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的文化需要平衡,这对于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先来看西方社会,西方世界的宪政体制的共性决定了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在这种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下竞争是社会运作的一个基本机制,整个社会不但鼓励而且从各方面促成甚至迫使人们进行竞争。但是,如果你注意一下你会发现,西方文化的各个层次都充斥着反竞争的色彩。好莱坞的电影里的英雄好汉通常是与世俗的竞争体制格格不入的个瑟人物,也就是会干事但并不热衷于社会竞争的角色,而追求在竞争中获利的权谋性人物往往在不同的程度上被打上负面的色彩甚至成为讽刺贬低的对象;社会大众文化也不鼓励人们一味地为了竞争而不顾家庭和生活的其它方面;学校里虽然有很多鼓励竞争的机制,但同学间却非常忌讳谈论彼此间的竞争因为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使得那样的做法会成为大家讥笑的对象;教会里更是极力地反对热衷于竞争的行为。其实,实际生活中,连教会 在内都少不了竞争。在很多中国人的眼里会把这种现象看成是自相矛盾,甚至会将之贬为虚伪。但是,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平衡机制。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种文化平衡机制的制约,西方世界将会失去他们的竞争能力和社会的稳定。 再来看近些年来中国国内的文化发展趋势,有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就是民间文化过于渲染竞争的好处。当初国家不鼓励竞争,民间文化就反对竞争;现在国家鼓励竞争,民间文化就全方位地为竞争服务。在这样的单一的缺乏平衡的文化环境下,很容易出现一些为了单纯的竞争目的而采取不道德的欺骗甚至铤而走险的现象,而一旦这种现象成为了风气,恐怕就连人们普遍认为是社会治安的灵丹妙药的所谓法治也无法治得住的了。 虽然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过于消极且并不适用于今天的社会发展,但是,老子认为过于地激发人们的欲望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这一点还是很有道理的。社会竞争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全社会一边倒地渲染竞争,刺激欲望,那么对于一个社会的平衡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老子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抵消人们对竞争的盲目推崇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