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哲学冷感甚至排斥哲学是因为把哲学看成了一种空洞的理论,与生活无关;有些人甚至声称现实生活从来不是按照逻辑来发展的。这实际上是把现实本身的内在逻辑与人们的理想混淆了。任何事情都在按照它内在的逻辑发展,只不过不同的社会逻辑之间并不总是彼此和谐,而常是相互矛盾的。社会哲学的内在矛盾一定会在社会实践中反映出来;社会哲学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实实在在地对现实的生活发生着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它甚至可以颠覆现有的社会秩序。上世纪中叶发生中国大陆的文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今天说起文革的起因,人们大多想到的是老毛的个人因素,或其他一些历史人物的政治野心,或中共党文化的一些问题,甚或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瑕疵等等。人们通常忽略了文革发生的哲学背景:中国的执政党所依循的哲学与自身地位转变之间的矛盾。很多人忽略了或选择性地忘记了文革之前存在的这样一个事实,执政党的上层以及他们的亲属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已经与处于社会底层的农工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差异。从哲学上来看,执政党的上层与社会底层之间的对比已经符合被执政党自身尊为国典的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社会阶级之间的对比,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比---这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一词在当时的现实含义,也是老毛能够在当时指出要“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并以此为理由发动文革的现实根据。 很明显,尽管文革的发生具有各种社会的,政党的,及政治人物自身的历史原因,其背后的逻辑依据却是社会哲学内在的矛盾:执政党在全国范围内所强化的国典---马克思主义与执政党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的改变之间的矛盾! 上述的矛盾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存在,只不过矛盾双方的客观条件发生了两点重要的变化:执政党上层的经济地位远超过文革前的水平,但是执政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执著程度也有了大幅度的减弱。前一点将加剧执政党的哲学与执政党的地位之间的矛盾,但是后一点却可以减缓两者之间的矛盾。最关键的是现有的执政党的领导不具有老毛当初发动文革的意志与权威力,所以虽然今天中国仍然存在着与文革前相同的哲学危机,但是再次发生文革的机会却不大。。。尽管如此,哲学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只要上述的哲学矛盾存在着,它就一定会寻找一定的形式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影响。。。。。。 由于这里所涉及的矛盾在逻辑上的简单性,处理的办法也很简单,无非是这样几种选择中的一种:1)放弃统治阶层的财富(对任何国家任何时期的统治阶层来说,这种选择的可行性显然不高);2)放弃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指导的地位(这可能是最有效的选择);3)继续让这种哲学上的自相矛盾存在下去,然后在实践上出现一个危机解决一个危机(这可能是实际上最可能出现的一个选择)。当然,这里提到的前两种选择是从哲学的层面上来进行危机处理,而第三种选择是从实践的层面上来进行危机处理。由于第三种选择回避了哲学层面上的矛盾,继续存在的哲学层面上的那个简单却颇具能量的危机源将可能会不断地制造出新的实践层面上危机,人们可能会经常遇到类似“唱红打黑”这样的让统治阶层处于两难境地的状况,对此人们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相关链接:哲学危机---中西方所面临的一个根源性的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