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今年七十五岁了,目前还在美国的一家公司里上班。公公是六十四岁那年才正式开始在美国工作的,中间还有一次被裁员又重新找到工作的经历。对于他们那一代人来说,他的经历可以说是不同寻常。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公公从江苏老家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专业,毕业后分到了远离家乡的一座小城的一所农校工作,之后不久又调入了当地的一家农业研究所。在那个研究所公公一工作就是二十多年,其间遇到了我的婆婆,结了婚,生了孩子,直到改革开放。八十年代初,国家开始公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出国,这时机会降临在了公公的头上。于是,八十年代中期,在北京外国语学校强化了一年英语后,公公来到了美国的一所大学做访问学者,开始了他后来一直研究的棉花基因转化项目,也开始了他后半辈子可以称得上是不平凡的人生。 公派美国一年后,公公选择了回国,主要当时公公已经是知天命的年龄了,还有英文也不好。回去后,公公继续开展他的项目研究,很快成为他所在研究领域的专家,同时也出了很多科研成果。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公公在事业上可以说是成果不断,也在国内获得了很多荣誉。公公是很早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也当上了全国先进科学工作者。另外,当时他所在的省份重奖有特殊贡献的知识分子,奖励了公公一套房子。在这中间,公公又到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做了一年访问学者。 时间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那一年,公公收到了一封来自新加坡农业分子生物研究所的邀请信,邀请他到那里工作。从这时开始,公公就开始了他正式洋打工的生涯。在新加坡工作的几年里,公公做的一项棉花转基因技术申请到了专利,而正是这项技术成了公公日后来美国工作的一个契机。 他后来在美国任职的这家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制药企业,当时公司的农业部门准备开发棉花的基因转化项目,在澳大利亚、中国、印度等很多地方想找一个合适的人选,直到他们在新加坡找到了公公。当年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也是最后把公公办到美国来的人叫David。他后来告诉我们说,那年公公已经六十四岁,当他把公公的情况汇报给这里的头时,这个头并不同意,理由是找一个马上要退休的老头来干嘛。可是David并没有轻易放弃,他认准了公公的实力,找到了总公司,让上面的老板同意,这样才把公公挖到了美国。公公婆婆最终决定来美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当时先生和我这个小家已经在美国。 我的公公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