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阿詩蘭的博客  
阿詩蘭(Ashland) 的中文意思是“蒙灰之地”。一个悔改的罪人,对上帝对人生对人类命运的思索。  
网络日志正文
從行屍走肉 到有靈活人 2024-05-27 17:19:03

6:1-8;29;8:12-17;3:1-17


從行屍走肉 到有靈活人


“上帝”這個詞的使用非常廣汎。如果有人問,“基督教會信的是什麽上帝?”許多人可能回答,“信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當然,也有人會説,“三位一體”是教義,是神學概念,《聖經》中并沒有出現過這個詞。確實,聖經敘事中沒有“三位一體”,但卻多處將聖父、聖子、聖靈相提并論,一同顯示。因此,基督教會通過《尼西亞信經》和《使徒信經》來宣告信仰聖父、聖子、聖靈,表明上帝是創造主,上帝是救贖主,上帝是賜生命的主。更在五旬節即聖靈降臨節後,設立“三一主日”,堅固這一教義。


《聖經·創世記》一開頭就說到了聖靈:“起初,上帝創造天地,……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約翰福音》說,在宇宙被造以前,聖子(道)和上帝同在,聖子(道)就是上帝;上帝藉著聖子(道)創造萬物(約1:1-3)。耶穌也說,祂“與父原爲一”(約10:30)。可見,正是聖父聖子聖靈獨一的上帝創造了天地萬物,創造了我們人類。

 

在本講選讀的福音中,耶穌又宣告了上帝救恩,基督福音的綱領,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316) 。又說:“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上帝的國。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約3:5-6) 。從以上經文中,我們看到,聖父、聖子、聖靈獨一的上帝,不僅創造了我們,而且愛我們、拯救我們、改變我們,帶領我們重歸上帝的國;叫我們“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在約翰福音裏,耶穌强调重生的意義和聖靈的作用。他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上帝的國”。耶穌的話,让我想起中國的一個成語:“行屍走肉”。我相信許多弟兄姊妹都知道這個成語。從字面上說,行屍,是可以行走的屍體;走肉,是有動作,但沒靈魂的軀殼。用日常語言來說,行屍走肉就是“活死人”。

 

這個成語有將近兩千年了。東漢學者任末臨終時,告誡後人和學生說:“ 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意思是說,那些不好學習的人是行屍走肉。因爲中國的傳統是崇尚學問,所以把不學的人看作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但是,在我們看來,一個人是不是行屍走肉,不是看他有沒有學問、有沒有地位和財富,而是看他是不是生活在罪惡和死亡之中。如果一個人生活在罪惡和死亡之中,即使他學問再大、地位再高、財富再多,那麽,他仍然是行屍走肉。

 

今天的福音,講到一位很有學問的法利賽人,名叫尼哥德慕(Nicodemus)。法利賽人是猶太人中的佼佼者。尼哥德慕是猶太人的長官,是最高權力機構猶太公會的成員;猶太公會只有七十名成員,對全世界的猶太人擁有宗教裁判權。他趁著黑夜,來向耶穌請教,寻求新的生命。

 

耶穌對他說,人如果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因爲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才是靈。尼哥德慕聽了這話不明白,就問:“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耶穌告訴尼哥德慕,他所說的重生,是從水和聖靈而生。如果借用我們剛纔講過的中國成語“行屍走肉”來說,若是不從水和聖靈重生,就是沒有靈的行屍走肉。尼哥德慕學問再大,地位再高,財富再多,如果沒有重生,也不過是一具行屍走肉。

 

耶穌說:“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我們的身體是從母親的肉體生的。我們的肉體之中有許多罪性和邪念,如,嫉妒、貪婪、仇恨、虛僞、欺騙、詭詐,等等。我們如果順著這些罪性和邪念去生活,就會犯下很多惡行。在今天的書信《羅馬書》中,使徒保羅說:“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8:13)。有人可能會說,很多人都是按著肉體的需要去生活的,也幹過很多諸如此類的壞事,可他們還是活得好好的,並沒有死啊。

 

但請注意,保羅在這裏說的死,是靈性的死。有惡行的人,看起來可能仍然過得很好,但那只是他的肉體在行走,是一具行屍走肉在活動;而他的靈,卻是死在黑暗中。大家都知道在美國有許多關於殭屍的故事和影視作品;那些殭屍都比活人厲害,力大無比、刀槍不入。但沒人以為牠們是活人,牠們就是行屍走肉。多年來收視率很高的一部殭屍電視劇就叫《行屍走肉》Walking Dead。

