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经济相对论的应用例子:中国和欧债危机 我这里所讨论的经济相对论绝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设想,而是在日常的政府经济决策中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论是所谓民主的还是非民主的政府,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它拥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获得,控制,使用和分配物质和社会资源的权柄。所以,政府关于如何使用及分配社会财富的政策对于很多人的生活或生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不论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他们的作为都不可能是完全公平的;实际上他们也没有一个可以告诉他们应如何公平的公式来供他们参考或遵守。其结果是对于政府的任何一个作为,总是有一部分人会比另外的人更加受益,只是不同情况下这种受益的差别可能会非常地不同而已。类似地,在自我利益的驱使下,那只所谓的市场的看不见的手也无法改变经济的相对性,实际上其自身也无法摆脱经济相对性对之的掌控。 由于经济相对性的作用,一个体系内部的人的日常感受与人们从该体系外部对体系的经济状况的观察可能会完全地不同。对于体系外的观察者来说,一个体系的经济令人感受最强烈的是它的基础建设,它市场上的货服供给水平,以及它的政府和民间所拥有的大量的可以进口及内购的资金。然而,即便当经济发展到了政府和个人的总购买力已名列世界前茅也不等于该体系内的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已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2.3.1 中国的经济发展例子 中国经济自上世纪末以来的崛起提供了一个经济相对论是如何影响国家经济的很好的例子。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的政治体制由原来的共产主义转入了一个新型的特殊形式,一种由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混合体的形式。实际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们就不断地听到一些西方的经济学专家们预言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努力很快就要失败,中国的经济很快就会垮掉。但是,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当西方的经济一步步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的时候,中国的经济竟奇迹般地崛起为名列世界前几名的经济体。关于中国经济的错误的预言告诉我们中国的经济成长不符合西方已有经济模型,就象后来人们意识到的欧债危机也不符合原有的经济模型一样。很显然,中国的经济成长无法用任何基于均等的市场机会或买卖双方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这样的简单的假设的理论来解释。实际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恐怕应该说是它的不均匀性或甚至是两极分化的特点。 对于在中国以外来观察中国的人们来说,中国经济崛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低外汇兑换率。当然,这两个在国际竞争上的优势确实帮助中国累积了大量的现金,使得中国得以从世界工厂转化为世界工厂加市场。而这种世界工厂与市场共存的现象本身就意味着两个意义相反的变量的共存:相对低的劳动力成本和相对高的集体购买力。这一奇特的现象是本文所讨论的经济相对论的一个极好的表现(注:从简单均匀的角度来看,低劳动力成本所对应的原本是低集体购买力)。实际上,虽然廉价劳动力和低汇率是中国经济自1990年代崛起的重要驱动力,如果我们站在中国的内部来看的话可以发现不论是廉价劳动力还是低汇率都无法代表中国人的整体经济状况,这是因为并非每个人都廉价,也并非每个人都在从事出口。在这四分之一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内部的收入和支出的分配从来没有均匀过。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同时体验到一个好的经济的滋味的。实际上,在中国经济崛起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部分人比另一部分更加受益。这其实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特征,所不同的是利益分配的不均匀程度,在有些地方利益在人群中的分布可以出现极大的偏差。我们实际上可以发现过去四分之世纪里,这种分配的不均匀性实际上驱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内部的动力。 当一些西方的经济学专家们预言中国经济很快就会垮掉的时候,他们显然没有去了解一下中国内部的相对低收入的弱势阶层的规模大小。我在本文所讨论的经济相对论的一个基本意思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立场角度观察会得出关于经济好坏非常不同的结果,而任何一个政府都会把某一部分的人群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以维持所谓的主流经济。其结果是,(相对意义上的)贫富之间或获益及非获益群体之间的对比程度的大小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经济发展的风险和速度。这是因为相对贫困或弱势群体的存在,尤其是受过教育和训练的贫困和弱势群体的存在可以在他们为经济发展做出建设性的贡献的同时吸收来自不同方面的对于经济体的负面的冲击,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经济整体所面临的风险。所以,当人们要对一个经济体的发展趋势做出预言的时候,他们需要对经济相对论的这一具体的体现有所了解。 相对贫富或相对获益和非获益的群体的存在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本身意味着如果不存在这种群体的对比的话,人们就要付出比现在更大的努力来维持经济的所谓健康发展。为了从上述的中国崛起的例子来更好地体会这背后的挑战,我们还需要注意另外两个因素。首先,中国的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混合经济体实际上是一种中央控制的资本主义市场。尽管这种市场经济也要面对与任何其它的市场经济一样的关于公平交易的挑战,由于它的中央控制的机能,它更容易通过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避免整体经济的危机(当然,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的利益的任何形式的牺牲也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有关公平的抗争)。第二,与20年前相比,尽管中国的经济可能更两极化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整体还是提高了许多。这表明尽管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一部分人的利益没有得到足够的照顾,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财富的积累也同样可以使这部分人受惠。当然,这种利益的绝对改善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再存在相对水平的差别了。 再者,经济相对论并不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国界之内,而是一种跨国界的全球性的现实。对于中国来说,从国际的角度来看,除了前面提到的廉价劳力和低汇率之外,这种全球性的经济相对性还体现在中国的庞大的人口所形成巨大的流动市场,尤其是当这个市场是一个正变得更为富有的市场的时候。 2.3.2 欧债危机的例子 (待续)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