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在回答懒得正经同学的帖子基础上改写,然后补充一段)
1) 杨依然
大体而言,俺喜欢点古诗词,最开始是受我舅舅的影响 (我父母都不会整这个),但是那只能说受了点氛围的熏陶,最多说喜欢看点。真正开始学,还是在大学毕业后得闲些之时。不说别的,你若问我那时知道平水韵,我告诉你,No。
我和杨依然可以说是朋友。我大学毕业时她还是个高中生,在西城区。那时她水平也青涩,和我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不是旗鼓相当地好,而是旗鼓相当的次。考虑到我和她的年龄差别,我得给自己加个词语:臭不可闻。不过以后么,我们就不旗鼓相当了,而是我不如她,而且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歪?我天赋不如她,何况她一直很努力。
她算是侠女,当然是兼俱能吟风弄月的那种,舞得一手好鞭术。那鞭尾是镶嵌有金属皮的,能伤人。她妹妹是个淘气鬼,在外面若惹了祸,就将她姐姐的鞭术搬出来,据说能唬住和她闹别扭的淘气鬼。曾经见她和郭小四的粉丝干架,为了维护格律的尊严和别人斗得不亦乐乎。你将之归结于不谙世事、或者少年热血,都可以,反正最后都会变得温润圆滑、热血也会冷却。现在她也大学毕业了,已是很难见到其踪影。
2) 孟依依
后来在菊斋呆过一段时间。菊斋是个小网站,很多人可能知道,小虽然小,不过里面有些人水平着实不俗 (大网站中天涯现在还成,别的像什么新浪、网易、凯迪的文化区,已经凋零了,就如同万维的诗坛一样。不是说没有高人,而是平均意义上的凋零),例如不再露面的长安,例如现在只偶尔露面的孟依依。不是我妄自菲薄,如果说我码啥后非得要和这些好手“比”一番,看自己处于个什么位置,那么结论是很明显的:会有一种想死的感觉 (当然不是说去自杀之类,而是直截了当地形容那种气馁)。
那里是时常有些吵闹的 (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但,这是网站的通病),而吵闹的主因,如果万维是因为左右之争,那里则会是因为比才 --- 有的是明着比,例如打擂;更多的则是有意无意的较劲。不过真正的好手大抵是谦和的,或者即使有狂的一面,那基本上也是内狂,于外则是收敛的。而温润如玉的孟依依就是这种能收敛的。别人的收敛,可能是出乎理智,而孟子的收敛,则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知道,这称为内敛。对一个小女人而言,内敛和温柔是相通的,这无须解释。
说她温润如玉,是她的歌唱得软语呢喃;当慕容滚滚抛出一组恐怖派诗歌后,她似乎是无可奈何似的。她追求曲径通幽,欣赏涓涓细流,远离汪洋恣肆和离经叛道。她像高山一株兰花,唯有雪崩才能将她吞噬。
3) 大神们
曾见过几个不可一世的,有的号称要摘诺奖的、或者得到了诺讲提名的,例如伊沙、叶世斌,我只能说,以后我尽力绕道、不点击,尽管我明白我没啥欣赏水平,但是我不想委屈自己,看到“诺贝尔”就去点击而让自己难受。
曾经见他人解说什么是“倒犯”,我看得一愣一愣的,全然不得要领。我知道那是真功夫,而解说倒犯的是那位平素不怎么发言的。这让我警觉很多。
前不久又见到一个大神,这位大神就比伊沙、叶世斌还大神,一辈子几手打油诗那是惨不忍睹,一边怒斥哈佛,一边为了推行诗歌的朗诵化而和别人打打出手,因为他要废除中古韵,代之以普通话,同时废除格律。真的应该如此么?诗词的“朗诵” (其实最好说诗歌的读,词曲的唱),只是诗词的功能之一。随着诗词的发展,它越来越形式化、抽象化,朗读这个功能越来越退化。汉诗在这方面其实算保存(朗诵功能)得不错的,西方一些流派的 poems 其实公开宣称抛去这一功能,例如大部分先锋诗人们都在刻意孜孜追求一种行业的语言,亦即基本上只有他们那个圈子里的人才理解的符号表达。
去看看那些诗歌写得好的,是用中古韵的多,还是新韵的多。格律格律,熟悉格律的人,应该明白格律是和中古韵捆绑在一起的,离开中古韵就谈不上格律不格律。本质上,离开中古韵谈格律,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基于普通话的中华新韵之所以能存在,主要得益于格律能明显地分为两个比较独立的部分:平仄规则和平仄内容,中华新韵无非是保留格律的第一部分内容 (平仄规则) 而用普通话取代第二部分。理论上能取代第二部分的东西不少,例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新编,就是中华新韵和平水韵的折衷。理论上你也可以用日文、英文取代平水韵或者中华新韵 (尽管实际上很难),但是这时你的“格律”就是个偷换了概念的“格律”,是另一码事。
对很多南方方言而言,现今的平水韵其实更适合朗诵,因为很多南方方言的声调和平水韵是一致的 (有的口形发音有的变了,例如“者”),包括入声字。
昨天在沙龙开了个方言和韵书的帖,没整完,准备今天续写的,当然,若比较官话和南方方言哪个更像中古汉语的承传者 (矮子里面拔高子),对入声字的追踪比较,自然是少不了的功课。可惜芹泥今天说,江淮官话的入声分为阴入和阳入两调,假老道又说粤语的入声分为阴入、中入和阳入三调,而且像 p、t、k 那样的清辅音尾巴消失了但是要说得“吞吞吐吐”,弄得我头都大了。
如果不跳大神,就得承认自己的无知。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