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世界是浩茫宇宙中的一片小小绿洲,在已知的宇宙进化的长河中,人类的几千年的文明史只是短暂的一瞬。自古以来,中外的贤哲们一致在不断地探寻宇宙的奥秘试图找到我们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从广义上说,认识人类社会是认识整个宇宙的一部分。这里我们不妨先从现代宇宙观的角度来看一下认识人类的公平意识的重要性,
大约一百三十多亿年前,一个无极的世界砰然绽开,释放出无穷的能量,然后量子脉动生出基本粒子,然后这个原本无极的世界便向一个绚丽多彩无限多极的世界发展。在那史无前例的大爆炸之后,我们的宇宙便开始了两个似乎是永恒但又基本的过程:膨胀和冷却。随着膨胀的继续,星云间的距离不断加大,世界的内涵更加丰富,整个宇宙显得更加极性化;与此同时,宇宙的能量不断从高温的恒星向外辐射,并在低温的星球上由高温的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并继续向更低温的空间辐射,从而使整个宇宙逐步走向绝对平等的冷死。这大概就是现代科学对我们所生活的宇宙的一个整体性的历史概括,听来既轰轰烈烈又凄凄惨惨,反正这就是今天的科学家们所相信的。
另一方面,在大约两百年前,科学家们从反复的实践探索中发现在能量的相互转换过程中将有一部分能量被耗散为热运动能量,使得我们不可能将一定的能量周而复始地永远利用(比如说如果不给家里的机械挂钟上弦,钟摆早晚要停止摆动,这是因为在钟摆的运动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而被耗散为钟与摆的分子热运动能量了),这就是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针对这种可用能量被消耗的现象,克劳修斯(Rudolf Claussius)提出了熵的概念来描述系统的功能转换的不完备的特性,当一个系统的热力学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它的熵值将发生变化,其变化值包含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通过与环境的质能交换而实现的,而另一部分则是系统自身内部在能量耗散的过程中产生的,而这第二部分的熵的产生使得整体环境中的总熵值增大。正是基于这个认识,当克劳修斯提出熵的概念后,他马上就把它推广到了对整个宇宙的认识中去而得出宇宙的熵将趋于最大也就是整个宇宙将趋向所谓的热死的状态的结论。无止境的求知欲望使得人们在宏观上发现了熵的存在之后便要找到它的微观的产生机理,人们发现熵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一个系统的微观状态的无序程度,也就是说,宇宙的终极的热死是个高度无序的状态。
的能量周而复始地永远利用(比如说如果不给家里的机械挂钟上弦,钟摆早晚要停止摆动,这是因为在钟摆的运动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而被耗散为钟与摆的分子热运动能量了),这就是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针对这种可用能量被消耗的现象,克劳修斯(Rudolf Claussius)提出了熵的概念来描述系统的功能转换的不完备的特性,当一个系统的热力学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它的熵值将发生变化,其变化值包含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通过与环境的质能交换而实现的,而另一部分则是系统自身内部在能量耗散的过程中产生的,而这第二部分的熵的产生使得整体环境中的总熵值增大。正是基于这个认识,当克劳修斯提出熵的概念后,他马上就把它推广到了对整个宇宙的认识中去而得出宇宙的熵将趋于最大也就是整个宇宙将趋向所谓的热死的状态的结论。无止境的求知欲望使得人们在宏观上发现了熵的存在之后便要找到它的微观的产生机理,人们发现熵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一个系统的微观状态的无序程度,也就是说,宇宙的终极的热死是个高度无序的状态。所以说,根据现有的宇宙观不论整个宇宙是通过膨胀和冷却而趋向冷死还是通过熵增而达到热死,科学家们给整个宇宙下的诊断都是最终达到极端的混沌无序。不管我们信也罢,不信也罢,或愿意信也罢,不愿意信也罢,这就是科学家们从他们所了解的资料和他们看世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但从我们实际的生活中,从我们祖祖辈辈记载的史料来看,我们所目睹的却是我们生活的社会的秩序越来越完善,社会的硬件装备越来越发达,人们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也就是说,在科学家描绘的逐渐走向混沌的宇宙大框架里面,我们所看到是除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恐慌之外的一个走向文明走向有序的世界。除此之外,科学也早已告诉我们,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种生命物,从植物,到动物,到我们人类自己,也都是经过长期进化的由个别分子组成的高度有序的有机体。这种生活中与第二定律所描述的宇宙发展方向明显相反的现象在第二定律被提出以后,一直刺激着科学精英们去寻找能从微观上对此做出解释的理论。上世纪中叶,著名的比利时化学家普里戈津(Ilya Prigogine)发现,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消耗外界输入的能量可以使系统内的熵值负增加而出现自组织的现象,这就是他著名的耗散结构理论。