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反垄断-经济民主
据说普通法地区历来有反垄断的传统。美国早在1890年就通过谢尔曼法案,提出反垄断的原则。后来又定立克雷顿法案,规定反垄断的细则,并成立国家贸易署负责监管垄断行为。
记得84年去美国,遇到AT&T被法庭勒令分解成7个公司,因为该公司垄断85%以上的全美长途和市内电话。当时住在麻省,记得每天有新公司来电邀请入网,一派竞争气氛,但是电话服务很受影响,每次拨打长途都被接到接线生,询问选用哪家公司,价钱各不相同。原来的AT&T国内外都自动接通,通讯质量也好,价格划一,可以接受,直到现在还觉得美国的电话服务还不如AT&T时代。
美国1945年判定美国铝业公司垄断违法,当时ALCOA占90%的市场,通过低价抵制其他业者进入。还有美国钢铁公司,IBM, 微软等,都因垄断惹上官司,虽然结果不一,但说明美国社会对垄断很敏感。 由此衡量,波音可以吞并另一家同行麦道,成为国内唯一的客机制造商,就难以理解了。现在,波音发生严重的质量事故,暴露长期缺乏创新精神,为了眼前利益而因循守旧,以次充好,不顾人命关天。严重的是,由于飞机行业的复杂性,寻找替代波音的公司短期很难做到,使世界和美国本身的航空旅行者的安全受到威胁,除非进口外国飞机。其他国家可以定购空客等非波音制飞机,美国很难很难做到,这将成为教科书上商业垄断的一个恶例。
美国人可以追究为何当局违法百年反垄断的历史经验,批准波音并购麦道;FAA为何准许波音自行检验飞机质量;为何准许毫无军事经验的波音高管出任国防部长;波音政治献金的轨迹。但事实上波音现在“大的不能倒”,没有可以替代的对手。经济学家发现对于有些自然垄断的企业,分解不是办法,只能在监管上下功夫。例如对IBM,微软等的官司,司法最后决定不切割他们的企业规模,而是要他们改变垄断行为,这就需要政府更严密的监管才能保证。
波音的案子明显暴露政府监管不力,甚至collusion通水. 经济学研究认为企业并购的目的之一,是达到“大的不能倒”的地位,增加游说监管部门的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也许只有经济民主。
美国和西方学界公认的民主元老DAHL早已写过专著 《经济民主》, 认为民主只有扩大到关系亿万人民每日生计的经济领域,才算真正的人民民主。拿波音来说,它的兴衰,不仅关系公司内14万员工的口粮,其股票大跌打击广泛的股民,现在国内外天大的经济索赔刚刚开始,其乘法效应将影响到美国整个工业和金融的经营和信用。美国人民对目前的政府监管体制明显要问责。
现在西方民主制度是所谓“间接民主”,“间接” 是不是真正的民主留给哲学家去争论。但民主既然是好东西,与人民最有关的经济界不民主说不通。波音的负面例子,说明政府和企业内部的监管模式有深层问题,有必要引进职工直接民主成分,监管企业管理的程序正义,及时揭发和制止徇私舞弊行为。
经济民主不是远在天边的事。如德国法律规定,企业董事会一定要有2名以上工人代表参加,已经行之已久。日本企业流行的质量圈管理,工人不仅参与生产决策,而且每个工人都有权停止生产线以解决质量问题。美国据说也有过少数工人管理的企业。 作为世界民主棋手,美国不行经济民主是说不过去的,这是美国自己的民主学家提出的理论,并非洪水猛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