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猪头 1964年冬季大饥荒年代进入尾声。每逢春节临近,市政府对每户市民总要供应一个猪头。在当时这可是个福音。 猪头是凭副食品购买证购买。买猪头排队的队伍很长,一般需要4-6小时的时间。大人忙上班,排队就是孩子们的事情。 猪头是平民百姓过年的吉祥物。猪肉有主有的谐音。猪头象征开好年头的吉祥语。 我记得菜市场一隅的地上堆满了待售猪头,全是带毛的。有黑毛的,有白毛的。一个猪头十多斤重。买回家来一家人坐在小板凳上围着猪头拔毛。 用镊子一根根地拔毛很费时间。可能一天从早忙到晚也不能把猪头上的猪毛拔个干净。据说饭店里用松香融化了剥猪头上的猪毛既快又干净。市民没这个条件,就用不花钱的沥青加热融化后浇到猪头上代替松香,冷却后成片剥下把那个部位的猪毛也能剥个干净。那时老百姓吃个猪头肉可真不容易啊!那时人们不像今天,还想不到沥青是有毒的。 用斧头把一个猪头砍成两半后装进锅里放在火炉上开始煮猪头。开锅以后,肉香四溢,邻居都能闻得到。两个小时候后,两块猪头骨从肉上脱落下来。当父母的总喜欢用刀切下一块热猪头肉让家人逐个尝尝,齐声说道:真香真好吃! 窗外雪花飘飘,室内猪头肉飘香,把猪头肉放在门外冻起来,准备年夜饭。这是当年青岛人家的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