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病人同机有多危险?
---EBOLA专题系列
小樵
从2013年下半年起,EBOLA疫情爆发便一直没有熄灭。EBOLA感染死亡率高达70%,远超当年萨斯。西非几国共有370名医卫人员感染,其中超过一半已经牺牲。所幸疫情虽然一直猖獗, 疫区却一直局限在西非,而且世界卫生组织乃至各国政府都很早就已开始重视,海关出关入关都早已开始设置检查卡。其间间或有病员被运回美国,曾经引起一番是否应该准其入境有关的道德争论,但EBOLA疫情对于生活在美国的人来说似乎仍然遥远,关心程度只是如同书生水平的忧国忧民,并不切身,因为自身安全未有触及。
近一周来,情况剧变,美国本土出现病例。一位西非利比里亚人,9/20从疫区起飞,在布鲁塞尔等候专机7小时,飞到华盛顿DC再等候转机几小时,然后飞到得克萨斯。在达拉斯与亲属(其中包括多名孩童)相聚。9/25,病人出现症状后就医,医生按感冒处理送其回家。两天后,病情加重被救护车再送医院,除了被立即隔离并被确诊为EBOLA感染。这位病人曾经参与搬运病人。
这个病例立刻引发恐慌,主要原因除了发生在美国本土,关键患者曾经飞机旅行长达约28小时。如同当年萨斯有关文章中反复强调,飞机飞行是传染传播最危险的环境,数百人长时间密集处于封闭的机舱内,距离,密闭程度与时间几个传染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都得到充分满足。美国人民立刻警觉,切身利益督促着人们求知若渴,包括我自己,因为象飞行这样的公共场合除非不坐飞机否则没法躲避接触。航空公司股票应声下降。
那么,跟病人同乘一架飞机有多危险?
答案差强人意,EBOLA传染效率远低于萨斯,因为EBOLA不是经呼吸道疾病,经呼吸传染迄今仅偶而见于为病人进行操作的贴身护理人员。正因如此,此次西非疫情之前,EBOLA爆发一般都在几周内自限,而西非地区有入葬前洗身的宗教习俗或许就是此次蔓延不休的可能原因。
EBOLA出血热令人谈虎色变事出有因。一家小型宗教医院曾经出现悲剧。这家医院出于好意为所有发热病人注射疟疾预防药,而注射器在同一容器内清洗后再用。其中原本只有一位EBOLA患者,结果有近100名患者受染,全部患病,全部死亡。不仅如此,感染圈继续扩大,波及家属,医务人员,丧葬人员。
EBOLA属于丝状病毒,需要“接触”传染。病毒颗粒存在于患者体液(血液,唾液,呕吐物,尿,粪便,精液,甚至汗水)。感染体液浓度极高,一滴唾液含量可达几十万,而估计摄入几十个病毒颗粒就足以造成一个人感染。理论上,传染途径包括吞咽,吸入,即,黏膜或破损皮肤。病人释放病毒颗粒发生在症状体征出现以后。手接触了传染体液,然后用手揉眼睛或是进食,从而使病毒颗粒进入体内。
得克萨斯那位患者到达后数天才出现症状,因此,理论上,他在飞行期间尚不处于活动期。即使他当时可以传播感染,受染最可能的情况是处理他的餐具的乘务人员;对于一般乘客则最可能在他之后使用盥洗间,尤其如果不洗手或是皮肤有伤。
类似同机等公共场合性接触,洗手就可以大幅降低传染可能性。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