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不列颠地主的博客  
I am a Chinese, living in the UK, majoring in engineering, and interested in Chinese culture  
我的名片
不列颠地主
注册日期: 2015-08-24
访问总量: 445,06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我的京剧‘杨 失 伍’选段
· 《中英联合声明》依法保障人权和
· ‘港区国安法’开启香港的一国两
· 韩战爆发七十周年系列之二:谁点
· 韩战爆发七十周年系列之一:朝鲜
· 香港一国两制政治制度的成功与失
· 香港一国两制政治制度的重要完善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旅游】
· 中国兰州之行
· 八月份陕西宝鸡行
【非原创博文】
· 粟裕将军指挥的豫东战役
· 许世友、粟裕在济南战役中的角色
· <转载> 抗日战争中的“铁
· 谁说张灵甫将军不是抗日名将?
· 夫置之死地而后生---特种兵野战
· 书评: 《大清相国》
· 关于中国和印度的‘藏南’之争
· 名家说戏: 陈素真的豫剧《宇宙锋
· 专家评戏: 梅兰芳的唱腔点滴
· 看京剧名家怎样吐槽
【热点时事】
· ‘港区国安法’开启香港的一国两
· 香港一国两制政治制度的成功与失
· 香港一国两制政治制度的重要完善
· 这个真的是武汉病毒
· 庚子赔款,谁赔?赔给谁?
· 对这次武汉新冠病毒疫情的几点思
· 借死人来整活人
· 台湾选举后国民党的活路在哪里?
· 新年第一炮,伊朗吃个哑巴亏
· 祝贺英国保守党胜利,脱欧即将完
【英伦风光】
· 跟踪、记录‘昙花一现’过程
· 昙花开
· 叶落归根好,好沉重
· 魚翅瓜
· 初游马德里
【工程学】
· 门外汉眼里的新冠病毒、感冒、肺
· 美国成立太空军的理想很丰满
· 一句话捅了马蜂窝
· 聊聊飞机的可靠性
· 一则有关中国技术引进的往事
· 干它一票,迎接 WTO
· 再谈大飞机的制造技术
· 面条是如何做成的 (二)
· 面条是如何做成的 (一)
· 谈谈"3D打印"技术
【艺术】
· 我的京剧‘杨 失 伍’选段
· 《都挺好》揭示的社会问题
· 古诗赏析 (9) 春夜喜雨
· 闲谈京剧流派之卅八: 《西厢记》
· 闲谈京剧流派之卅七 张派名剧《
· 闲谈京剧流派之卅六: 生活不是绯
· 闲谈京剧流派之卅五: 张派青衣的
· 闲谈京剧流派之卅四: 关于"十旦
· 闲谈京剧流派之卅三: 张派青衣
· 闲谈京剧流派之卅二: 旦角的花衫
【文史】
· 《中英联合声明》依法保障人权和
· 韩战爆发七十周年系列之二:谁点
· 韩战爆发七十周年系列之一:朝鲜
· 说说袁世凯和一个华人思维的怪圈
· 纪念一代伟人毛泽东
· 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之战(6补
· 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之战(5)
· 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之战(4)
· 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之战(3)
· 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之战 (2)
存档目录
02/01/2021 - 02/28/2021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闲谈京剧流派之三十: 刘秀荣的王派艺术初谈
   

在王瑶卿的众多弟子中,虽然许多人都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程度上受惠于王瑶老、借鉴了他的艺术的精华,真正称得起王派传人的艺术家,在主流媒体中被广为人知的却不多的,刘秀荣先生就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王派传人。地主对刘秀荣的表演艺术的最初印象,来自一出京剧小电影《小放牛》里的村姑。剧情简单,一个小姑娘走亲戚的路上,遇到一位放牛娃,村姑和牧童一问一答、载歌载舞,非常通俗易懂。后来,在一套"京剧旦角集萃"里选入了一段刘秀荣的《十三妹》,也是舞蹈见长的刀马戏,并且她的唱腔也的确很是悦耳动听、曲调流畅而极大众化。这样,若是仅从梅尚程荀的唱腔而论,根本不会涉及到这位艺术大师。但是,若是谈到了流派的传承,这几位王派传人就无法"绕"过去了。例如这几位当红大青衣: 首先,听过戏的人都知道李胜素是国色天香的梅派青衣,现今是"国家京剧院"的一团 (业务分工偏重传统经典剧目)的团长,她为何要师承刘秀荣? 另一位,天津京剧院的王艳也是一位"团座",集梅、尚、张派艺技于一身,为何也拜刘秀荣为师? 北京京剧院的著名青衣王蓉蓉,那是"根正苗也红"的张派,看了她的简介后方知她也曾师承王玉蓉 (上回刚介绍过的王派大家),为何? 

