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31 韩丽明 听老绥远韩氏讲过去的事情
一 三头黄牛、一呀么一匹马 不由得我这赶车的人儿 笑呀么笑哈哈 往年——这个车呀 咱穷人——哪会有呀 今年——呀呵嘿 轱辘车呀,咕噜咕噜转呀 大轱辘车呀,咕噜咕噜转呀 转呀……转呀……转呀……转呀…… 得儿——吁 转到了咱的家 嗨!——转到了咱的家 这是我童年记忆中最响亮的歌声,它来自学校的操场、来自大街小巷的宣传喇叭、来自家中一台老旧的“五灯收音机”。它那怪腔怪调而又抑扬顿挫、缓疾有致、直趋奔放的曲调,一遍又一遍地、满载着歌词的狂热欣喜,如水银泻地般直捣人的心窝。童年时代的我,并不知道“大轱辘车”的叫法。只听成“打咕噜车呀咕噜咕噜转呀”并且转个不停,一直“转到了咱的家”就奇怪地停下“不打咕噜”了。用时下的话来说就叫做——“爽歪歪”(爽得骨酥肉麻躺在地上不能动)了! 据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讲,三头牛、一匹马是根本拉不成车的。如果赶车的不是个外行,歌词作者就一定是个外行! 半个世纪后的我终于明白,这支歌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场改革——土地改革。在那场改革中有许多地主被虐杀了。歌中的赶车人是贫农,他的大轱辘车是土改的胜利成果。据说还有把地主的小老婆分给穷人的事情,但这首歌中没提。 我有个亲戚是贫农,他原先有二亩地。土改时认为不够,又分给他二亩。结果到了入社时,连原先的二亩地也给收走了。 听父亲说,在旧中国,有的人是因为不肯劳动、吸食鸦片,才导致贫穷的。从贫民到富农再到小地主转移的过程中,他们必须省吃俭用、事必躬亲、小心翼翼地珍惜着那乱世荒年中的一点可怜的幸福。 按说地主的田产分就分呗,大变革时代,个人承担一定的损失也无话可说。但大家都是国民,总应给条活路。不应拿了别人的东西,还要羞辱并夺人性命。 二 在我记忆中还有一首歌曲非常流行,歌名叫《全世界人民团结紧》: 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 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 天空出彩霞呀 地上开红花呀 中朝人民力量大 打败了美国兵呀 全世界人民拍手笑 帝国主义害了怕呀 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 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 全世界人民团结紧 把反动势力连根拔那个连根拔 我长大以后才知道,参加朝鲜战争“联合国军”的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6个国家的军队。还有好多国家虽然没有出兵,但是都给予了道义上的支持。那时,美帝的阵营比我们团结得更紧。老大哥苏联反而躲躲闪闪,不敢公开露面。 在五十年代的中国,每一个城市的街头,到处都可以听到“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的歌声;同时期的“抗美援朝”歌曲还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当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部队连政治指导员麻扶摇所写的一首出征诗《打败美帝野心狼》。作曲家周巍峙受到其中的英雄气概所感染,并迅速根据这首短促、铿锵的诗,谱写下了同样激昂、豪迈的曲,并最终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后来才知道,我们的志愿军对外宣称是民间自发组织。因此出征前要彻底消除解放军的痕迹——取下“八一”五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胸章及装备上印刷的军徽,收缴印有解放军番号的印信等。 摘掉自己心爱的帽徽和胸章,战士们十分不情愿,但又不得不执行命令,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志愿军渡江的当日,毛泽东又以中央军委主席的名义向中央各大区发电,特别强调出兵之事“几个月内,只做不说”。 因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入朝时,既没有欢送的锣鼓、激昂的号角,也不像《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中所唱的那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而是在夜幕降临之后悄无声息地潜入北朝鲜的。 更令人沮丧的是,朝鲜认为,中国抗美援朝不是无私的奉献,而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防止美帝国主义从朝鲜打入中国,所以他们从内心对此是不领情不感恩的。朝鲜的教科书、纪念馆一字不提志愿军,他们的教科书这样教育孩子:朝鲜战争是在金日成将军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而且还发生过对志愿军掘墓和戳骨扬灰这样令人发指的行径,中国志愿军在朝的坟墓,已经是一片荒芜。“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只是中方自作多情的宣传口号,朝方根本不把它当回事。不知我们该作何感想! 三 一首好歌如同号角,能在一定的时代产生鼓舞人激励人的巨大作用。《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台湾》,是1954年9月3日在第一次炮击金门震天动地的战斗中诞生的: 为领土完整 为保卫和平 北京城发出了庄严的号召 听全国人民的钢铁誓言 一定要 一定要解放台湾 我们祖国的领土谁也不能侵犯 我们强大的队伍谁也不能阻挡 我们千军万马要跨过海洋 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祖国的台湾 …… 据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回忆,在创作的强烈冲动和音乐形象的构思过程中,旋律推动着主题的发展。