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溪边树下的博客
  回忆录
我的名片
溪边树下
注册日期: 2024-04-24
访问总量: 200,11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朱镕基导演的1998年全国千万工人
· 我的民国小学教育回忆
· 朱镕基是中国高薪养廉的始作俑者
· 失传断代的章丘锡匠
· 朱德秘
· 老有所思自嘲
· 近看文革死刑犯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我的人生路】
· 我的民国小学教育回忆
· 解读我家老照片——民国36年(19
· 回看我的旅游足迹
· 1950年青岛浸信会求真小学失学记
· 故乡的童年记忆
· 烧锅炉——满面煤粉十指黑
· 忆蟋蟀少年(往事追忆二则)
· 六十五岁青岛到北京驾车往返日记
【看中国】
· 朱镕基导演的1998年全国千万工人
· 朱镕基是中国高薪养廉的始作俑者
· 杀机四伏的海景房
· 白痰盂旋风源起中南海
· 悲歌一曲同学会
· 档案——当年控制每个人身心的
· 第一次去香港还是英国治港时
· 知青梦断大西北
· 中国人日均自杀知多少?
· 群殴文化老人之风不可长
【看美国】
· 晨思
· 古稀后开始选择润美的七位华人寿
· 美国佛州发放免费食品实拍
· 奥兰多的青岛人
· 黑人老弟授我以鱼
· 昨夜有熊叩门
· 美籍越南裔老陈的故事
· 我在美国看痛风
· 在美国享受覆盆子
· 美国民间的义务英语教学
【大饥荒回忆】
· 大饥荒年代上海漂流记
· 大饥荒回忆:春节的猪头
· 大饥荒回忆06:充饥救命的猪饲料
· 大饥荒回忆05:为了那最后的一滴
· 大饥荒回忆03 进饭店吃饭要凭介
· 大饥荒回忆3 大饥荒中的青
· 大饥荒02. 舔碗——大饥荒民俗
· 大饥荒回忆01. 蛤蜊和茅草根——
【文革百忆】
· 朱德秘
· 近看文革死刑犯
· 我的文革纪念品——游街示众的牌
· 文革回忆——夫妻相互揭发六亲不
· 文革回忆:难忘的十句文革英语
· 文革初期地主中医遣返记
· 文革回忆03 公墓文化在文革中灰
· 忆文革中一场对收听敌台美国之音
· 文革回忆01. 我的宪兵同事
【青岛故事】
· 我为青岛啤酒扼腕
· 啤酒传入中国的苦涩故事
· 大饥荒回忆:进饭店吃饭要凭介绍
· 啤酒城覆盖了黄酒城
· 青岛农业的挽歌
· 青岛的家庭基督教会
· 青岛有个基督村
· 啤酒城淹没了黄酒城
· 六十年前青岛开往上海的客船
· 青岛大学鸠占鹊巢百年校史造假
【文化评论】
· 蔡澜大智慧的启示
· 《采薇》让中国风北美飘扬
· 历史正在把鲁迅请下神坛
【杂谈】
· 废电池回收日本世界第一
· 哀微信
· 博客人
· 虱子与阿Q精神
· 警察与农民工
· 中国年轻人玩的是斗地主还是斗祖
· 吉星福将军返乡美元扶贫的苦涩故
· 消逝的钢笔时尚年代
【看世界】
· 日本已成为新的东方之珠
【诗与远方】
· 老有所思自嘲
· 青岛石老人祭
· 流沙河和他的《草木篇》
· 天净沙四首(曲牌)
· 溪边树下诗话之一:趣谈杨柳话诗
· 川蜀行二首
· 生日抒怀二首
· 美居小诗
· 年轻人,别算计你的爹娘!
· 小诗:人生如一条路
【健康养生】
· 劝君应练八段锦
· 血压标准的发布促成药厂利润的井
· 80%的高血压是误判
【回忆录】
· 失传断代的章丘锡匠
· 大跃进回忆: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
· 大饥荒回忆:进饭店吃饭要凭介绍
· 大饥荒回忆:春节的猪头
· 文革回忆录:青岛啤酒厂武斗纪实
· 啤酒城覆盖了黄酒城
· 香港第一才子陶杰
· 碧血丹心照汗青——怀念流亡美国
· 蹭书记忆
· 中国特色社会歧视十三奇葩
存档目录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4/01/2024 - 04/30/2024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我的民国小学教育回忆
   