地主先留个扣子,不急于解答这几个问题,以后再说。只是有必要了解一下刘秀荣的王派艺术了,并为此做了一番梳理。

刘秀荣师承王瑶卿,从启蒙开始,直到王瑶老去世,不过数年。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王瑶卿收徒犹如伯乐相马,或者说是慧眼识人,更通俗一些是有些"上赶之"。先是听到了杜近芳的金嗓子后主动拉着小姑娘让跟他学戏、几年下来的师徒情份让杜近芳难舍难分的; 后有刘秀荣也是如法炮制。据刘秀荣在一个"访谈"中介绍,刘是刚入北平"四维戏校"的一个小学童,王老是新上任的校长。在首次观摩学生排练时,王老为刘秀荣的一嗓子喊叫所吸引,在接收了四名组织上安排的学员的同时,特意要求让这个小女生也来旁听。刘秀荣天资聪慧,祖上是由江南绍兴府皇榜高中的进士做了京官的,书香门弟。所以她的悟性超强,几句唱腔,前边听王老师纠正那几位师姐演唱中的毛病后,轮到纠正她时,嘿嘿!  她唱得没毛病可挑了。您说,碰到这样的好学生,多给师傅长脸哪! 从此,王老师给她个艺名,叫"鬼妞儿"; 从此,这小灶就吃得有滋有味儿的,三年下来,王瑶老的几十出戏都教给了她。

据介绍,那时王瑤老正主持编演新编神话剧《白蛇传》,刘秀荣亲眼目睹了这出戏的创作,并成为首演者。其中有一段经历,说来甚是神奇,可比肩后汉三国的曹子建。这《白蛇传》的故事其实流传甚广,在冯梦龙的话本里就有,京剧里以前也有折子戏。在王瑶老的这次"新编"中,着重演白素贞与许仙的姻缘主线。在"断桥"一折里,王瑶老给田汉出了个命题作文,重新设计一段重逢后白素贞数落许仙的唱词,实破传统的十字一句或七字一句的模式。人家田汉那本事,真是牛! 慢慢走了不到七步,回头举笔,下笔如有神: "你忍心将我伤! 端阳佳节饮雄黄。。。手拍胸膛想一起,有何脸面来见妻房!" 竟一气呵成。王谣卿更不愧被号称"通天教主",拿过词来念两遍,竟直接一顿"快板"就唱了下来。如此,一段传世经典的唱腔就这么诞生了。人曾说是"十年磨一戏",那也得看由谁来磨,象王瑶卿、梅兰芳、李慕良 (马连良的琴师、《沙家浜》的主要唱腔设计者) 这样的艺术大师,早己磨过了几十年,张口唱来就是戏。哈哈,某些个博客写起段子来,也是从不打底稿滴! 回头再说这《白蛇传》,王瑶卿将这台初创的新编传统戏教给了十七岁的刘秀荣,并由她在首届全国戏曲观摩中首演。刘秀荣以此节目荣获一等奖 (尔后出于对青年演员的爱护,改为二等奖)。不过,附带提一句,刘秀荣虽是首演,这出戏首创时即学的不止她一人,其中杜近芳也是在同一时期从王瑶卿、田汉学的《白蛇传》。所以,她们都属于第一代的"新白蛇"。

《白蛇传》自新编以来,从刘秀荣、杜近芳始,至今己成为花衫、青衣的一个主要剧目,不仅王派、梅派的演员们演它,并且己扩展到其它流派。先有著名荀派花旦赵燕俠 (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的首演者) 将它移植为另一个唱腔版本,后有中国京剧院为程派青衣张火丁量身订制了一个程派《白蛇传》。后者大量地摘取了原作品中的王派唱腔元素,所以也使得这出程派戏的唱腔不同于其它的程派戏。不过,这出戏的原汁原味儿的王派唱腔,那还得去听刘秀荣先生和她的嫡传弟子的戏,这里并不是说其她人的戏有什么高下之分,而是风格改变得多一些。

下回,接着侃刘传的王派《白蛇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