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不列颠地主的博客  
I am a Chinese, living in the UK, majoring in engineering, and interested in Chinese culture  
我的名片
不列颠地主
注册日期: 2015-08-24
访问总量: 445,03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我的京剧‘杨 失 伍’选段
· 《中英联合声明》依法保障人权和
· ‘港区国安法’开启香港的一国两
· 韩战爆发七十周年系列之二:谁点
· 韩战爆发七十周年系列之一:朝鲜
· 香港一国两制政治制度的成功与失
· 香港一国两制政治制度的重要完善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旅游】
· 中国兰州之行
· 八月份陕西宝鸡行
【非原创博文】
· 粟裕将军指挥的豫东战役
· 许世友、粟裕在济南战役中的角色
· <转载> 抗日战争中的“铁
· 谁说张灵甫将军不是抗日名将?
· 夫置之死地而后生---特种兵野战
· 书评: 《大清相国》
· 关于中国和印度的‘藏南’之争
· 名家说戏: 陈素真的豫剧《宇宙锋
· 专家评戏: 梅兰芳的唱腔点滴
· 看京剧名家怎样吐槽
【热点时事】
· ‘港区国安法’开启香港的一国两
· 香港一国两制政治制度的成功与失
· 香港一国两制政治制度的重要完善
· 这个真的是武汉病毒
· 庚子赔款,谁赔?赔给谁?
· 对这次武汉新冠病毒疫情的几点思
· 借死人来整活人
· 台湾选举后国民党的活路在哪里?
· 新年第一炮,伊朗吃个哑巴亏
· 祝贺英国保守党胜利,脱欧即将完
【英伦风光】
· 跟踪、记录‘昙花一现’过程
· 昙花开
· 叶落归根好,好沉重
· 魚翅瓜
· 初游马德里
【工程学】
· 门外汉眼里的新冠病毒、感冒、肺
· 美国成立太空军的理想很丰满
· 一句话捅了马蜂窝
· 聊聊飞机的可靠性
· 一则有关中国技术引进的往事
· 干它一票,迎接 WTO
· 再谈大飞机的制造技术
· 面条是如何做成的 (二)
· 面条是如何做成的 (一)
· 谈谈"3D打印"技术
【艺术】
· 我的京剧‘杨 失 伍’选段
· 《都挺好》揭示的社会问题
· 古诗赏析 (9) 春夜喜雨
· 闲谈京剧流派之卅八: 《西厢记》
· 闲谈京剧流派之卅七 张派名剧《
· 闲谈京剧流派之卅六: 生活不是绯
· 闲谈京剧流派之卅五: 张派青衣的
· 闲谈京剧流派之卅四: 关于"十旦
· 闲谈京剧流派之卅三: 张派青衣
· 闲谈京剧流派之卅二: 旦角的花衫
【文史】
· 《中英联合声明》依法保障人权和
· 韩战爆发七十周年系列之二:谁点
· 韩战爆发七十周年系列之一:朝鲜
· 说说袁世凯和一个华人思维的怪圈
· 纪念一代伟人毛泽东
· 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之战(6补
· 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之战(5)
· 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之战(4)
· 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之战(3)
· 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之战 (2)
存档目录
02/01/2021 - 02/28/2021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闲谈京剧的流派之十
   