这是人类第一次从分子微观世界的角度对自然界中的反熵增的有序化现象作出解释,为此,他赢得了1977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所以说,根据现有的宇宙观不论整个宇宙是通过膨胀和冷却而趋向冷死还是通过熵增而达到热死,科学家们给整个宇宙下的诊断都是最终达到极端的混沌无序。不管我们信也罢,不信也罢,或愿意信也罢,不愿意信也罢,这就是科学家们从他们所了解的资料和他们看世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但从我们实际的生活中,从我们祖祖辈辈记载的史料来看,我们所目睹的却是我们生活的社会的秩序越来越完善,社会的硬件装备越来越发达,人们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也就是说,在科学家描绘的逐渐走向混沌的宇宙大框架里面,我们所看到是除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恐慌之外的一个走向文明走向有序的世界。除此之外,科学也早已告诉我们,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种生命物,从植物,到动物,到我们人类自己,也都是经过长期进化的由个别分子组成的高度有序的有机体。这种生活中与第二定律所描述的宇宙发展方向明显相反的现象在第二定律被提出以后,一直刺激着科学精英们去寻找能从微观上对此做出解释的理论。上世纪中叶,著名的比利时化学家普里戈津(Ilya Prigogine)发现,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消耗外界输入的能量可以使系统内的熵值负增加而出现自组织的现象,这就是他著名的耗散结构理论。这是人类第一次从分子微观世界的角度对自然界中的反熵增的有序化现象作出解释,为此,他赢得了1977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因为耗散结构理论对非线性动力系统的自组织现象形成机理的解释,且人类社会也是一个非线性的自组织的动力系统,自耗散结构理论产生以来,很多人包括普里戈津本人都在尝试着用耗散结构理论的原理来解释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但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尽管从人类社会的宏观上说,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中也充满了普里戈津分析自组织现象形成机理时所考虑的非线性动力系统中的混沌现象,每个人的生物机体似乎也符合耗散结构的原理,再加上人类社会从大自然汲取养分不断发展进化等事实都可以作为把耗散结构理论应用到人类社会这个宇宙局部的熵负增长的很好的例子,但从人类社会的最微观层次,也就是个体人的层次上来说,人类社会的非线性作用机理与普里戈津所考虑的系统分子的非线性作用机理有很大的区别。从微观上说,自然界的有序过程是靠大量分子间的局部整体性的不可逆的动力相互作用形成的;但在人类社会的微观层次上,一个人把原本无序的互不相干的字符连在一起,便可构成一篇动人的文章,把零散的布片拼在一起,便可缝出一件漂亮的衣裳。人类通过每个个体的劳动及大家相互间的合作,不但创造了社会的及文化上的有序,而且促成了自然界原本不会自动发生的机械的,化学的,甚至生物的组合及反应和生长,在原本自然而成的世界上留下了人类文明的痕迹。可以说从普里戈津所研究的自然世界的微观作用机理到人类社会的微观作用机理存在着一个重要的跳跃,这个跳跃就是人类的意识和思维。在有人存在的世界,原本不相干的物质的结合不需要有普里戈津所考虑的客观条件的自发存在,因为人可以创造出各种条件来让它们结合起来,其中第一步便是把自然地存在于天南地北的各种自然物集中运到特定的地点进行加工提炼,生成化学实验所需的药品,然后再把那些药品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下,让它们之间发生反应。这里的逆第二定律的有序过程首先是起源于人类的有意识有思维的有序活动。如果离开了对人类的意识及思维特性的认识,就无法真正深入地从社会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社会的宏观过程。人类社会与自然动力系统这种在微观上的作用机理的不同,使得直接应用普里戈津的耗散结构理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动力过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为耗散结构理论对非线性动力系统的自组织现象形成机理的解释,且人类社会也是一个非线性的自组织的动力系统,自耗散结构理论产生以来,很多人包括普里戈津本人都在尝试着用耗散结构理论的原理来解释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但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尽管从人类社会的宏观上说,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中也充满了普里戈津分析自组织现象形成机理时所考虑的非线性动力系统中的混沌现象,每个人的生物机体似乎也符合耗散结构的原理,再加上人类社会从大自然汲取养分不断发展进化等事实都可以作为把耗散结构理论应用到人类社会这个宇宙局部的熵负增长的很好的例子,但从人类社会的最微观层次,也就是个体人的层次上来说,人类社会的非线性作用机理与普里戈津所考虑的系统分子的非线性作用机理有很大的区别。从微观上说,自然界的有序过程是靠大量分子间的局部整体性的不可逆的动力相互作用形成的;但在人类社会的微观层次上,一个人把原本无序的互不相干的字符连在一起,便可构成一篇动人的文章,把零散的布片拼在一起,便可缝出一件漂亮的衣裳。