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叹胡雪岩故居 ·小 樵· 杭州的湖光山色烟雨楼头早已在神州大地吹醉了成千上百年,弄得后世游人造访人间天堂行程事先便都有了定式,到杭州能做的差不多也就只有寻访古人诗话里的描述,见证传说故事的份儿。我到杭州就是这种情况,加上以前当学生时曾经去过,此番再去没指望长什么新见识,期盼中比较具体的内容就是要品尝原产龙井和西湖醋鱼。没想到,当地接待的同事已为我们做了精心安排,行程头一项便是一个意外,一到杭州当天下午头一处参观的地方就是胡雪岩故居。同事告诉我,这胡雪岩故居乃是今日游人来杭州的第一去处。我虽然客随主便跟着走,心中未免带着些纳闷不以为然,因为这地方我一点没听说过。 原来几年前国内上演过一部电视连续剧,红顶商人胡雪岩。这部电视剧造成了轰动,从而一举使胡雪岩故居变得大名鼎鼎。后来朱熔基总理到杭州视察也将此处做了必看,参观后此公竟然一反不题字常例,感慨万千洋洋洒洒地当场写下了一大篇条幅,朱总理的名望更使得此故居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胜。当地朋友也因此将此地排成了我们行程的第一去处,去了也真长见识。 西湖东南有一条青石铺就的元宝街,街面不宽,可着这条街的整个一侧都是一道高墙,里面就是胡雪岩故居,巨大的门楼通向里面开阔的庄园。进得园来,十好几重的进院,曲径萦回,不断地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亭台楼阁,水榭歌台,数不清的画栋雕梁竟然都是红木楠木,门窗摆设更是银杏鸡翅等听着都觉得珍贵的材料,而合页把手一律精铜特制,门窗上镶的五彩玻璃都是从外国专门订造。连通各院过道两侧的粉墙上如同是砖雕展览,胡家的砖雕比起山西乔家大院更多了江南一派的细致精美,其中竟然有董其昌、郑板桥、唐伯虎、文征明等名家的书法石刻作品。故居里每处庭院都分别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例如冷香院。庭院如此之多是为了金屋藏娇,胡先生有十好几个漂亮的姨太太。 一处私宅,耗费讲究到如此地步,各种描述游记想必已多已尽,不用我再添赘。可是,这故居主人胡雪岩究竟何许人也?即使此处庄园之豪华富可敌国,凭什么其旅游价值能在如今国人心目中超出西湖之上,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胡雪岩(1823-1885),安徽人,晚清时期的大商人,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胡雪岩出身贫寒,起家是因为慧眼识才倾囊资助尚未发迹的王有龄。后来王有龄官至浙江巡抚,便把杭州清军的粮饷供应包给了胡雪岩。太平起事,杭州陷落,王有龄殉国,胡雪岩立刻转向太平军。接着又再次转向,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承包了湘军的采运、筹饷以及订购军火,并利用湘军官饷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又创办了胡庆余堂国药号为军队提供医药,经营项目一再扩大包括了钱庄、粮食买卖、兼营房地产、开设典当等。胡雪岩富甲一时,靠山强势,自己也被朝廷策封顶带花翎,乃是名副其实的官商。光绪八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丝厂,斥资两千万两,高价尽收新丝,企图垄断丝业贸易,藉此使手工国产丝绸与外国工业化机织产品竞争。此举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并阻扰出口外运。胡雪岩周转不灵,又被官府同伙群起敲诈勒索,于光绪十年破产,次年黯然离世。 胡氏庄园始建于胡雪岩鼎盛时期,耗资几十万,可入住没多少年胡家便已败落,庄园随即被子孙以十万银子变卖。2005年,胡雪岩的故事被深谙皇帝奴才之精妙的二月河编成电视剧,上映造成轰动,神州大地几乎人人都能梗着脖子学说胡雪岩的品格和骨气,“站立著是一个英雄,倒下去也是一条好汉”。 可对于住在资本主义外国的人即使生长在杭州也不见得听说过胡雪岩故居,因为这地方后来已彻底没落,成了个住过几十户人家的大杂院,如今模样是近几年重建的。当年胡雪岩盖庄园花了几十万自家的白银,而重建不算拆迁规划,光建筑本身就花了人民币上亿,显然比原建还要破费,只不过如今是由政府出面花着老百姓的钱。 这么折腾为的是什么?人民政府重修封建胡雪岩故居想达到什么目的?