京剧《金玉奴》,又叫《豆汁记》,取材于明代评话小说集“三言",作者冯梦龙,具体是哪一“言",因读此书年代久远,实在记不清。这套书里讲了很多生动的民间故事,还不仅是生动,更是将中华文化的精粹寓于其中。文以载道。这部书是写给老百姓看的,编的戏也是演给社会大众听的,俺估计呀,古代人构建和谐社会主要靠它了。相比之下,《论语》、《大学》是给文人们读的,相当于现在基层党校的教材。冯梦龙还有一部比所谓“中国古典名著四大名著"齐名、甚至更超一流的书在,《东周列国志》。《东周列国志》的史学、文学和文化价值极高,叫俺评价,能甩《三国演义》好几条街。什么? 地主吹牛? 非也。单说汉语中的成语和中国人的智慧,有许多是来自该书。现在人知道“韬光养晦"是邓 “总设计师" 的外交方略,有谁知它的版权是郑国的国君寤生(郑庄公)呢? 还有什么秦晋之好、避退三舍、百步穿杨、围魏救赵、卧薪尝胆、头悬梁锥刺股、愁一愁白了头、高山流水、下里巴人等等,数不清的成语典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魚落雁闭月羞花"中的第一美女 "沉魚" (就是把吴王夫差拉下水的女特务西施),就出自此书。看看,若没读过冯梦龙,真不知语文老师怎么给学生讲成语课。差不多了,咱不能在大观园中流连忘返,交待了《金玉奴》这出戏的来头,还是回来说戏。

“人生在天地间原有俊丑,富与贵贫与贱何必忧愁。 老爹爹为衣食东奔西走,雪地里路难行叫我担忧。"  这是金玉奴出场一段自报家门的唱段,描绘了这位丐头之女的处世坦然本份和对老父的爱心。是的,世间本来就不平等,那又如何? 在下从电视上看过童芷苓、孙毓敏、管波和熊明霞等数位荀派弟子和再传弟子的这段戏,各人把这位小姑娘都演绎得很棒,虽然舞台上就那十多分钟时间。艺术是相通的,从不同的手法都可以塑造生活中的人物,这位小玉奴的灵俐,使在下想到金庸大俠笔下的两位少女,翁美玲饰演的桃花岛小公主黄蓉和贾晴雯饰演的赵敏。到底是什么样两个人物? 如何形容? 且容地主再省略约五十个字,让看过《射》剧和《倚》剧的看官们自己仔细琢磨吧,这不是俺的专长: 年轻时也没夸过女孩子,都是人家追俺。好了,玩笑归玩笑,说戏。关于唱腔,各位自己去油管上听,算是homework吧,仅提请注意这几个字的韵味儿(带引号处):人生 “在…" 天地 "间…" 原有俊 “丑…",这几处均是标准的"荀味儿",旦角里独一份。若说荀先生的唱腔里只是略微在传统板式中加些荀氏小佐料,而他的传承者们,上边提到的几位,则充分地彰显、重笔突出了荀味儿的美,剧场的现场录音里都是一句一个好儿(掌声!)。这段唱腔的另一处值得称道之处,是它的“欧"字韵,前边地主曾引用北京电台评点京剧《杜娟山》中“家住安源"的唱腔,这里不再重复,而荀先生的高明之处是,既便是"欧"字韵,他也照样唱得那样软乎儿。

该剧的中间一大段戏,从成亲、赶考、得救,到途中被害,叙事性较强,出彩的是丑角儿金松,玉奴的戏份不重。

再往后,在遇救认亲、洞房棒打两场戏中,荀先生的三段唱是看点,特別是那段“二六",听来别具一格,与梅程张均不同。只是相关的叙述有些平淡,剧情处理尚可琢磨。如何再 “琢磨"? 地主不敢妄言,倒是童芷苓将“棒打"中的一段二黄大段做了大刀阔斧式的加工,有人说她注入了不少梅派元素,关于这一点,地主觉得童的改造使该剧更完美,后来者多沿袭童版。(俺曾说童芷苓是“青出于兰而略胜于兰")。这几个《金玉奴》的唱段都成了荀派戏的代表作,从中由戏迷、观众去品味荀味儿的美。然而,仔细听来,不同的演员之间、同一位艺术家的不同阶段之间,同一段唱腔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或变化。对比这些差异,确有不少戏迷朋友痴迷于流派创立者的原汁原味,由此做了一把标尺去量度后来者,反而对戏本身的考虑更少些,甚至于在一个著名的京剧网站的听戏评戏栏目中,常见到对流派传承者的不尊重甚至漫骂,极无修养。那么,如何去理解 "流派" 呢? 见仁见智,己超出了 “闲谈” 的圈子。下边结合另一出戏《玉堂春》,谈谈在下的一点看法。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