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见这个连接:http://news.creaders.net/us/2014/10/22/1445972.html
楼下老爽在质问,“她偷技术数据判刑10年。大陆华为等掠夺香港知识产权怎样办?”,其实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类比,因为陈夏芬是政府部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的雇员,而“华为掠夺香港知识产权”即使是确有其事 (假设如此,否则这样的讨论就没意义了),那大约也是企业间 peer 对 peer 之间的关系,这和陈夏芬的 case 是不一样的。这里我之所以将老爽这个帖子引用过来,是因为帖子中“华为”这个字眼。网络上关于这个企业的政府背景性质等而招徕的抨击其实不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留意过,这里不提。
但我得提一句的是,我曾经(具体点,2011年底或者2012年年初,如果没记错的话)收到的一则email就提到了华为,这个email让我一度觉得迷茫甚至委屈,因为那是单位的某个头给雇员发的,头还加了几行自己的 comments。email 的正文是一个连接,也就是 zdnet 上的一篇评论文章,文章的内容是给美国的企业和gov部门警告,说中国有很多企业有军工和政府背景,美国应该提防这些企业盗窃技术,其中列举的几个企业就有华为。那篇文章是不是很极端我不想评论(再说我也评论不了),但当时我读到这则email时心里非常不是滋味。文章虽然不是头写的,但是是他给内部转发的,而我恰好是个 Chinese。
我回头再看了陈夏芬的 case,她的指控是“指控非法进入联邦数据库,盗窃信息”(发虚假声明一事这里不说)。楼下老福等人说这是不是因为好奇等原因。我不知老福的原意是什么,是不是觉得,如果只是因为好奇,不是因为倒卖数据当间谍等而应该免去牢狱之灾这个意思?这事恐怕没门。我不懂法律,具体如何判决,我不知道,但若说她是因为“好奇”,这恐怕是说不通的,因为 gov 部门和 security (包括 internet security) 有关的 issues,一直是强调的很厉害的。来个类比,这有些像美国社会对种族歧视的强调,惹上了麻烦就不好脱身。她年纪很大了,对这些不能说不懂。我举几个例子 (当然有些可能没有代表性),例如 intranet 的密码必须通过一个指定的 server 更改,例如 windows auto update 必须 turn on (我家里的 PC 都是 turn off 的,呵呵);windows XP 不继续支持后,XP 电脑就被强制收走 (理由就是微软不再支持了,所以安全失去了保障。其实微软的视窗我最喜欢的还是 XP);例如每年一度的 security training course,这些 training course 覆盖很广,包括在 non working site 和上司或者同事哪些话题不宜讨论,包括如何识别有毒的 chemical 物质等;用 messenger 也必须用指定的软件例如 Lync,如果你用了别的软件例如 AIM Pro 聊和工作相关的事情,就非常不好甚至会惹麻烦;例如USB 不能用 private 的 (这个,我没整明白 why),用邮件发送 zip 压缩文件应该特别小心,等等。其实这些 rules/guidelines 大部分是不言自明的,今年和明年的也大同小异,但每年就这样翻来覆去地强调。
所以说陈夏芬那么做是出于好奇是说不通的。这种对安全性的强调,以前我觉得很形式化,甚至觉得是多此一举,后来才逐步明白它的“威力”。威力在哪?威力就在于,即使那些东西是显而易见的,但你知道人家在乎那个,你不能去越界。
当然, rules 归 rules,它并不会导致 employees 变成冰冷的机器人,就如同在美国社会里并不会因为有种族歧视这道紧箍咒而导致大家不苟言笑一样。你偶尔因为不小心用 AIM Pro 发了和工作相关的信息,也不算啥,下次留意就是;在里面看看中文网,戴耳机听听音乐,看看 youtube,也没人在乎。有时还能见到一些充满人情味的小猫腻,例如假设雇员喝可乐饮料吃点小 snack 应该自己掏钱从 vending machines 买 (至少很多部门是这样的,我想理由就是 gov 得从形式上保持廉洁,呵呵),但某个小圈子大可弄个小冰箱塞在某个办公室的某个角落里,里面放些饮料拉甚至啤酒什么的,你拿去喝就是,只是里面好多时候都是空的,呵呵。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
最后呼吁一句,希望同胞们不要去尝试越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