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2500多年前的一位智者,他的仅5000字的传世之作《道德经》在当今世界上也广为人知。由于老子在他归隐500多年后被当时兴起的道教拜为了偶像,还被后人尊为是道家的开创之人,关于他的身世就有一些离奇的传说。这些对老子进行的超人格化的描述倒也不失为古典文化的有趣的一部分。但遗憾的是,人们在对《道德经》的注解中往往由于忽略了老子作为一个自然人的自然心境,而把在原文中本来非常明显地阐明老子良苦用心的语句进行了曲解。这里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对《道德经》第70章中的“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这句话的注解(这里的“褐”是指破旧的衣袄)。这句话中的“被褐怀玉”甚至成为了一个成语,如果你有心去查找这个成语的解释,会发现大多数的字典中都把这句话解释成了“深藏不露”。 而“被褐怀玉”之所以被解释成“深藏不露”却是因为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在历史上注解《道德经》的时候,就已经习惯性地把第70章中的“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这句话解释成了“所以圣人常常是明明怀里揣着宝玉,却深藏不露,身上还披着破短袄。”可以说这样的注解是对老子原意的极大误解,把老子在文中表示出的一种对世人对道的无动于衷的感叹地心境完全扭曲了。 其实,如果我们把第70章完整地读一遍,不难看出老子的文中所表达的原意。《道德经》第70章的全文如下: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这一章的一开头,老子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他所说的话很容易懂,也很容易照着去做。但是,世人却偏偏不懂,也不照着去做。这因为这样,没有什么人了解老子,而能够以老子为榜样(或解做按照老子的道)去行的人就更稀贵了。所以在这一章的最后老子以古喻今地表示他就象古之圣人一样,虽然怀里揣着的是一块宝玉,却由于没有人认识到自己怀里的这块宝玉的价值,(就好像是)身上却披着旧短袄(一样的)----考虑到老子任当时的图书馆馆长那样的职务,生活应该不会太窘困,所以这里的破短袄或旧短袄应该是一种比喻。 可见,老子在这章中表达的是一种对于世人淡漠道的愚顽的一种伤悲的情怀,根本不是为了表示自己是在故意地深藏不露。 其实,从《道德经》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是一位心胸非常地坦荡荡的正直的伟人。这一点不但从上述的第70章可以看出,而且从《道德经》的结尾篇,即第81章也可看得更加清楚。《道德经》第81章的全文如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在这第81章中老子非常诚恳地告诉后人他并不自称什么都知道(“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但是他却毫无保留(“圣人不积”)地把自己所知道地全都告诉了大家,因为他为别人做的越多,自己就越有收获,他给与别人的越多,自己所得也就越多(“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是何等坦荡的胸襟啊! 可是,如果我们把第70章中的“被褐怀玉”解释成“深藏不露”一类的意思的话,那么不但把整个第70章都搞得变味了,而且把老子的高尚的伟人的人格也扭曲了。因为,那样一解释,《道德经》的第70章的意思就变成了:老子的话很容易懂,也很容易照着做;但是世人却不懂,也不照着做。为什么呢?因为,老子把他的道深藏不露,不告诉世人,所以世人根本就得不到这些道。 这样的解释是对老子的一种侮辱。但遗憾的是,这却是过去千百年里人们对老子的一种主流性的解释! 当然,历史上人们之所以会对老子产生误解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老子并没有象孔子那样地招揽了很多 学生弟子。其实,这一点与老子在《道德经》中表现出来的坦荡和自信是非常一致的。对于老子来说,他首先不隐瞒自己的道,把他所认识的道大大方方地讲出来;但是他也并不强行把自己的道推销给别人。他的心态是,“我的道肯定是好的,我也苦口婆心地告诉了你们,你们不愿学,那是你们自己的损失,怪不得我。” 其实,在历史上凡相信自己“怀玉”的人都有一种满足感,即便是这块玉不被人知,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也仍然满足。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有的人家世世代代守住一些珍宝也绝不拿来换钱的原因。当然,“道”这种宝贝与那些实物的珍宝的不同之处是道的价值在于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和运用道。 但是,世人的愚顽及对道的不珍惜而导致的道本身在世人眼里的廉价也常常引起怀道之人的感慨。老子虽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道说了出来,但是对世人的愚顽却也很失望,甚至表现出懒得去和他们多罗嗦的心态。 比老子更极端一些的例子有著名的西人达芬奇。达翁在世时对自然的认识已远远超出他同时代的人,但是他的价值却不被世人承认。虽然在晚年曾结交了法国国王这样的比较交心的富贵朋友,他的一生却不得不寄于豪门篱下,作为他们的御用画家而辛劳地混口不太好的饭吃。对此,达翁心中很是愤愤不平,于是他采用镜象书写法把自己所有的科研成果进行了加密(也就是说,他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用字母反过来拼写---因为我不懂意大利语,所以用英文打个比方,他把read写成daer----所以必须把整本笔记反过来读才行)。这样一来,由于没有人读得懂他的笔记,直到数百年后才被人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但是当时的科学已经兴起,所以达翁的巨作并未能为人类的科学进步起到推动的作用。有人估算过,由于达翁的科研成果的被埋没,人类的科学进步推迟了几百年。 很显然,这些大师们虽然会觉得未能得到世人的承认是一种遗憾,但是他们更多地觉得那是世人的损失而不是自己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