胡雪岩既非革命先驱,其故居也不算人文古迹,大约无论如何拉不上革命教育等等。可胡雪岩故居确有旅游价值,门票不菲而游人如织,其旅游价值的基础是什么?人来这儿是为了从故居里看什么,从胡雪岩的故事里领教品味什么? 朱熔基总理来此留下长篇题词:“胡雪岩故居,见雕梁砖刻,重楼叠嶂,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财倾半壁。古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 朱氏题字已罢意犹未尽,在后面又亲笔加了个尾巴曰,“偕夫人爱女同游以记。” 朱氏清高,身为国家总理视察地方自不待细究,不知夫人爱女同游是否需要买票?在世人心目中朱总理在官员中绝对属于出类拔萃者,其字狷介硬朗,其文也带着感慨,难得据说还是即兴,胡雪岩故居也因此声名大振。可是,“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朱总理之感慨总结是否就是胡雪岩故事意义之所在呢?开始一读题字,我也深深佩服朱总理真有两下子,等瞧见后边的尾巴,又让我也觉得多少有些意犹未尽。 其实,朱氏题词实未能出杜牧阿房宫赋所叹之意。杜牧赋中先极力扬开秦始皇阿房宫之极致,然后猛然做收:“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是,只要做很简单的计算就可以看出,一处私家庄园无论奢华到什么程度都不足以造成一家大商贾的破产。胡雪岩光用来囤积真丝的现银就有两千万两,而修建庄园的花费多说也只有百万。压死骆驼的稻草肯定不只一根。中国商人富而不贵从来为士大夫鄙视,李鸿章与左宗棠作对拿胡雪岩开刀;当时外国织绸生产已是机械化,胡氏不思技术进步却试图通过买断原料达到垄断,不识时务又断了资金周转;等等这些,对于胡雪岩的破产,哪一项大约都比他盖房子养姨太太重要。就好比把个国家弄得穷得恨不得老百姓没裤子穿,国家总理裤子上打了个补丁虽也算得美德却实在无关紧要。 然而,直到如今能引起中国总理感叹的仍然只是胡雪岩的“骄奢淫靡”。 按说“骄奢淫靡”并非不可叹,因此阿房宫赋才会成为千古名篇。可是,杜牧阿房宫赋见识之高并不停在骄奢淫逸之叹,更深一层的是下一段: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道明了他为什么感叹:“宝历年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可照如今中国之势态,胡雪岩故居既得重建,只怕重修阿房宫也只是迟早的事儿。 杜牧是位落魄文人,阿房宫又是比唐朝早了上千年的古迹,因此杜牧能做的大约也就只是感叹。问题是,叹归叹,和空谈差不多,叹的目的是希望有人会引以为“鉴”,所谓以古为鉴可正朝纲。什么人可以鉴,可以有力量把感叹付诸行动呢?还能有比国家总理更为合适的人选吗?胡雪岩如果真以奢靡而致破产,最好的借鉴大约应该是这故居即使仍在也要拆毁才对,岂料如今不仅废墟重建,当朝总理还特来拜访,来了也学着古代文人发一通感叹。如果国家总理能做的也只不过是一叹,“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历史重复何时才能不叹?何人才能止住此千古一叹? 照官方介绍,修复胡雪岩故居乃是为了抢救文物,没说是为了提供场所供人兴叹。确实也是,如果胡雪岩和胡雪岩故居的故事只能引起人的感叹,大概没有几个游客会来。人们对胡雪岩故居的兴趣之所在大约和总理之叹恰恰相反,到此一游更可能就是想见识一下腰缠万贯的人怎么发财,怎么享受,什么才叫“骄奢淫靡”。 朱为总理,能力治起国家来都富富有余,不可能看不出胡雪岩成败的根本原因,可也因为身为总理圈内之人,公共题词大约只能是点到为止难以直雪胸臆,不像杜牧不担责任可以想哪说哪没什么顾忌。确实,慢说总理,国内有眼光的人多得是,谁都明白豪宅只是财大气粗的标志,而胡雪岩的成功之道远不止会盖大房子。如今中国早已有人出了专著总结出胡雪岩管理学,号称中国CEO的必读。那位二月河的电视剧之所以大受欢迎也正因为他真能抓住中国人的心,一个“红顶商人”的标题就把胡雪岩故事的吸引力提高了几个层次。商需傍官,官商才能发财,怎样抄小路得通官府借官行商避开公平竞争才是成功之道发财之道。胡雪岩如此,古代中国如此,现代中国亦如此,所以胡雪岩故事才有吸引力。 可惜,官商发财如藤附树,官场波动商先倒霉,成功之道与衰败之道于此其理相通,这恐怕才是胡雪岩故事的真谛,才是可叹可鉴却又没人叹没人鉴的可叹之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