 

耶穌又說:“從靈生的,就是靈。”什麽是從靈生的?就是從水和聖靈生的。我們在尚未認罪悔改之時,在受洗歸入耶穌基督以前,都曾經是沒有靈的行屍走肉。我們藉著洗禮,從水和聖靈得到重生。在今天的書信《羅馬書》中,使徒保羅說:“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8:13)。如果上帝聖靈進入了我們的裏面,祂就會戰勝我們肉體的罪惡,使我們從行屍走肉變為有靈的活人。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你牧師講得真玄乎,聖靈是不是進入我們裏面,你怎麽知道?你看得見嗎?這聽起來是個好問題。在《約翰福音》裏,那位有學問的法利賽人尼哥德慕問了耶穌同樣的問題。確實,聖靈是無形的,我們怎麼能看見聖靈呢?耶穌用風來比喻聖靈。我們看不見風,但看得見風的效果:風吹過來,水波盪漾,樹枝搖晃,旌旗飄揚。

 

同樣,我們雖然看不見聖靈,但看得見聖靈工作的效果。聖靈進到我們裏面,改變我們的心,更新我們的靈。這樣,我們就會遵行上帝的旨意,有不一樣的生命,有不一樣的生活,有不一樣的行爲。所以,看一個人生命、生活、行爲有沒有變化,就知道聖靈是不是在他的裏面,他是不是已經成爲有靈的活人。我們生命、生活、行為的更新變化,就是聖靈結出的果子。正如耶穌所說,好樹結好果(太7:17)。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對我們說:“上帝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緊接在後面的下半句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爲他不信上帝獨生子的名”(約3:17-18)。耶穌是要叫人得救,不是要定人的罪;但是,不信的人不想要得救,寧可死在黑暗罪惡中,他們是自己定了自己的罪。不是別人定他的罪,叫他滅亡,而是他自取滅亡。就像有人明明知道殺人是要償命的,可他還是要殺人;最終“受到法律的懲罰”。但根本而言,他是明知故犯,自己懲罰自己。

 

上帝賜給我們自由意志,每一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當上帝呼喚的時候,所有的人面前都有這兩種選擇:一個選擇是打開自己,讓聖靈進來,使我們重生,跟隨耶穌基督、遵行上帝的旨意。另一個選擇就是關閉自己,拒絕聖靈,繼續做靈裏黑暗的行屍走肉。

 

從本講福音中耶穌和尼哥德慕之間的對話,可以知道,上帝聖父賜給我們無限的慈愛,上帝聖子帶給我們永生,上帝聖靈引導我們前面的道路。使徒保羅說:“凡被上帝的靈引導的,都是上帝的兒子”(羅8:14)。“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羅8:15!如果我們都靠著聖子的救贖,從聖靈得了重生,那麽,我們就都可以呼叫聖父:“阿爸、父”,成為祂的兒女。上帝的慈愛、平安和恩惠就進入我們,永遠與我們同在。


【本文所據經文】


約翰福音 3


1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尼哥德慕,是猶太人的官。2這人夜裏來見耶穌,對他說:「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上帝那裏來作老師的;因為你所行的神蹟,若沒有上帝同在,無人能行。」3耶穌回答他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4尼哥德慕對他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5耶穌回答:「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上帝的國。6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7我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驚訝。8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聲音,卻不知道是從哪裏來,往哪裏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9尼哥德慕問他:「怎麼能有這些事呢?」10耶穌回答,對他說:「你是以色列人的老師,還不明白這些事嗎?11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我們所說的是我們知道的,我們所見證的是我們見過的,你們卻不領受我們的見證。12我對你們說地上的事,你們尚且不信,若對你們說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13除了從天降下的人子,沒有人升過天。14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須照樣被舉起來,15要使一切信他的人都得永生。16「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獨一的兒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生。17因為上帝差他的兒子到世上來,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使世人因他得救。18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已經被定罪了,因為他不信上帝獨一兒子的名。


羅馬書 8

12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而活。13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定會死;若靠著聖靈把身體的惡行處死,就必存活。14因為凡被上帝的靈引導的都是上帝的兒子。15你們所領受的不是奴僕的靈,仍舊害怕;所領受的是兒子名分的靈,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16聖靈自己與我們的靈一同見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女。17若是兒女,就是後嗣,是上帝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是要我們和他一同得榮耀。


2024526日(修訂)