人类通过每个个体的劳动及大家相互间的合作,不但创造了社会的及文化上的有序,而且促成了自然界原本不会自动发生的机械的,化学的,甚至生物的组合及反应和生长,在原本自然而成的世界上留下了人类文明的痕迹。可以说从普里戈津所研究的自然世界的微观作用机理到人类社会的微观作用机理存在着一个重要的跳跃,这个跳跃就是人类的意识和思维。在有人存在的世界,原本不相干的物质的结合不需要有普里戈津所考虑的客观条件的自发存在,因为人可以创造出各种条件来让它们结合起来,其中第一步便是把自然地存在于天南地北的各种自然物集中运到特定的地点进行加工提炼,生成化学实验所需的药品,然后再把那些药品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下,让它们之间发生反应。这里的逆第二定律的有序过程首先是起源于人类的有意识有思维的有序活动。如果离开了对人类的意识及思维特性的认识,就无法真正深入地从社会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社会的宏观过程。人类社会与自然动力系统这种在微观上的作用机理的不同,使得直接应用普里戈津的耗散结构理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动力过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果要想跟随科学家们探索自然奥秘的足迹, 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了解人类社会的宏观现象、运动、发展、及进化,我们有必要对人类社会功能的微观元素及其作用机理有较深刻的认识。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微观基本单位是每个个体的人,这本身就已造成了从微观上认识人类社会的极大困难因为人对社会来说其复杂性要远远超过基本粒子在物理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让人迷惑的量子特性。人是生物的人,尽管对人的生物特性的认识已发展到了分子和基因的水平,但我们可以说人类对自身的生物特性的了解仍然是非常有限的, 我们更不可能从人的生物生理特性出发来认识人类的社会动力过程。我们前面提到了人类社会的微观作用机理与自然界的微观作用机理之间存在着一个根本的跳跃,那就是人类的意识和思维,但我们也都知道人类意识与思维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具有无限多维的抽象系统,我们很难从人类的一般意识和思维的特点来认识人类社会复杂特性。所以在试图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人类社会的时候,我们首先遇到的挑战就是如何看待和选择认识人类社会的微观基本点。正如在本文前面提到的,本文作者认为,人类对公平的感应及追求是人类社会动力学的最基本的因子之一(本书并不排除其它的基本因子,但也不打算在这里探讨寻求其它的基本因子,而只讨论公平这一基本因子)。从公平的角度来认识了解人类社会可以说就是把每个个人看作是对公平的感应器和作用器,就象分子动力学中认为每个分子都受到其它分子的作用也都在对其它分子发生作用一样。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将来可以把特定环境下的某个社会局部作为公平感应器和作用器的集合来进行理性的甚至是数值化的分析和模拟,以便为建立更为合理的社会公平模式提供参考。另外,既然人们对公平的感应及追求是社会活动中的一个基本因素,一个没有考虑到公平因素的社会分析模型必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把每个个人看作是对公平的感应器和作用器可以帮助在其它各种社会学的研究中引入公平的因素。
如果要想跟随科学家们探索自然奥秘的足迹, 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了解人类社会的宏观现象、运动、发展、及进化,我们有必要对人类社会功能的微观元素及其作用机理有较深刻的认识。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微观基本单位是每个个体的人,这本身就已造成了从微观上认识人类社会的极大困难因为人对社会来说其复杂性要远远超过基本粒子在物理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让人迷惑的量子特性。人是生物的人,尽管对人的生物特性的认识已发展到了分子和基因的水平,但我们可以说人类对自身的生物特性的了解仍然是非常有限的, 我们更不可能从人的生物生理特性出发来认识人类的社会动力过程。我们前面提到了人类社会的微观作用机理与自然界的微观作用机理之间存在着一个根本的跳跃,那就是人类的意识和思维,但我们也都知道人类意识与思维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具有无限多维的抽象系统,我们很难从人类的一般意识和思维的特点来认识人类社会复杂特性。所以在试图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人类社会的时候,我们首先遇到的挑战就是如何看待和选择认识人类社会的微观基本点。正如在本文前面提到的,本文作者认为,人类对公平的感应及追求是人类社会动力学的最基本的因子之一(本书并不排除其它的基本因子,但也不打算在这里探讨寻求其它的基本因子,而只讨论公平这一基本因子)。从公平的角度来认识了解人类社会可以说就是把每个个人看作是对公平的感应器和作用器,就象分子动力学中认为每个分子都受到其它分子的作用也都在对其它分子发生作用一样。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将来可以把特定环境下的某个社会局部作为公平感应器和作用器的集合来进行理性的甚至是数值化的分析和模拟,以便为建立更为合理的社会公平模式提供参考。另外,既然人们对公平的感应及追求是社会活动中的一个基本因素,一个没有考虑到公平因素的社会分析模型必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把每个个人看作是对公平的感应器和作用器可以帮助在其它各种社会学的研究中引入公平的因素。
