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无人舟自横
焦山山裹寺
镇江真乃是怀古的去处。
沿江一带京口西津渡口,隔着长江,对面就是通向扬州的瓜洲古渡,这大概是北国江南之间最重要的渡口。古往今来,王孙游子,渡过一江东流水,南北上下。
也许因为长江太宽了吧,江南江北的刻画仿佛是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一度过这条大江,就似乎真的离开家了,游子们心中的家似乎就离得更远了。即使是心胸本应装的下世界的大人学士,多少积蓄良久的离愁乡思到了这里也是再也忍不住地抒发出来,多少让人读了觉得心中受到震动的句子生发在这一渡口左近: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白居易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西津渡口两侧,焦山,金山,北固山,三座山岛耸翠江中,古迹名胜节次鳞比,一个挨一个。走在山间林中,与这片地盘连接在一起的熟悉的人物典故泉一般涌上心头,让人激动得几乎是心旌荡漾,难以把持。古往今来,人来人去,多少故事传说不可胜数,很容易的就会在历史中湮没,不留痕迹。什么样的内容才会留下更深的印象?
焦山山裹寺,山中最有名的是一座定慧大寺。焦山中有过一位汉朝高人,姓樵,虽身处江湖之远以樵为生,然贤名远播,直达龙宫。皇帝遣使三请,第一次遭回绝,第二次推说妻子患病,第三次干脆躲入山中不见。这才是出世的高人。陶渊明高,但是其高在于“归去”,也就是说他是因为在俗世中混不出来,需为米折腰,不得志因此才载欣载奔的回农村种菊花。就连谪仙人李白,虽然号称是天子呼来不上船,其实真心话却是,“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知识分子心中其实极其渴望得到赏识,期待着天子开眼给口饭吃。而这位焦山高人,真高到脱俗,便反而无法为俗世俗人可以识得。试想,在中国史上虽然人一高便给说成是隐者才显得出来,而今却有几人知道焦山一位真正隐者的故事?
金山寺裹山。寺者为人所建,能为俗人流传的故事就多得多了。第一想起的就是梁红玉击鼓战金山。一位女中豪杰,亲自登高击鼓,协助丈夫儿子沿江水战,大破金兀术。试想,满江的旌旗战船,戈戟儿郎,随着梁红玉鼓楼上高挑的红灯笼呐喊杀敌,一举把金兀术逼入黄天荡死港巷道,这段故事在说岳全传里面引人入胜的魅力不下于枪挑小梁王与八锤大闹朱仙镇。可是,如今抗击金兵已被说成是不利于民族团结。更何况,对于许多有后见之明的当代高人们来说,当初如果不抗,换上个外国领导,也许就避免了闭关锁国,后边中国社会也许就会更加民主了也未可知。某地人民不就在深切怀念日本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吗?
金山寺里有个法海洞。法海人尽皆知,真实故事却是煞是出人意料。法海和尚本乃是一位高僧,生为当朝宰相之子而看透宦海浮沉,不屑于作红二代而飘然削发出家。作为僧人,法海办了许多利民,利后世的功业。所谓白蛇确有传说,但是却是在建立金山寺时触到了蛇洞。法海于是面壁祷告三日,大白蟒蛇乃升天而去。金山寺工程得以继续。
然而,高僧利民没能够成为传说,反而硬被编派为负面配角,流传至今。古往今来,千年岁月,许多故事传说,最不靠谱的白蛇传却是流传最广,最令人感动的故事。如今西湖湖畔,断桥残雪,雷峰塔倒塌,乃至于人造的“西湖传说”大型表演,200多一张的门票每天上演,场场爆满。真能在断桥上构成同样感人的故事大概只有梁祝十八相送。民心所向,说明了什么?
隐者不仕,抗击外虜,巾帼英雄,利民高僧,加起来并比不上白蛇传。白蛇故事里的真意是什么?什么才能成为千古流传的传说?白蛇娘子对爱情义无反顾的追求;青蛇对姐妹的无保留的协助;可惜,许仙书生并不十分配得上这份情意,他几次的动摇不定才造成自己妻子所受的蹂躏。
千古传说,不是宣传出来的,反映的是平民百姓,也就是俗世中的小人们心中自然看中与珍视的东西。
镇江怀古,其实可以看出什么才是值得推崇,千古流传,何必投寺求僧,做梦宣传顶多也就只管一时之用。
金山寺裹山
白果
定慧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