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多月前我写了一篇题为“哲学与数据:区别人与机器人的智能标记”的文章,其中提到哲学从原则上来说是唯一不可能由机器人来代替的领域。由于艺术与哲学是除宗教之外人类文明中最基本的两大类(粗略地说,数学,科学,文学都可看作它们的子类或组合),我们这里再来看一下哲学和艺术与机器人的关系。 我在“哲学与数据:区别人与机器人的智能标记”一文中提到,哲学属于人类而不属于机器人,而绘画,作诗,书法等属于艺术的活动都将一一被人工智能攻克。其实,不论是哲学还是艺术都存在着两个方面,一是创作的一方,一是欣赏或使用的一方。因为哲学的思维基于对于概念的语言表达,而机器人的思考基于数据,所以机器既不需要使用哲学的指导,它也最多只能重复使用已有的词汇进行组合而无法进行全新的哲学创作。对于艺术来说,由于机器人不具备人的情感,因此,艺术的欣赏并不属于机器人,但是如我们所知,机器人已经可以绘画,作诗,书法写作,甚至能够在需要战略战术艺术的围棋竞技中轻易地击败了人类。 为了要更好地认识上述哲学与艺术的区别,我们还是回到我之前多次提到过的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中说的那句话,“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里的常无和常有指的是无名(还未被取名的存在)与有名(已经取名的存在),所以老子的那句话将人类的思维划分为非语言性思维与语言性思维。而艺术对应的就是非语言性思维,哲学对应的就是语言性思维。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大家对于上述的这种划分可能不会有什么异议,但是对于艺术创作来说,专业艺术创作人员可能会告诉你他们的创作都是有很多可以讲述出来的技巧的,而既然是可以讲述出来,那就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了。人们可能会因此而对上述的将艺术与哲学的划分归为非语言性思维和语言性思维的划分产生疑问。 其实,虽然艺术的技巧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不但艺术的表达过程,包括语言艺术,战争艺术,领导艺术,在实际的表达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过程,而对应着那种过程的素质通常被人们称为才华。我们之所以可以用语言性思维与非语言性思维来区分哲学类与艺术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於虽然艺术教材可以有语言描述,钢琴有琴谱,但是与艺术才华相关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於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非意识活动。美国心理学之父与实用主义哲学之父William James对于体育活动对此有过这样一段相关的论述[①]: 我们投掷或抓接,我们射击或砍伐,越少用触觉或肌肉(更少地近距离接触)且更多地依靠视觉(更多地远距接触),我们的意识就更清楚。当你的眼睛盯着目标是,你的手就能抓住它;当你想着你的手的时候,你很可能会错过你的目标。 We pitch or catch, we shoot or chop the better the less tactile and muscular (the less resident), and the more exclusively optical (the more remote), our consciousness is. Keep your eye on the place aimed at, and your hand will fetch it; think of your hand, and you will very likely miss your aim. 他也认为弹钢琴,开车,打网球等复杂的自发性动作都是经过超强训练後只要意识给出个指令就可无意识地运作。 也就是说,现代心理学家的思考向我们指出了具有艺术性的操作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地进行着的,而这样的理论也印证了我前面提到的按照语言性思维和非语言性思维来划分哲学与艺术的合理性,因为无意识的过程显然不可能是语言性的思维。 那么,艺术与哲学这两大类思维活动在语言运用上的不同与机器人的运作有何关系呢?这里的关系在于,机器人的运作可以在数据的操控之下进行非常精细的微调,而需要语言的哲学思维则必须借助概念来达到整体的把握并无法做到机器所能做到的微调;而摆脱了语言需求的艺术思维则更接近由数据操控的机器人的思考,因此艺术家们可以通过他们的手或嘴或其它身体部位进行非常精细的表演。 但另一方面,由于机器人具有高速高精度的功能,原则上说机器人可以达到人类所能达到的任何艺术精度,而再高明的艺术家却无法超越机器人所能达到的艺术精度。所不同的是,艺术家能够欣赏艺术,因此他们能创造出新的艺术品,机器人的创造需要依据一定的有关艺术的数据标准,因此与艺术家相比,机器人的创造性是打了折扣的;只不过一旦艺术家完成了他的创作,机器人马上就能不但复制出他的创作,而且能弥补他的作品的缺陷。 哲学则不同,不但机器人不需要哲学,而且机器人也无法进行哲学思考。前面提到的艺术家的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依赖于哲学的思考,另外,艺术家的创造力也可以被哲学借助机器人来超越:哲学家可以将艺术作品的一些特点总结出来,再由科学家们翻译成数据标准输入到机器人的运算系统中,使得机器人具备一定的创造力。由于哲学家们对于艺术的总结恐怕无法超越顶级的艺术家的欣赏与创造力(就如同科学家们永远无法通过统计的方法来超越顶级的哲学家的哲学思维一样),由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创造出的机器人的创造力可能无法超越历史上顶级的艺术家,但是,它们却有可能超出大多数的非顶级的艺术家的创作,如果某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家们水平达不到他们之前的某个历史阶段的顶级艺术家的水平的话,那么这个时期的所有的艺术家的创造力都有可能不如机器人---这或许将影响到未来的艺术家在世界上的生存方式。。。 至于哲学与机器人谁比谁更强,要看机器人的大数据高速度功能是否能够超越人类的综合性哲理思辨了。。。 另外,文学作为艺术与哲学的综合体又有着它的特殊性。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原则上说,机器人是有可能写出新的故事来的,但是机器人却无法创造出基于新概念的新哲理,因此,文学领域将可能部分地被机器人攻克。。。。。。
[①] William James, 1890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vol II, p520, New York : Ho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