科学家们在上个世纪向我们指出宇宙间普遍存在一种叫做自相似的现象。所谓自相似是指一个系统的局部与系统的整体具有相似的特征,把一个完全自相似的系统的局部放大后可以和系统的整体完全一样。比如大树的一个分叉往往呈现出与整棵树相似的形状,所以当我们从一棵大树上截下一支分叉种在地上,等它长大后会和原来的那棵树非常相像。从有序和无序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宇宙的进化之间也表现出了非常有趣的自相似特征。我们已经知道,从自然宇宙观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宇宙在大爆炸之后经历了结构上的复杂化(有序化)与整体微观上的均匀无序化的过程,正是由于这两个过程间的相互抗衡,才有了我们能得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在人类社会这个宇宙的一部分也存在着两个类似的相互抗衡的有序化及无序化的过程,一方面人类由简单的部落形式经过了数千年的进化向高度复杂和极性化的现代及未来社会结构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对公平的感应和要求推动着人类不断地向着更加平等(反极性化)的社会发展。人类社会经历着宏观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世界范围内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而微观上人与人之间在道义上基本权利上的地位越来越平等的两个既相反又相辅的过程。
这里人类对公平的感应和要求的本性就象热力学中的熵增是驱使宇宙走向均匀的动力一样,是人类社会的反极性反多样性的基本动因。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为主导的世界,到今天多数国家接受承认人人平等的法律的世界,人们渴望公平追求公平申彰公平之心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有的读者可能不愿意看到把公平这么一个美好的概念与无序化这样一个带有第二定律的宇宙观所描绘的热死说的阴影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其实,无序化或熵增并不一定是坏事,如果不是由于自然界熵增过程带来的能量流动,那末热的东西永远热冷的东西永远冷,别的不说,至少这个世界上的人是无法欣赏我们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各种美食了。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无序化是指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带来的微观信息量,即有序程度的减少,或者说宏观信息熵(热力学熵的推广)的增加。人类社会的平等化所产生的无序的效应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局部有序性所带来的自上而下地贯彻执行方向性决策的效率,这一点与自然界的微观无序会减弱整体能量作功的潜力有些类似。从熵增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平等化会使人类社会的信息熵增加,这一点与自然界的无序化会使宇宙的热力学熵增加相类似。但由于人类的意识与思维的作用,社会局部的有序性等级化并不总是有利于社会整体在长期的进化中的有序性的增加。历史上由于很多愚蠢的战争及腐败的统治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界所造成的摧残就是最有力的例证。因此,从社会整体及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健康的平等化过程却能非常有效的遏制由一些局部的高度有序化对另一些局部及社会整体的有序化的破坏。
宇宙观所描绘的热死说的阴影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其实,无序化或熵增并不一定是坏事,如果不是由于自然界熵增过程带来的能量流动,那末热的东西永远热冷的东西永远冷,别的不说,至少这个世界上的人是无法欣赏我们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各种美食了。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无序化是指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带来的微观信息量,即有序程度的减少,或者说宏观信息熵(热力学熵的推广)的增加。人类社会的平等化所产生的无序的效应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局部有序性所带来的自上而下地贯彻执行方向性决策的效率,这一点与自然界的微观无序会减弱整体能量作功的潜力有些类似。从熵增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平等化会使人类社会的信息熵增加,这一点与自然界的无序化会使宇宙的热力学熵增加相类似。但由于人类的意识与思维的作用,社会局部的有序性等级化并不总是有利于社会整体在长期的进化中的有序性的增加。历史上由于很多愚蠢的战争及腐败的统治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界所造成的摧残就是最有力的例证。