭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路线,加上一以贯之地打造全产业链,使中国高铁成为整体世界领先的产业。
2013年,我国迎来高铁成网后的第一个春运,高铁发送旅客6727.8万人次,占旅客发送总量的28%。到2015年春运,高铁占比更是达到六成以上,较开通高铁前铁路运力提高了1亿人次。那些买到回家过年车票的人,深深感受到了高铁带来的好处。 时速300公里是波音飞机起飞的速度,也是目前中国高铁的运营速度,堪称“陆地飞机”的中国高铁,如今,在用比风还快的速度驶入世人的视野。 四、中国汽车 提到自主品牌汽车,不少人总爱将之与高铁、家电对比,以证明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政策的失败,特别是在6年前中国汽车产销规模跃居全球第一之后,这样的观点更是大行其道。但有业内专家表示,简单的对比并不客观。 以商用车为例,中国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份额高达90%以上,在全球市场也占据半壁江山。 工人在北汽集团华北(黄骅)汽车产业基地生产线上工作。
更重要的是,在客车、中重卡等商用车企业依托产品走出去的同时,中国车企还抓住机遇,从产品输出向资本输出升级,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继2010年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还收购了伦敦出租车公司,并于2015年再投资2.5亿英镑在英国考文垂安斯蒂工业园区建设了伦敦出租车新工厂,生产全新一代超低排放车型。而东风汽车公司在2014年投资8亿欧元,战略性入股拥有百年历史的欧洲第二大车企标致雪铁龙集团(PSA),正式成为与法国政府、标致家族并列的第一大股东,从此更具“国际范”。 2015年12月15日,长安汽车年度第100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下线,实现了中国品牌第一个年产销量双百万的突破;2015年12月18日,奇瑞实现第500万辆汽车下线,成为第一个乘用车产量突破500万辆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 两家中国品牌车企“百万辆汽车下线”的背后,是中国品牌的自信,而这份自信是建立在中国品牌乘用车前11个月的市场份额升至四成以上基础上的。 深剖中国品牌车企2015年以来高速增长的原因,除了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精准切入SUV市场之外,还在于产品质量的快速提升。日前,国际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J.D.Power发布的2015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IQS)显示,2015年总体新车质量平均得分为105个PP100(每百辆车的问题数),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的新车质量得分分别为120个PP100和98个PP100,得分差距较2014年缩小14个百分点。其中,7个自主品牌的 PP100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从2000年开始,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新车质量方面的差距迅速缩小。”J.D.Power中国零售咨询副总裁张伟昌表示。他们据此预测,2017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车质量将达到国际水平。 五、中国手机 短短数年,手机行业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霸主诺基亚黯然退出手机市场,曾经的经典摩托罗拉变成联想旗下品牌,曾经辉煌的苹果、三星销量日趋下降。而华为、中兴等国产手机不仅占据了国内近八成的市场,还拿下了海外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 “十二五”期间,国产手机发展势头强劲,在海内外市场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刘若飞介绍,国产手机占国内手机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37%上升至2014年的近80%,国产手机占全球手机市场份额也从2011年的几乎为零跃升至2014年的40%。 更重要的是,国产手机逐步掌握了智能手机关键技术。华为的海思麒麟系列芯片已成功应用于其高端机型。中兴发布了自主操作系统中兴OS,并推出自研芯片“迅龙芯”。此外,2015年,包括基带、射频、应用处理器在内的智能手机核心芯片的自给率突破了20%,相比2014年有了大幅提升。 在全球20亿的手机芯片出货量中,有5.6亿来自于我国的展讯公司。 正因为如此,几年之前,中国手机还扮演着代工厂和劳务输出的角色,如今国产手机品牌则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2014年,国内手机销量排行榜上,国产品牌占据8席;全球十大智能手机品牌中,国产手机挤进6位。 而事实上,国产手机不仅在高端市场打出了名气,市场表现也不俗。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国内市场出售的2000元至3000元的国产手机占比从2014年的28%提升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88%,3000元至4000元的国产手机占比从2014年的8%提升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77%。 在海外市场,随着国产手机的品质稳步上升,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也大大提高。目前,华为的全球销量中,海外市场已经占据半壁江山;TCL的全球出货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非洲、拉美等新兴国家市场;在印度打开市场的小米,又开始进军巴西市场;VIVO、OPPO等厂商则在东南亚市场有所布局。 六、中国家电 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让家电变得更“懂你”,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近年来,家电业克服不利因素,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从以往在国际展会上刷存在感,到让国际同行刮目相看,再到全球家电“中国造”广为人知、广为人用,我国家电业以创新驱动演绎着惊艳世界的新传奇。 一年一度的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FA)素有世界消费电子发展风向标之称。2015年9月,中国企业以占比超过30%的阵容和大量创新产品强势出击,让不少国际同行刮目相看。 在2015年11月举行的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创维OLED有机电视S9300获得了和国产大飞机C919一样的大奖——中国工博会工业设计金奖。这是对我国彩电企业引领潮流、开拓创新的充分肯定。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下一代显示技术,具有主动发光的特性,相对于液晶显示,实现了良好的黑场表现、无限对比度、全视角显示以及柔性特质,被誉为梦幻显示器。面对显示技术的重大交替,众多国际巨头裹足不前,自主彩电品牌则勇做弄潮儿。 2015年以来,中国OLED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创维担任联盟理事长单位,并在国内率先量产4K OLED电视。 我国是彩电制造大国,但由于“缺芯少屏”,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国产品牌一度处于被动挨打的尴尬境地。芯片之于电视,相当于引擎之于跑车。但高端芯片的研发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令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海信芯片公司董事长黄卫平介绍,海信2013年研制完成国内首款网络多媒体电视SOC主芯片,2015年底又推出了中国首款超高清画质引擎芯片HI-VIEW PRO。 自主高端画质芯片的推出,使海信比肩国际巨头三星、索尼,将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这也标志着国家“核高基”高端芯片产业化国产化战略和创新项目又一重大成果落地。 