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棘鸟按:看了陶然一笑先生转贴的文章“孙中山秘书之孙怒斥国家地震局局长”,(见如下), 我差点也“陶然一笑”了。这位“孙中山的秘书陈友仁之孙陈一文先生”之陈一文先生,和其他几位“非主流地震专家”例如耿庆国等,将矛头直接对准国家地震局。没错,国家地震局可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中国或者哪个国家的机构没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怎么说地震预报涉及到国计民生,不是陈一文这样的科盲能预报的。这样的跳大神的人比民间数学家求证哥德巴赫猜想还令人捧腹可笑。我这里没有嘲笑民间求证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的意思,毕竟,他们并不危害这个社会 (但是却可叹。这些自称“数学家”的哥德巴赫猜想求证者连最基本的逻辑也不通,大抵只有小学或者初中水平,据说每年都有几十或者一百多人去中科院数学所 (自然还有去别的地方例如北大数学系的,但是也许是鉴于陈景润的名声,以去中科院数学所的最多) 要求鉴定其成果。这些人之执着令人可敬也可气,但是最多也就烦扰了数学所的门卫罢了 (通常由门卫打发了事,呵呵),并未危害社会。但是陈一文这样不学无术之流,目的无非是骗取些科研经费罢了,哪里能预测什么地震?最不济,国家地震局的 “主流地震专家”打压了你,你大可以去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是不是?那些国家的地震专家也为临期预报伤透了脑筋。 国家的科研经费就如同一块蛋糕,先不论大小,反正这蛋糕是有限的,你分多了,我就少了。陈一文大抵就相当于一个民间求证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连最起码的科学素养都不俱备,能搞地震预测? 我有时觉得何祚庥很可爱的,谁都不买账,不怕得罪谁。何祚庥做了些坏事 (最著名的就是科大的刘耀阳搞层子模型,被老何害了一把),但是也做了很多好事,这里批判江湖骗子陈一文就是一例。 闲话少说,咱们看看这个陈一文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稍有物理常识的,看看此人是不是科盲,呵呵。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个大国的地震局交给这样的科盲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 陈一文: 大可不必将地球有限空间内的“永动机”视为“妖魔鬼怪”! 〔2006年4月2日;2007年1月4日补充修改〕 2004年12月6日何祚庥院士给《光明日报》总编辑室写了一封批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业林发明的无偏二极管科学实验题为《 “光明日报”应该大幅度改进它的科学报导了!》的信∶ http://forum.tech.sina.com.cn/cgi-bin/view.cgi?date=20041217&fid=295&gid=23&thread=9845 -- 遗憾之至!如果徐业林先生的“发明”,确实如像“报导”所描绘的那样,亦即“不需要外加……能量……,该器件就能奇迹般地输出直流电流”的话,那么我们将不得不严肃地指出,这将是科学上所不可能出现的“永动机”,因为它违背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 不能要求科技记者十分精通科技知识,但至少要具备普通科学常识;同样,不能要求报纸总编辑室看大样的总编们都是科技专家,但是总编们应该知道“永动机是不可能的”这一普通科学常识!连《光明日报》的“头版”,都会出现如此违背科学常识的“大笑话”,可见中国报纸的科学水平之低!所以,我们就不得不写信给贵报,--《光明日报》应该大幅度改进它的科学报导了! -- 登在12月3日的贵报的报导说,徐业林先生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我们诚不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对徐业林“研究员”所作的工作作了什么“评价”。但如果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拿出的“成果”竟然是某种“永动机”的话,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总应该负责任地向社会公众表明一下你们的意见吧! 著名“学术打假者”方舟子心领神会于2004年12月8日在《搜狐网》“方舟子打假”栏目上发表评论《 “永动机”重现江湖》称∶ http://it.sohu.com/s2004/yongdongji1.shtml -- 徐研究员声称他的这项发明是利用所谓“内能”,既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不是永动机,而是像自然界中的水-空气循环那样“巧用循环”。水-空气循环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有太阳能补充能量,与徐研究员的“巧用循环”并不是一回事。“无偏二极管”如徐研究员的专著名称所表明的,是要“从单一室温环境获得能量”,而热力学第二定律已指出,自然界中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要从单一和均匀的热源(例如海洋、大气层)吸取能量实现循环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无偏二极管”实际上就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二类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永动机称为第一类永动机)。 这就提出两个问题∶ 4) 已经形成并获得科学界主流公认的“永动机永远不可能”结论是否在任何条件下也不得再对其提出挑战? 5) 在任何条件下对“永动机永远不可能”提出挑战的研究是否构成科学上大逆不道称之为“伪科学”的罪过? 2005年4月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陈其翔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李世辉高级工程师〔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等人的文章《无偏二极管不是“永动机” —与有关论者商榷》。文章强调∶ http://www.gmw.cn/01gmrb/2005-04/21/content_219445.htm -- 去年12月6日,一位院士指出光明日报《无偏二极管有望开辟新的能源出路》一文中所提二极管,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在科学上不可能出现的“永动机”。