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比男性寿命长的现象早在18世纪就被科学家在英国观察报道,而今天几乎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统计报告表明,在被调查的192个国家中,189个国家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如表一所示,中国2011男女平均期望寿命分别为:74.1与77.2岁两者相差3.1岁,而在美国及日本的差别更高,分别为4.8及6.4岁。
但是为什么女性寿命比男性长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目前也没有简单正确的答案。但归纳可起来女性寿命优势可能是进化论,生物学,及社会学等三个方面的综合原因。
进化论假设:
雌性寿命优势不仅限于人类,在其它哺乳类(如猿)也同样存在。
人类及一些高级雌性哺乳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月经”起到限制生育期及频度的作用。雌性生育子代的数量明显比雄性少,这有利于在抚养子代。因此从进化论角度看,
雌性需要更长的寿命长应当是自然选择。而雄性则需要为争取性伙伴付出代价,尽管雄性生育期长,一个雄性可以与多个雌性交配产生很多子代,但不需要在抚养上花很多精力。
因此,雄性不具备进化论中的长寿命优势。虽然人类文明以摆脱许多简单动物性行为,但进化论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根据文献记载,人类女性产子最高纪录是63人,而男性则没有准确纪录但推测至少在1000以上。
生物遗传学原因:
1. 子宫内期
从生物学角度讲,男性比女性脆弱其实从胚胎就开始了。
大家知道,男性的精子与女性的卵子各携带一半的生命基因。卵子中的唯一一条性染色体“X”是固定不变的, 而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即可以是“X”也可以是 “Y”。
精子与卵子结合后形成受精卵,从生物学上讲这意味着生命的开始。而子代的性别是男性精子中的这条性染色体决定的,
如果精子中的性染色体为“X”,那么与来自母亲的卵子结合后
成为XX(女),否则是XY(男),见图1。但在受孕中,出现“XY”与“XX”的概率并不是一般人们所理解的各50%。
因为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是“游泳健将”,它比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在女性输卵管中的游动速度平均快两倍以上。(民间流传的通过控制性交时间影响怀男孩或女孩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此,在受孕开始时男性胚胎比女性胚胎要高2倍以上。男性胚胎脆弱,容易在怀孕中夭折,许多在怀孕开始不久便
“胎死腹中”。但很多情况下往往不会被发觉。
也就是讲女性怀孕期间,自然流产中男婴占多数。随着孕期的增加,男性与女性胎儿的比例逐渐趋向于一致。
正常情况下,人群中新生儿的男女婴儿比例应是105/100左右。
图1: 染色体决定性别示意图
精子卵子结合示意图, 来自:Scientific American
女性有两条X性染色体,因此如果其中一条出现异常后会得到另外一条的补偿。而男性性中X,Y性染色体中任何一条出现异常却不会得到补偿,从而往往会出现不良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与性染色体有关的疾病(如血友病)在男性发病远远高于女性的道理。而出生后,女性的生物遗传学优势继续体现在人生的各个阶段。
2. 生命早期
大家常说的“男孩比女孩难养”是有科学依据的。在绝大多数国家男婴的新生儿(一岁以内)儿死亡率,明显比女婴高。比如加拿大2009年数据,男婴为5.1/1000, 女婴4.7/1000。另外,男孩喜欢冒险一定程度上是遗传决定的,而青少年期意外死亡男性明显比女性高。
3. 成人期:
多数慢性病男性的发病率均比女性高。对寿命影响最大的是心脏病,肿瘤,与脑卒中这三大疾病,男性的发病及死亡均比女性高。 比如,中国2012年肿瘤死亡登记数据显示男性与女性的肿瘤死亡率分别是:224/10万与136/10万(下表)。再如,不仅总体女性的心脏病发病及死亡比男性低,而且女性心脏病发病及死亡均比男性来的晚。因为女性绝经后,在雌激素快速降低的同时心脏病的发病在明显增加,目前学术界认为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有预防心脏病的作用。
资料来源: Chin J Cancer Res 2013;25(1):10-21
非生物遗传因素:
女性不仅有生物遗传学上的健康优势,而且许多社会因素,职业因素,生活习惯,及心理因素也同样有利于女性的长寿。
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生活习惯男性远远超过女性,而这些不健康生活习惯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死亡有关。 另外,社会往往期望男人展示坚强的一面,能有担当,独当一面。如果男人经常抱怨身体不好及看医生,会让人瞧不起,而在女人则可以被接受。再有,因女性比男性更注重健康及保养,中老年女性比男性容易有朋友圈子及“闺密”,表露自己的情感,从而有助于心理及生理健康。另外,许多危险性较高的职业,如消防员,士兵,建筑工人等等,男性远远比女性多。
但极其个别情况下,如果社会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与不平等,也会出现女性期望寿命短的情况,如孟加拉,卡塔尔几个国家观察到的女性寿命短的现象,应当是严重社会不公平所导致。
总之,尽管人们还未完全揭开男女寿命差别之谜,但可以肯定这种差异是生物遗传,与社会因素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
但如果不出现如战争等这样的大灾难,随着科技及医疗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健康生活习惯的变化,这种性别的寿命差异应当会趋向与缩小。
说明:
1.期望寿命 (Life
Expectancy)与平均死亡年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期望寿命是一个假设统计指标,即特定时间出生的新生儿群体,如果他们未来会经历特定时间段的年龄别死亡录,他们未来平均能活多少年。因此期望寿命不受地区及人群年龄结构的影响,可用来人群间比较及衡量医疗卫生水平。另外,除了一般的出生期望寿命(即“0”岁期望寿命),
医学研究中也经常使用年龄被期望寿命,如50岁后的期望寿命。相反,实际平均死亡年龄只是死亡证书的简单年龄平均值,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几乎没有科研使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