七、中国无人机 无人机时代已经到来,而在民用无人机领域,“中国制造”正在成为闪亮的新名片: 如今全球每卖出10架民用无人机,就有7架来自中国。 “空中机器人”之称的无人机,能在无人驾驶的条件下完成复杂的空中飞行任务和各种负载任务,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人机系统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却实现了“异军突起”。 广东深圳第17届高交会上无人机正在技巧演示。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民用无人机研发和生产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400多家单位从事无人机研发、生产和销售。我国的民用无人机,尤其是消费级无人机已走在世界前列。 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更是被《华尔街日报》称为“首个在全球主要的消费产品领域成为先锋者的中国企业”。 在大疆创始人、CEO汪滔看来,此前中国在世界制造业舞台上一直缺乏有说服力的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大疆不走“性价比路线”,而是要做“有品位的好东西”。 民用无人机看中国,中国无人机看深圳。作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深圳具有独特和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配套条件,比如陀螺仪、芯片、电池以及科研人员、产业工人和港口等。“当航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产生爆发式的质变。”深圳智航无人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良说。 深圳海关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8个月,深圳市出口无人机达1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激增23.1倍。其中,中国香港地区、美国和欧盟是主要出口市场。深圳市在其发布的《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明确将无人机列为发展重点,提出“无人机腾飞工程”,重点支持建设无人机产业基地,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八、中国超算 在发展迅猛、竞争激烈的世界超算领域,中国超算以骄人的成绩向世界表明了自主创新与发展的信心与潜力。着眼下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系统的新一轮国际竞争,我国“超算人”正在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力争长期保持我国在世界超算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继续书写“中国速度”新的传奇。 在2015年11月16日公布的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中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连续第六度称雄。据榜单,第一名“天河二号” 的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33.86千万亿次,第二名美国“泰坦”的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7.59千万亿次。第三名至第五名依次为美国“红杉”、日本“京”和美国“米拉”超级计算机。 在一些人看来,超级计算机就是“堆芯片”,堆的数量级越大,计算速度也就越快。事实上,基于集群结构的超级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分布式计算,如果分布不合理,每个CPU的效能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并非1+1=2的公式所能够简单概述。 这就好比领导一家50人或5000人的公司,如果不能合理安排运营,人数多者的工作效率反而会远低于人数少者。研制一款超级计算机也是如此,如何让它所装备的上万枚CPU的性能尽可能发挥出来,形成高效运转的计算系统,成为关键。
在本期榜单中,中国超算拿到了500个席位中的109席,超过欧洲和日本,位居第二。其中,中科曙光以49台的成绩超过IBM问鼎榜单系统份额三甲,实现中国企业在世界超算领域的历史性突破。 此前,在2015年HPC China大会上,中科曙光才刚刚摘得中国HPC TOP100的桂冠,连续7年作为国内高性能计算(HPC)领域的领军企业,带头谋发展。 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勘探计算机房内,随处可见曙光HPC的身影,在勘探石油时,它们为工程师提供高精度的采油区地下构造和地质信息;去年9月,中科曙光与大气物理所等单位共同研发“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原型机系统,填补了我国地球系统模式大数据实践平台的空白。如今,其高性能计算应用已广泛部署在互联网大数据、工程计算、气象海洋、生命科学、石油物探等领域。 九、中国水电 2015年,在几内亚央行发行的新版货币中,最大面值的2万几内亚法郎纸币上,赫然印上了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所属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承建的几内亚最大在建工程凯乐塔水利枢纽工程的效果图。这在世界尚属首次。 世界水电看中国。除了凯乐塔水电站,世界上在建的大型水电站中,中国水电企业的身影比比皆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葛洲坝等中国基建公司,在海外都有承建或合建水电项目,中国在全球水电建设中越来越多地扮演着“领跑者”角色。 2015年8月,三峡集团成功收购巴西TPI公司所拥有的总装机30.8万千瓦的两个运行水电项目公司和一个电力交易平台公司的全部股权。
2015年11月25日,三峡集团成功中标巴西500万千瓦水电项目30年的特许经营权,总投资约37亿美元。 2016年1月6日,三峡集团宣布,其并购巴西朱比亚水电站和伊利亚水电站30年特许经营权已完成交割。两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499.5万千瓦,三峡集团海外可控及权益装机容量由此突破1100万千瓦。三峡集团自2008年收购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作为拓展海外业务的平台以来,已在40多个国家拥有80多个水电开发项目,继续领跑世界水电产业。 与此同时,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在海外也斩获颇丰。2015年11月20日,中国电建宣布全资子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与赞比亚电力公司签署了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合同,合同金额高达15.66亿美元。 2015年11月29日,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南欧江梯级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企业首个境外全流域规划开发电站顺利完成首台机组发电目标,成为水电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又一重要节点。 此外,葛洲坝等其他企业也先后在安哥拉、老挝、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国承接了多个水电项目。其中,葛洲坝承接的合同总价287亿元的阿根廷圣克鲁斯河总统电站和省长电站项目,是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获得的最大水电工程项目之一。 面对中国水电取得的优异成绩,国际水电协会主席肯亚当斯坦言,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上的水电超级大国。 - See more at: http://news.creaders.net/china/2016/02/02/1635658.html#sthash.tnIqnreI.dpu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