                     我的民国小学教育回忆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原名公立台东镇小学校,成立于192212月。1948年,笔者曾在该校附属幼稚园接受学前教育一年。1949年春由幼稚园直接转入初小一年级。这里是我人生文化启蒙的摇篮。

                                          幼稚园教育

         1948年,五岁的我被父母送进台东六路小学幼稚园。这是当时青岛最好的公立幼稚园。那时入园的小朋友就统一着装,不过不是今天的校服,而是要求每人都要统一戴上绣有文字和图案的雪白色的兜兜。学习内容大多是看图识字和唱歌。幼稚园设在办公小楼的一层,宽敞明亮的大房间,朱红色油漆的木地板,风琴伴奏儿童唱歌,这在当时堪称幼教一流。(我们现在叫幼儿园,现在港台和日本仍叫幼稚园)


                              参加青天白日升旗仪式

         自民国37(1948)91日秋季入学。每天早晨都有头戴黄色贝雷军帽的高年级学生担任童子军在校门口列队站岗。他们每人手持一根红白两色相间的细木棒立正站在校门口迎接进校的广大师生。

         八点钟全体师生在操场集合举行国旗升旗仪式。我入学时,所升的国旗是中华民国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我至今还记得所唱歌词及曲调为:“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第二年(1949年)六月国民党撤退台湾,校园操场升旗换成五星红旗,改唱《义勇军进行曲》。我的童年经历了社会政治巨变。

                                   沉重的国语教学

         1949年春天,我已六岁,由幼稚园直接升为初小一年级。当时的教学课本只有两门 即《国语》和《算术》(相当于今天的《语文》和《数学》)。算术比较简单,最难的是《国语》课。因为那时学的全是繁体汉字。当时国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先难后易”,所以一上来学的都是笔画繁多的字体。这可苦了我们这些刚入学的儿童。如“发”写作“髮”,“郁”写作“鬱”,“龟”写作“龜”,“铁”写作“鐵”,“咸”写作“醎”,“绣”写作“繡”,“艳”写作“豔”,“盐”写作“鹽”,“听”写作“聽”,“声”写作“聲”,“学”写作“學”,“蚕”写作“蠶”,“宝”写作“寶”等。如果写不好就要被老师罚站甚至打手板。为写字难把学生逼哭的事几乎天天发生。

                                老师体罚学生

         那时的台东六路小学确实是体罚学生的。老师手里拿着一条戒尺(长约30公分的竹板或木板),如果学生不听话或写字出错屡屡不改,老师就要打学生的手板。老师手里的戒尺常用于吓唬学生,但打手板的事也是司空见惯。我记得还有过学生集体犯错排队打手板的事情。打手板的老师多是男教师。老师用左手握住学生的小手四指,露出掌面,戒尺或轻或重落在孩子的手掌上。被打手板的学生有的哭,有的不哭。有个别小学生手掌被打的肿起来像个小蛤蟆。
         
那时流行“不打不成才”的观念。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老师面前总是要对老师说:“孩子不听话或学习不好,请老师替我打。”
         
因为打手板,许多学生选择了逃学。我就是一名经常逃学的学生。早晨背上书包离家后不是去学校,而是到街上进市场闲逛到了中午回家吃饭。
        1949
年秋季开学后,学校宣布废除体罚学生。但个别老师继续打学生的事时有发生。如有的小学生被头顶板凳罚站。几个小学生就哭着到派出所告老师打人,警察来学校严厉批评老师后,体罚学生之风因此得以迅速刹住。

                                    学校周边环境

         学校由于临近庙宇,香客络绎不绝。加之靠近台东商业市场周边,吸引了很多谋生的小商小贩。校门口经常有吹糖猴的、捏面人的、抓彩的、卖棉花糖的、还有卖烟牌和玻璃球的等。这些都能赚到小学生的零钱。
         
记得我经常用民国发行的铜板硬币来买糖吃。铜板正面是孙中山像,背面是两面旗帜。

                                    曾经全家都是校友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曾是我全家四口人的共同母校。全家四口人都是校友关系。本人1948年入学。妻子1954年入学。女儿1977年入学。儿子1978年入学。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启蒙学校。尽管上学时学习繁体汉字很苦很累,但受益却是终生的。本人今天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和海外华文书报以及繁体字书写基本无障碍,全都是得益于孩童时代在台东六路小学读书打下的基础。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是我的文化启蒙摇篮。
         
在喜迎112年校庆之际,特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母校和已记不清名字的各位师长和学友们。

                                       20248月于美国佛州奥兰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