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70年後 江蘇抗戰老兵終“回家” 2017-03-24 騰訊大蘇網圖片頻道 861評
2017年3月24日中午1點30分,由高雄飛往南京的飛機準時着陸祿口機場,台灣志願者劉德文先生懷抱台灣老兵王世訓的骨灰平安抵達。 1938年,王世訓懷着滿腔的熱血,聯合一批愛國青年,組建了豐縣第一個抗日救國團體——豐縣曉風劇社,揭露日軍罪行,喚醒民眾抗爭,足跡遍布豐縣各地。抗戰勝利後,王世訓先後被安排在徐州市警察局、鎮江市警察局擔任高級職務。 1946年,王世訓作為首批國民革命軍軍官之一去往台灣,從此便與妻兒永別,整整70年過去了,王世訓老人終於在大家的幫助下回到故鄉落葉歸根,完成了老人家的遺願,也完成了王世訓老人的父母,以及妻子和兄弟的遺願。
王世訓老人的孫輩一早從徐州豐縣趕車過來,早早的機場口等候父親口中心心心念念的爺爺
1946年8月8日,王世訓的第二個兒子王思敏出生,如今已71歲的他,從一出生就沒見過父親,整整70年過去了,他一直和家人隱瞞着這個秘密,怕因父親的特殊經歷影響家人,直到近兩年,王思敏老人的身體每況日下,在家人的追問下,才終於說出了自己多年的心願:他想找到自己的父親,完成三代人的心願。
在王思敏老人寫父親的回憶錄里,他這樣寫到: 1961年,奶奶去世,留下遺言:一生盼兒回家,沒隨心願,我真想見到兒子呀,兒子如有機會回家,我是看不到了,別忘了到我墳前燒點紙,哭上幾聲娘...... 1962年,爺爺也相繼去世,留下遺言:孩子,回家吧,我實在想念你呀,蒼天給俺一次機會吧,即使見上一面也死而無憾了...... 爺爺奶奶走後,母親含辛茹苦領着我們兄弟二人長大,供我們讀書。每逢過節,母親總是偷偷流淚,躺床不起,苦不堪言。 1979年,兩岸開放三通後,父親在一個台灣赴泰國留學生(張瀚達)的幫助下通了幾次信,並寄來了他的照片,他在信中說做夢都想回家,想看看自己的妻兒老小,鄉里鄉親,想蘇北的那個小村莊,想再嘗嘗家鄉的水,聞一聞鄉土的味道......
隔了這麼多年,終於有了父親的消息,全家歡喜若狂,可好景不長,父親來信後不久,母親開始病危嚴重,臨終對我說:我見不到你父啦,如以後見到你父,對他說,我對得起他,我守一輩子活寡,把二老都送入南北坑,孩子都養育成人,對得起王家列祖列宗,我有一個願望,活着難團聚,死後定合葬,兒子要滿足娘的心願...... 看着劉德文先生抱着爺爺的骨灰從機場出口走出來的那一刻,王家後人紛紛跪地,痛哭流涕,聲聲念到“爺爺,我的親爺爺,您終於回來的”,多年的尋找,終於盼回了爺爺,完成了父親王思敏的心願。因為身體原因,王思敏沒能感到機場迎接父親王世訓的歸來。
按照徐州當地的習俗,抗戰老兵王世訓的骨灰將在3月26日安葬
經過海峽兩岸志願者的不懈努力,老兵王世訓的骨灰被運回南京。3月27日,抗戰老兵王世訓將在徐州豐縣與夫人合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