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反正不是麦当劳
小樵
我家小不点生长在美国,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很早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与麦当劳旷日持久的食品斗争。这不是一场好打的仗,所幸我家内当家的对沾着孩子的事还不总是坚持妇人之见,因此还算胜负互见。欧洲行前做饮食研究时,并未对小不点吃什么多做考虑。阿尔啤斯三国主要是德语系统,而瑞士西部则更是法语文化,德意志法兰西都有自己很引为骄傲的饮食文化传统,估计都对美国快餐不感冒。
等火车快到洛桑,这时我们已经差不多进行了二十多小时的旅行,自然而然地说起来晚上一定要来顿法国大餐。我家小不点对法国饭一向持反对态度,说是没有麦当劳肉多而且经常吃完了不知道吃的是什么。我其实也是兴趣不很大,总觉得吃饭的乐趣在于吃,而法国饭讲究的是餐,也就是得严装密裹正襟危坐地去吃。
于是,我抓紧时间开始给小不点做思想工作,告诉他洛桑是法语区,在这法兰西文化的基地应该不要错过尝试地道本地饮食的机会。一边说着,我指给他瞧,过了Montreux,路标店牌一下子都变成了法语,所以晚上一定要试法国餐。小不点说不出什么反对理由,撇出一句,说他不知道原来他爸爸还既懂德文又通法文。一个软钉子噎得我说不出话,只好刮一下小不点的鼻子,暂时搁下话题。
一出洛桑火车站,就知道事情不好办。断然没有想到,在这遥远的瑞士小镇里,火车站正对面,阴天暮色中古色古香的路边建筑群的中心部位,一个巨大的黄色M标志下,麦当劳灯火辉煌,使周围的所有商店招牌都显得暗然失色。我赶紧催着去旅馆,这种情况下能做的只有尽量分散小不点的注意力。
可洛桑只有一条主街,办好旅馆出来就餐,还是躲麦当劳不过。走在街上找饭店,总归笼罩在那大M的黄光之下。好容易找到个瞧着挺正式的法兰西饭店,以为万事大吉,正要推门进去,半天没出声的小不点理直气壮地开了腔,
“爸爸,你是说要吃法兰西食品,对吗?”
“对呀。怎么啦?”我虽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个圈套,其势却已经不能不钻。
小不点一本正经地宣告他的思考与推理,法国炸(French Fry)乃是真正法式食品,而他以前从来都没有吃过地道的法国炸薯条。
瞧着浑小子有此机变,当爸爸的心中不由地一喜,二话不说就奔了麦当劳。去了才知道,法式麦当劳还真跟美国不一样,别的倒还没什么,价钱乃是美国的大约两倍半。一边交钱,不免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争取让小不点尽量不在欧洲吃麦当劳。
到了慕尼黑,我的担心都是多余,巴伐利亚饮食文化中有远比麦当劳能调我家小不点胃口的东西。
慕尼黑的中心叫Marienplatz广场。到慕尼黑安顿好的头天傍晚我们便来到这个广场。巴伐利亚的夏夜里,广场上人山人海,一边是一片接一片的露天酒吧,灯光火把照耀如同白昼,家家满座,处处喧哗,啤酒香四散飘溢;而另一边则是以旧市府为中心向两侧排开的大排哥特式建筑。市府中心本身是一群古堡,中央入口由两座高高的尖顶钟楼构成。信步穿过入口的大门洞,走进古堡群围绕而成的巨大天井庭院里,仿佛骤然来到另一个世界。
百尺见方的庭院,摆着上百张圆桌。院里没大灯,桌上紫红色大肚子玻璃杯装着蜡烛,烛光映照着白色的桌布便是院子里的主要光源。四边大门洞吹进来的穿堂风吹过,烛光摇曳,再透过玻璃杯折射出来,半明半暗地照亮食客们,使整个环境产生出浮动一般的效果,好像置身于雷诺阿的图画中间。四角的古堡尖顶挺立,黑呼呼插向夜空的影子反衬在清冷的星月光下,给暖光暗色调里的院子平添出一片静谧与详和。这里是Ratskeller饭店的露天座位。不知是否因为正赶上我们都是饥肠碌碌,庭院里的气氛立刻将我们吸引,不用商量便统一了意见。绕了一圈,居然还找得着空位,我们仨毫无争议地坐了下来。
Ratskeller饭店晚餐菜单有专门的一栏,其中主餐的名头前面都冠有巴伐利亚地方风味字样,正和我意。那晚上我们要的分别是香肠组合,烤全鸭和牛排。香肠有红白腊三色,大约是集巴伐利亚腊食品之大成,可惜看着好吃,吃起来太咸;烤鸭的肉质坚实嫩红,喷香不腻;而半磅多的一份大牛排则被小不点一人独吞,一点儿不肯分尝。再有就是Lowenbrau淡啤酒清凉爽口,乃是德国肉食品的再合适不过的佐餐饮品。后来进一步发现,能从我家小不点嘴里替下牛排的只有巴伐利亚炖肘子,还有就是用德文菜单好像比英文的便宜。
酒意微醺,饱餐之后,极惬人意,直到付帐才又一下子跌回到现实世界。Ratskeller三人一次晚餐要100多。一边签字交钱,一边很冷静地发现自己曾经非常坚定的洛桑决心已经开始发生了根本动摇。何必呢,不是吗,即使在欧洲,让小不点吃几顿麦当劳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料,第二天再到晚饭时分,我家小不点居然从麦当劳前面过门不入装没看见,没等问就说还要去Ratskeller。当爸爸的听了不免有些哭笑不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得,贵是贵了点,可反正至少不是麦当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