因此,从社会整体及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健康的平等化过程却能非常有效的遏制由一些局部的高度有序化对另一些局部及社会整体的有序化的破坏。由于人类社会的微观层次本身已是高度发达的自然宏观组织,人类社会的微观层次比起自然界的微观层次来,要远为复杂。正因为这个原因,虽然自然界的热力学熵的增加能够非常有效地反映出自然界有用能量的消耗,而社会有用能的涨落却不能单一地用信息熵的变化来表示。人类社会中存在着除了信息意义上的无序化之外的很多其它的造成社会能量无效损耗的因素,比如我们将在后面谈到的社会上的“无礼”行为就是其中一个因素。尽管如此,从人类社会的整体的长期进化发展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如前所述的向高度复杂化(有序化)的社会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化(无序化)共存的过程。正如宇宙间的极性化与无序化过程之间的平衡为我们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合适的自然条件,人类社会的有序与无序之间的平衡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和进化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其实,如果没有平等化的过程,我们可能还处在奴隶制的野蛮和残忍之中,而在奴隶制的社会也不会有今天我们所具备的社会财富及社会分工;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物质和技术结构的多样化在客观上为社会基层的平等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初如果没有创造着有序的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奴隶制可能也不容易消失。后面的讨论将会帮助我们加深认识现代化的生产力发展所带动的平等效应。
由于人类社会的微观层次本身已是高度发达的自然宏观组织,人类社会的微观层次比起自然界的微观层次来,要远为复杂。正因为这个原因,虽然自然界的热力学熵的增加能够非常有效地反映出自然界有用能量的消耗,而社会有用能的涨落却不能单一地用信息熵的变化来表示。人类社会中存在着除了信息意义上的无序化之外的很多其它的造成社会能量无效损耗的因素,比如我们将在后面谈到的社会上的“无礼”行为就是其中一个因素。尽管如此,从人类社会的整体的长期进化发展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如前所述的向高度复杂化(有序化)的社会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化(无序化)共存的过程。正如宇宙间的极性化与无序化过程之间的平衡为我们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合适的自然条件,人类社会的有序与无序之间的平衡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和进化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其实,如果没有平等化的过程,我们可能还处在奴隶制的野蛮和残忍之中,而在奴隶制的社会也不会有今天我们所具备的社会财富及社会分工;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物质和技术结构的多样化在客观上为社会基层的平等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初如果没有创造着有序的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奴隶制可能也不容易消失。后面的讨论将会帮助我们加深认识现代化的生产力发展所带动的平等效应。
所以说,这两个过程是既相反又相辅相成的。人类社会的有机的等级结构的形成机理和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公平二字在这复杂的形成机理和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书将在后面对此进行一些简单的初步探讨。另一方面,人类社会所存在的有序结构化的进程本身表明了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大白道理,那就是人类对公平的感应和要求所促成的社会平等化的进程并不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而是受到各方面因素制约的。我们接下来将讨论一下自然及社会里所存在的否认人们对公平的要求和渴望的一些基本因素从而帮助加深对公平的相对性的认识。
所以说,这两个过程是既相反又相辅相成的。人类社会的有机的等级结构的形成机理和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公平二字在这复杂的形成机理和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书将在后面对此进行一些简单的初步探讨。另一方面,人类社会所存在的有序结构化的进程本身表明了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大白道理,那就是人类对公平的感应和要求所促成的社会平等化的进程并不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而是受到各方面因素制约的。我们接下来将讨论一下自然及社会里所存在的否认人们对公平的要求和渴望的一些基本因素从而帮助加深对公平的相对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