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最爱的9种养生食物----
> 一、莲藕
> 莲藕是获得最多国宝级中医师青睐,同时也是历代医家推崇的养生食物。有丰富的维生素C、抗氧化物、多糖和多酚类则可达到抗癌效果。
> 以中医来说,生熟藕各具不同效果,莲藕生吃性味甘寒,可清热凉血;煮熟后性味温平,有助健脾胃,《本草纲目》称为「灵根」。
> ■贴心提醒:
> ◎莲藕属淀粉类,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 ◎莲藕含高纤,会促进肠蠕动,建议有溃疡、胀气和大肠激躁症的人不要吃多。
> 二、燕麦
> 近来当红的健康食品燕麦,可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有家族遗传性高血压的中医师巫水生,天天当午餐吃。
> 有「中医大掌柜」称谓的百岁人瑞陈立夫,每日必有一餐燕麦片,里头混合黑木耳、蘑菇、香菇和芹菜,用来维持血压和血糖稳定。
> 燕麦含水溶性纤维β聚葡萄糖(葡萄糖聚合物,吃起来黏黏的胶状物质)可增加胆固醇代谢,很适合高血脂的人。
> ■贴心提醒:燕麦属于高纤食物,胀气及对麸质过敏的人不适合吃。
>
> 三、黑芝麻
> 爱运动的中医师董延龄,每天早晨必吃一碗黑芝麻麦片。黑芝麻在中医里有健脑乌发的养血功效,很适合大量消耗体力的人。
> 现代科学证实,黑芝麻中含有9成不饱和脂肪酸及亚麻油酸,是很好的护心食物。其中芝麻素可预防皮肤癌、降低胆固醇,对肝脏及脑神经具有保健效果。
> 但专家建议一定要咬破或碾碎吃,不然芝麻素无法被身体消化吸收。
> ■贴心提醒:黑芝麻在中医里属发物,有些人吃了会产生疹子或引发旧疾,若有这类体质的人要忌口。
> 四、白木耳、莲子
> 白木耳莲子汤含大量胶质并可安定心神,有美白回春功效。白木耳含胶质、多糖体和果胶,可润肠通便、降低胆固醇。
> 以中医来说,白木耳有润肺生津效果,可缓解秋天的燥咳,所以有「平民燕窝」之称。
> ■贴心提醒:莲子属淀粉类,糖尿病患者要适量摄取。另外,胀气、大便干的人,也不要吃太多。
> 五、空心菜
> 中医认为空心菜清热解毒、润肠通便,如同天然保护罩,可防止夏天的细菌病毒入侵体内。
> 以营养学角度来看,空心菜可健胃整肠。空心菜的硷性会降低肠内酸度,帮助好菌生长;空心菜含大量纤维质(每百公克有0.8公克),可降低胆固醇,且含铁量 比红凤菜和高丽菜高。
> ■贴心提醒:
> ◎空心菜性味偏寒,体虚者不适合多吃。
> ◎纤维含量高,刚开完刀或刚排气的人,不适合吃。
> ◎空心菜会影响中药补养药物,如黄耆、人参、当归、川芎、何首乌的效果,如服用以上中药,宜错开2~3小时后再吃空心菜。
> 六、白萝卜
> 美国人说:「一天一颗苹果,医生远离我。」中国人则靠冬天的白萝卜强身保健,俗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 白萝卜具多种养生价值。不但属于抗癌明星十字花科类,且维生素C丰富,是苹果和梨子的10倍。
> 以中医而言,白萝卜生食可止渴、清热,并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有「小人参」美称。
> 营养师许云卿举例说,日本人在便当中加入黄萝卜、广东人在三宝饭中加入腌萝卜,都有帮助消化的效用。
> 白萝卜熟食则利尿消肿胀,并可帮助排便。
> ■贴心提醒:
> ◎吃中药可以吃白萝卜,但服用补气的人参和高丽参时,要避开白萝卜,以免补气效果减半。
> ◎因白萝卜较寒,胃溃疡、先兆性流产和经期不顺的人,勿过量生食白萝卜。
> 七、甘蔗
> 甘蔗味甘平,具有解热、利尿和滋养功效,生饮甘蔗汁可清热助消化,凡是口干舌躁、反胃呕吐、消化不良和发热退烧皆可使用。
> 烤过的甘蔗打汁,则有补脾益气、滋养保健功效。烤甘蔗汁不但可用来治疗咳嗽,以营养学来看,甘蔗汁的葡萄糖和果糖容易吸收,可直接化为能量来源,适合消化 功能差、需要迅速补充能量的人。
> ■贴心提醒:
> ◎甘蔗糖分高,中医认为甜食会生痰,痰多的人不适合生饮甘蔗汁。
> ◎甘蔗热量高,每100克(3节)=64卡,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及血脂高要小心饮用。
> 八、米
> 中医认为白米可以「强身好气色」,以现代科学来看,米饭含有足够的糖类和蛋白质,能够提供能量来源,且蛋白质吸收率是所有谷类中最高的。
> 白米中并有其他多种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及铁等,「只吃白米仍可维持基本营养需求,所以成为中国主食」营养师许云卿强调。
> 尤其白米和黄豆一起煮成黄豆饭,两者营养素互补,可提供丰富的离胺酸,帮助伤口修复,很适合病后复原的人食用。
> ■贴心提醒:白米属于淀粉类,建议糖尿病患者要按照份量吃,一餐一碗白饭为宜。若有其他五谷杂粮搭配,如地瓜或马铃薯,米饭分量要再减少。
> 九、鱼
> 鱼类蛋白质利用率高、消化率达9成,容易消化吸收,适合老人、小孩或肠胃刚恢复的人。
> 经常为中医发声的巫水生喜欢吃鱼,他会选择药物残留较少的深海鱼,以清蒸或煮来烹调。
> 美国夏威夷大学研究发现,鱼类经过烘烤和水煮,能提升Omega-3脂肪酸效益;搭配低钠酱油和豆腐,更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
> ■贴心提醒:鱼类虽含有优质脂肪酸,但中医认为,海鲜容易引起过敏,仍要适量摄取。
> (【康健杂志】作者/林贞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