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谈论这个话题对于地主来说还太早,只是近几年来每次回到家乡见到老友、同事、同学时总是会被问道,‘QS, 退休后准备住哪儿?;等老了还回老家吗?总是让我或无言以对,或口是心非,或顾左右而言他。 实在是还没有心思认真想这个问题。 前些时,和网上的朋友私聊,说些童年的事,比如去年大家回忆77年高考时我也随便蹭了一篇77年上高中的文字,这时就有人说话了,大意是常常回忆童年,是进入老年的征兆,还说 ‘年纪大了,《四郎探母》这样的段子要少唱‘。吓的额从此不敢忆童年了、也不敢唱《四郎探母》了。 但是,叶落总有迟早,也得未雨绸缪,考虑一下归于何处。 回老家?那里确实是一个梦里想它千百遍的地方,猛回首它却不在灯火阑珊处,而是在地球的遥远的另一侧。童年留下了太多的记忆,每每返乡,总是独自徘徊于乡间的小路上,远望、近取,沧海桑田的感觉会油然而生,因为它早已经不再是旧时模样,走在大街上也碰不见几个认识的人,那句 ‘笑问客从何处来’ 的句子还真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即便是剩下不多的那些熟悉的脸,大家聚在一起,说的也是互不相干、互相陌生的事。我也总想为 ‘叶落归根’ 寻找一个硬邦邦的理由,但是很难。 然后。仔细想想,我们都是流民,是流动的一群人。那年,家里宗族续家谱,老父亲为我弟兄三人每人领了一本。那本书里,开篇就写道我们这个家族的祖先来自四川,后来到了山西,明代初年的时候,中原地带人口稀少,官家组织大规模移民,我们和当地的大多数家族一样,都是由山西洪洞县来到黄河北岸择地生根繁衍。再往前,我还了解到我们这个姓氏更多地出现在南方的湘赣一带。那么,到了我们这一代,就移民到北美、西欧,我看也‘都挺好’!相比之下,对英国的环境还更熟悉一些。 想起后汉三国末年的刘禅阿斗被司马氏掳到了洛阳,衣食无忧、歌舞升平,不是也说过 ‘此地好,不思蜀也’ 的话吗?也挺好!我甚至一直认为,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可不是低智商缺心眼儿,那是有大智慧的人,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然,诸葛亮有几颗脑袋,还能六出祁山?哈哈!扯远了。 少年的梦想是衣食无忧、无需求人,这个梦想实现了;青年的梦想是有一个自己的安静书桌,可以读想读的书、写想写的字,也实现了;半辈子的梦想是家里有个能干的,对面坐个好看的,身边有个犯贱的,远方有个思念的,这个也基本实现了。 夫复何求?还是安安生生做好每一天的功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