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赤壁 ---一個字顛覆一部三國演義 小樵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只因為那架飛機上有個“戟”字,“折戟沉沙”便成了個大大有名的成語,意思是徹底失敗外加身敗名裂。 一個小詩里生出來一句著名成語已經充分說明影響之大。但是,在詩里的本意“折戟沉沙”顯然不見得是描述失敗。戟,可能是曹魏的,也可能是孫吳周瑜這邊的,唯一不大可能的倒是劉玄德這頭的,因為劉備這頭在赤壁大戰中的主要作用只是鼓動另外兩家打架,自己並沒有怎麼動手,光是白占便宜。因此,“折戟沉沙”原意只是說赤壁這裡曾經有過大戰,而且已經是久遠的往事。 這首小詩的真正力度在於其乃是一篇只用二十幾個字就對整個大部頭三國演義做出了最佳總結,最佳詮釋。 三國故事大戲的巔峰一場在於赤壁大戰,而演義里赤壁大戰最精彩之處又是在諸葛亮借力打力,保全自己的同時又大幅度消耗了另外兩家的勢力,從此三足鼎立之勢略成。作為故事,借東風當然就是精彩之精彩的一章。 諸葛亮挑撥離間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篡改銅雀春深鎖二喬。智激孫權,舌戰群儒只是鋪墊。篡改曹植的銅雀台賦才是定音的一錘。人家曹操的銅雀台上有兩座飛橋,兒子曹植欣賞,因此在賦里特別加以強調。諸葛亮把“橋”篡改成“喬”,編造曹操大軍南下就是為了得到江南二“喬”。
二“喬”者,喬國老的兩位千金,大喬嫁給了孫權的哥哥,早逝的小霸王孫策。小喬的郎君則就正是惹得江南女子們“時時誤拂弦”的周郎,周公瑾。周公瑾是孫權外事之所依仗,他敢掛帥,孫權才敢應戰。 周公瑾風流倜儻,卻是愛情專一,一聽曹操覬覦自己媳婦,急了,着了諸葛亮的套。於是,赤壁大戰才打了起來。 當時雖然沒有谷歌百度手機電腦,但周郎乃是文武雙全,尤其精通音律,居然不知道曹植的銅雀台賦,有點難以相信。但既然除了三國演義,杜牧也這麼說,大概應該確有其事。 但是,最重要的關鍵,這首詩的眼卻是在“便”這一個字上,一個字就把三國演義的神話還原,把編的故事給抖了出來。 怎麼講? 便,意思是方便,行方便。東風恰予周郎一“便”,機會使然,一下子就點明了火燒連環靠的是自然里的東風。哪裡是諸葛亮裝神弄鬼借來的。 三國演義最成功之處,大概也應該算作對後世禍害最大之處,就在於對諸葛亮的杜撰描寫太成功。
這又怎麼講? 三國演義造就了後世無數的事後諸葛亮,這些人評論起別人的功業,新聞時事乃至於世上萬事口氣都好像早就知道。 事後諸葛亮充其量還只是討人嫌,三國演義禍害的要命之處在於還造就了無數的事前諸葛亮。人一旦覺得自己諸葛亮,無論打仗爭官,投資做買賣,辦什麼事,仿佛不三年早知道就不行,就連美國誰當總統也仿佛是在掌握之中。這個可就能真害人了,可以使人不自量力,到處開戰,因此可能會給自己招來大麻煩,甚至覆滅亦未可知。 諸葛亮的智慧,軍事才能都沒有問題,為人也是極讓人尊敬,但是諸葛亮的軍事成功大概仍然比不上三叉戟上摔的那一位。所以,足智多謀沒問題,能掐會算就是吹牛皮了,不但根本不可能,反而倒是可能把自己也賠了進去。 諸葛亮要是真有神通,對世事人人都洞若神明,他就不應該三氣周瑜,直到氣死,豈不知如果有周瑜活着就好像給台灣留下國民黨?他更不應該讓關雲長先獨守華容道放跑曹操,失去一個再不可得的機會;後又獨守荊州,終歸徹底動搖毀滅了桃園三結義的兄弟。 也不都是我在詩歌演義,杜牧是唐朝,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在明朝才編出來的,晚了幾百年。 想哪說哪,羅貫中是三國演義,水滸傳,隋唐演義幾部大書的作者,一位山西太原的老鄉。山西太原如今似乎跟不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