浏览(2473) (2)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阿詩蘭
注册日期: 2016-12-26
访问总量: 784,98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末日”:終結與開端
· 进言川普:政治上"清污&quo
· 貧窮的寶庫
· ​我們如何去爱
· 帶他走向光明世界
· 錢財的祝福和咒詛(修訂)
· 婚姻: 第一聖約
分类目录
【愛之道路A馬太】
· 进言川普:政治上"清污&quo
· 復和的使命
· 獨立日的反思:什麽是真正的自由
· 讓愛潔淨心靈
· 活在光明之中
· 感恩節要感恩—兼談火鷄節·粽子節
· 感恩節期談感恩—感恩者恩上加恩
· 感恩節要感恩—兼談火鷄節·粽子節
· 奉天命,盡人事
· 末日審判預言 是叫人 警醒活在當
【愛之真理B馬可】
· 貧窮的寶庫
· ​我們如何去爱
· 帶他走向光明世界
· 錢財的祝福和咒詛(修訂)
· 婚姻: 第一聖約
· 天國、地獄離我們不遠
· 做“聰明人”還是作“智慧人”?
· 言論自由:誰掌管我們的舌頭?
· 回家的日子
· “君子”洗心,“小人”革面
【愛之生命C路加】
· “末日”:終結與開端
· 你活在哪個國度
· 無數人耳朵裏插著香蕉—不是笑話
· 誰的愛能勝過死亡
· 誰是我們的君王​
· 人人想要好的,但常常作出壞的選
· 是誰主宰我們的生命
· “仁”是彼此相愛
· 改變你的形像
· 最大的善行
【愛的福音ABC】
· 愛的奧秘(三)—《愛之生命》引論
· 愛的奧秘(二)—《愛之生命》引論
· 愛的奧秘(一)—《愛之生命》引論
· 聖灰:救恩的記號
· 恭賀新年:公曆元旦比聖誕更加“
· 公元前800年,先知以賽亞預言彌賽
· 願你的旨意成就
· “自由、平等、博爱”真义
· 新年元旦一月一日的内在意涵
· 在靜默中聆聽
【时评与政论】
· 某教區主教們:应对圣地持续发生
· “911”發生時,上帝在哪裡?
· 新西蘭最黑暗的一天
· “取消文化”Made in China?
· “取消文化”Made in China?
· 一波三折的英国脱欧
· 夏洛茨维尔血光中的圣爱之声
· 《諜愛巴黎》中的文明衝突
· 移民潮正在摧毁西方文明
· 移民潮与西方文明
存档目录
2024-12-02 - 2024-12-02
2024-11-03 - 2024-11-09
2024-10-05 - 2024-10-28
2024-09-07 - 2024-09-28
2024-08-09 - 2024-08-31
2024-07-04 - 2024-07-21
2024-06-05 - 2024-06-24
2024-05-05 - 2024-05-27
2024-03-02 - 2024-03-23
2024-02-04 - 2024-02-24
2024-01-01 - 2024-01-27
2023-12-03 - 2023-12-31
2023-11-05 - 2023-11-22
2023-10-01 - 2023-10-25
2023-09-06 - 2023-09-26
2023-08-11 - 2023-08-30
2023-07-08 - 2023-07-29
2023-06-19 - 2023-06-24
2023-05-06 - 2023-05-28
2023-04-03 - 2023-04-27
2023-03-05 - 2023-03-25
2023-02-09 - 2023-02-28
2023-01-07 - 2023-01-29
2022-12-01 - 2022-12-31
2022-11-03 - 2022-11-30
2022-10-02 - 2022-10-27
2022-09-03 - 2022-09-27
2022-08-02 - 2022-08-19
2022-07-04 - 2022-07-30
2022-06-04 - 2022-06-25
2022-05-06 - 2022-05-30
2022-04-01 - 2022-04-23
2022-03-02 - 2022-03-25
2022-02-04 - 2022-02-27
2022-01-01 - 2022-01-30
2021-12-12 - 2021-12-27
2021-11-07 - 2021-11-28
2021-10-18 - 2021-10-30
2021-09-02 - 2021-09-25
2021-08-07 - 2021-08-27
2021-07-01 - 2021-07-31
2021-06-01 - 2021-06-28
2021-05-02 - 2021-05-29
2021-04-02 - 2021-04-28
2021-03-01 - 2021-03-30
2021-02-01 - 2021-02-28
2021-01-13 - 2021-01-30
2020-06-07 - 2020-06-07
2019-04-22 - 2019-04-22
2017-08-13 - 2017-08-17
2017-01-29 - 2017-01-31
2016-12-26 - 2016-12-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