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默如雷 与 一归何处 〈希伦·包尔斯的希腊奴隶〉中的禅宗公案 傅正明 包尔斯〈希腊奴隶〉雕像的默照禅,勃朗宁夫人名诗的话头禅,发出了人间佛教的最强音┅┅ 「一默如雷」英译可能来自勃朗宁夫人的诗 在《维摩经》中,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无言」。「一默如雷」这个震撼心弦的禅宗公案,导致後世发展出默照禅与话头禅两大流派。 默照之法,无言之教,究其渊源,出自佛祖。除了有时拈花微笑之外,佛祖对世界是否是永恒的问题也曾不置一词,保持「高贵的沉默」。 英文转述这个公案时,多译为「如雷沉默」(Thunder-like silence)或「沉默之雷」(Thunder of Silence)。美国神秘主义者古德史密斯(Joel Goldsmith)著有《沉默之雷》一书,从比较宗教的角度教人如何领悟上帝的声音。这一片语,以西方修辞学观之,既是明喻或隐喻,又是一种矛盾语(Oxymoron),钱锺书先生将此译为「冤亲词」。「沉默」与「雷霆」两个词原本「冤家」,却结为「亲家」,是破除二元论的一种奇妙的表达手法。 据我查考,「一默如雷」的英译,最早可能是从勃朗宁夫人(E. B. Browning)的一首诗中信手拈来。19世纪的这位著名女诗人不谙佛教,可是,从她的组诗《葡萄园十四行诗》中,却不难发现与禅宗相通的诗心。其中的〈希伦·包尔斯的希腊奴隶〉('Hiram Powers's Greek Slave'),不但有禅意,而且蕴含後世「人间佛教」的「话头」。这首诗的中译,载笔者新出版的《英美抒情诗新译》(台湾商务印书馆,2012年6月)∶ 他们说理想美不能进入 苦难之家。在门口伫立的 是一个铐住双手的异邦形象, 雕塑家把她称为「希腊奴隶」 (他赋予她的那种缺乏激情的完美, 没有遮蔽基石拓展的黑暗空间) 就这样在不同国度以人类的理想 直面人类的罪恶。触及心灵的 火焰般的艺术手指!──世界的奴隶制 即将崩溃!呼吁吧,公正的石头, 从上帝的纯美高度抗衡人类的谬误! 捕获在你圣洁面容上的,是东方的 也是西方的悲哀──以沉默的白色雷霆 撞击强权,辱没强权,把它颠覆! 「沉默的白色雷霆」(thunders of white silence)这一片语,只要去掉一个色彩词,与「一默如雷」便只有隐喻与明喻的细微差别。 勃朗宁夫人从小憎恨父亲在牙买加甘蔗种植园奴役奴隶的行径。少女时代因骑马摔伤,从此沉溺诗歌世界,受到但丁的人文精神、密尔顿的政治热情和拜伦的叛逆性格的陶冶,敢於反对一切社会的不公正。1846年,身有残疾却诗名大振的她,逃离专制父权的阴影,与诗人罗伯特·勃朗宁结为伉俪,一起奔向义大利「复兴运动」中的「自由之美」的怀抱。 〈希腊奴隶〉雕像展现令人痛绝的「理想美」 在佛罗伦斯,勃朗宁夫妇参访了寓居此地的美国雕塑家希伦·包尔斯的工作室,在那里见到他创作的〈希腊奴隶〉大理石裸女雕像。雕像展现的是土耳其人正在中东奴隶市场贩卖一位戴镣铐的白人女奴的情形。她的艺术形象是参照古代一尊希腊青铜维纳斯雕像设计的,但雕像上增添的一个小十字架表明她是一个基督徒。凝聚在「希腊奴隶」身上令人痛绝的「理想美」,激发了勃朗宁夫人的诗的灵感,雕像与诗,从此成为艺术诗歌史上的双璧,其「默照」的光辉,「话头」的警策,令当时的美国观众联想到南方蓄奴制的非人道的罪恶。 月溪禅师解「一默如雷」的公案说∶「文殊师利之叹维摩诘,不知维摩诘之所默,即是诸菩萨之所言,与遍叹诸菩萨无异,是犹未悟不二者也。」这番话,不妨在东西方文化的语境中相互阐释。以希腊罗马文化的视角来看,这雷霆便是众神之王朱彼特的雷霆。他的「三霹雳」分别象徵机遇、命运和神意,是打造未来的力量。在〈希腊奴隶〉中,艺术家的雷霆震怒直指土耳其奴隶贩子的贪、嗔、痴。是他们的三毒撕掉了一个纯洁女性的衣装,使她一丝不挂的胴体成为「同体大悲」的色身。以希伯来文化的视角来看,这雷霆便是上帝所言,即《圣经》所说的「太初有言」或「太初有道」。曾在美国传道的印度精神大师梅赫·巴巴(Meher Baba)指出∶「上帝最大的礼物是不断在沉默中惠赠的,对他的沉默之雷,人类却充耳不闻,上帝因此道成肉身。」太初之道不是二而是一。西方神秘主义者所说的「大一」,往往是上帝的同义语。 进一步深究,就会碰触到另一个禅宗公案∶「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关於这个公案,当机妙答甚多,从「希腊奴隶」身上也可以找到启悟人心的解答。首先,这个「一」,用勃朗宁夫人的诗语来说,就是「上帝的纯美高度」。在西方美学史上,这是柏拉图心目中的「美本身」,是哲学和精神意义上的「绝对理念」。「一归何处?」作为万物之渊源和归宿的「一」,将重新带著慈悲和圣爱回归一切现象界,回归大自然的鸟鸣花开,云起风动,回归人类吃饭饮茶的日常生活、回归一切审美活动和艺术创造,回归一切社会实践,包括抗衡和颠覆「人类的谬误」的政治活动,社会改良或社会革命。这就是一归於多、一归於易、鼎故革新的变易之道。 「一默如雷」四个大字,常书於书法描红字帖中。书法属於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同一艺术门类中的绘画和雕塑中的佳作,更具「一默如雷」的特徵。包尔斯〈希腊奴隶〉雕像的默照禅,勃朗宁夫人名诗的话头禅,发出了人间佛教的最强音,呼吁人类「以沉默的白色雷霆/撞击强权,辱没强权,把它颠覆!」。 《联合报》 2012/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