另一位学者12月8日在某报上发文,也认为无偏二极管是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二类永动机。这种类比,在科学上不能成立。 --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孤立系统中宏观过程的不可逆性。其核心的表述,是指孤立系统中热运动过程进行的方向只能是熵增加的方向而不是相反,即只能是从有序到无序而不能从无序到有序。因而想依靠不消耗能量、企图制造出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永动机是不可能的。但是需要指出,热二律是在严格的限定条件下才可成立:一是指孤立系统,即必须是与外界没有能量质量交换的孤立系统,而不是开放系统。二是指宏观过程,即仅指宏观尺度的系统,而不是指宇观尺度或微观尺度的系统。三是指宏观过程有大量分子集合体的统计规律,不包括仅有少量分子的宏观过程。反之,如果是有外源输入(负熵流)的开放系统,或者是宇宙尺度,或者虽然是宏观尺度但只有少数几个分子的宏观体系,在这三类中的任一种情况下,热二律都不能成立。如果不讲条件,到处搬用热二律,必然会走向谬误。例如,物理学早已指出,最早表述热二律的克劳修斯将热二律推广于宇宙,就犯了“热寂说”的错误。自然界在本质上属于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开放系统。从迄今的科学进展来看,无论是天体演化、生命起源、人类起源,还是植物生长繁殖、动物和人本身的的生命延续等等,无一不都是依靠负熵流的输入,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的有序到复杂、更复杂的有序。在自然界中,真正的孤立系统是极少的;可以说,自然界中的孤立系统最多只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近似。 -- 无偏二极管是一项自主创新的重大发现 -- 徐业林研究员发明的无偏二极管不仅有环境温度的外源,而且他通过无偏二极管此种特定的微电子器件的设计,为微观粒子的热运动造成一个不对称环境,使得半导体中导电电子的无序热运动转化成有序的电流。徐业林研究员依据他的实验,进而在理论上提出了:“在一个微观粒子不对称热运动效应可以忽略不计的孤立系统中,熵趋于增大;在一个微观粒子不对称热运动效应不可忽略不计的孤立系统中,熵趋于减少。” -- 这就是说,无偏二极管在理论上实现了重大的突破:(1)热二律否定的永动机,是指“热机中的工作物质经过一循环回到原来的状态,其内能不变”(克劳修斯表述)。而无偏二极管通过微观粒子热运动的不对称环境,开发了宏观热运动的内能,使得宏观热运动无序的内能,转变为有序的能量,为“麦克斯韦妖”找到了一种机制,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突破。(2)热二律的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而无偏二极管通过它非常巧妙的特定设计的微电子环境,却从大气宏观环境温度中,开发了“单一热源”的能源。如果将这种“有源循环器”也要说成“永动机”的话,那么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动植物生长繁殖,岂非全都成了“永动机”! 作者注意到2005年3月9日,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王文祥研究员在其向有关科学技术管理部门提交的一份系列建议书中介绍的“万有引力发电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九、万有引力发电机 这是刚刚研究的科研成果。根据万有引力线的形态特征和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组成,在2003年9月底,提出了利用万有引力发电的设想,随后开始了实验室内理论小试,2004年7月18日上午发电机发出来的电压获得了本质上的突破。 2005年2月前后基本上完成了实验室内原理样机的制造。 利用万有引力发电,在地球这个有限空间内,能量不守恒,但在宇宙这个空间内,能量守恒,因为它消耗的是地球以外星体的能量。 该发电装置输出的功率大约是启动装置输入的功率587—1725倍。该项研究成果可能会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能源结构。 依据上述“万有引力发电机”的描述,如果在 “在地球这个有限空间内,能量不守恒” ,明显具有“永动机”的特征,“但在宇宙这个空间内,能量守恒,因为它消耗的是地球以外星体的能量。” 科学技术界何祚庥院士、“著名学术打假者”方舟子等一些人,每每听到这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探索成果,在拒不做任何调查研究,拒不亲临现场观察实验的情况下,急忙扣上“永动机”、“水变油”等标签一棒子打死,力图让科学技术界其它研究者、新闻界,特别是年青一代在校大学生,将这样的科技创新探索视为绝对不能接触的“伪科学”“妖魔鬼怪”。 鉴于该项科学技术发现对于中国扩大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探索途径科学意义极大,作者建议∶ 1) 中国科技部组织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有远见的大学等单位对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王文祥研究员及其合作者2004年7月18日上午获得实质性突破的“万有引力发电”科学实验结果联合进行重复性的科学实验验证与鉴定。 2) 建议邀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有远见的大学担任该项科学实验鉴定的组长与副组长单位。 作者同时建议∶ -- 特别邀请拥护科技创新的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陈其翔教授和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李世辉高级工程师,同时邀请坚持反“伪科学”的何祚庥院士、“著名学术打假者”方舟子、中国科协常委、中国发明协会名誉副理事长、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开逊一起参加该项重复性的科学实验验证与鉴定。 在此特别向坚持反“伪科学”的何祚庥院士、“著名学术打假者”方舟子提出一个建议∶ -- 请你们与其它学者一起详细了解上述“万有引力发电机”的详细情况、一起参加该项重复性的科学实验验证与鉴定后再做评论不迟,不要再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固疾。 接续后篇∶ ☞〔19〕在当代“现代科学研究是高度专业化”条件下,跨学科业余研究者能够“做出什么重大的发现”和“革命性的贡献”,依然能够出现瓦特、爱迪生式的重大科技创新发明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