激昂的音调就像激起的浪潮,一浪高一浪,汹涌澎湃、奔腾向前。最后异峰突起、推向高潮,唱出了这支歌曲的思想主题: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祖国的台湾! 不过我常常想,如果那时台湾也被解放,土改、镇反、三五反、反右派、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批邓、改革开放,一个环节也少不了。台湾人民一定比现在幸福吗?不好说。 去年秋天,不才携妻造访台湾,始知台湾人民并不在水深火热之中。那里竟然是一个讲究“温良恭俭让”“忠孝礼仪廉耻”的君子国。我悬着的一颗悲悯的心这才放下了。 四 《戴花要戴大红花》,是上海工人王森创作的歌曲,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唱: 戴花要戴大红花 骑马要骑千里马 唱歌要唱跃进歌 听话要听党的话 我们这代人,从小就习惯了听话。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长大后听领袖的话、听党的话…… 读书时,我们学到最多的字眼就是热爱---热爱祖国、热爱领袖、热爱人民、热爱老师、热爱长辈……唯独没学过怎样爱自己……到头来,我们爱的潜力、爱的能量已被挖掘、消耗殆尽才明白我们最缺的就是爱! 我们从没年轻过、从没浪漫过、从没潇洒走过一回。即便在自己捉襟见肘之际,仍然挂念世界上三分之二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对亚非拉美穷人的关爱已远远超过自己的父母。 五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建设高潮 ……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江山人民保 人民江山坐得牢 反动分子想反也反不了 社会主义已经胜利 共产主义社会已经来到 已经来到 《社会主义好》,希扬作词,李焕之作曲,创作于1958年。“歌曲进行速度,旋律奋发激昂,高度颂扬了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新中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同时唱出了全国人民坚决跟定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 1957年“反右”斗争胜利,“反动派想反也反不了”一句,原为“右派分子想反也反不了”。 在教唱这首歌曲时,音乐老师告诉我们:美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美国工人阶级每天晚上饿着肚子上床。他们债台高筑,借的外债200年也还不清。世界上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国家,只有中国。美国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来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记得一次全校组织歌咏比赛,我们班选的歌曲就是《社会主义好》。时值1960年大饥荒,练歌时大家唱得有气无力。领歌的老师急了,大叫:“唱歌就是唱歌,唱的时候不要想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好在哪儿,一想,就唱不好了。”于是大家停止思想、一心唱歌,果然歌声嘹亮、气壮山河。 六 还有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印象也很深刻。是我在中山西路小学读书时,老师教给我的。那时我对王二小崇拜得五体投地,恨不得让日本人再进来,我也把他们领进八路的伏击圈: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 英勇地牺牲在山间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秋风告别了这个村庄 他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据说这首歌曲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根据地,军民反扫荡斗争中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 今天我在“凯迪”论坛看到一篇文章,有人对这首歌曲进行深度质疑。文章的大意是:农历九月十六的早晨,太行山区早已是霜冻季节,遍地衰草上满是白霜。牛不吃带有霜冻的草,这是基本的生活常识。那么王二小为什么还要违反常识、大清早去放牛呢?答案只有一个,王二小是受到了指派、他执行的是诱敌任务,并把敌人带进伏击圈。问题是:能让一个孩子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吗?事先考虑过如何让二小脱身吗?在这种情况下向鬼子开枪不是明摆着让敌人杀害二小吗?既然已预料到王二小必死无疑,却又安排孩子去送死,也有些太不人道了。 唉,这年头网络很乱,说啥的都有,要不申老太太①再三要求党管住网络,不能随便什么人都能上,其实也不无道理! 注①:申纪兰,女,全国劳模。全国唯一一名连任12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连续50次出席全国人代会。 申大妈曾说:“这个网,你谁想上就能上?还是要组织批准呢?我有个想法,网也应 该有人管,不是谁想弄就能弄,就跟人民日报一样。外国那些人那是瞎弄的,咱不能这样,咱要按照原则去弄,不要好的弄成坏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那能说上网就上网呢!”
原创辛苦 打赏随意
Views 30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