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夫茨綜合徵是一個美國大學的毛病,具體說,是在有很大缺陷的大學招生過程中逼出來的怪現象。
美國學生申請大學一個主要策略是按自己成績成就,大致申請三類大學,希望(Reach),匹配(Match),保險(Safe),以在期望能得到自己的夢想成真學校青睞的同時又能確保有學上。這和中國報志願差不多,原本無可厚非。但是,美國又同中國高考錄取不一樣,不一樣在下一步。美國學生可以同時被許多學校錄取,然後自己選一所。這,才是癥結之所在。
美國大學排名指標很多,但本科招生最有關的是錄取率與接受率。兩者都是反映學生來學校的意願強烈程度,起主導作用的分子都是學生,卻有一個根本區別。錄取率中學生雖是分子,但是分母是所有申請人總數,要誰不要誰的分子是由學校決定;接受率是實際來學校註冊入學的比例,分母是被接受的學生的總數,分子則變成了由學生決定,被學校錄取後學生最後來不來。
錄取率是錄取數除以申請人數,越低越好看,例如哈佛今年提前錄取率20%,常規錄取率則只有2.9%。芝加哥大學是個很好的學校,可是報名人數一向較低,因此錄取率一向不好看。近來,芝大玩了命印出非常漂亮的海報,邀請信,鋪天蓋地散發。信上用各種方法給學生製造出印象,除了歌頌自己,更主要的製造假象,仿佛學校已經追蹤你多年,好容易盼到今年你終於可以來申請。這是大學的手腕,效果卻相當不錯,芝大錄取率近年來每年改善。
另一指標是接受率,與錄取率截然相反,是越高越好。申請時不管怎麼難,一旦錄取,來不來的主動權一下子從全在學校變為全在學生。如果錄取學生全部註冊入學,接受率就是100%。毫無疑問,這是每個大學都最希望的,可惜,哪個大學也達不到。
波士頓地區有許多大學,其中規模較大的像塔夫茨(Tufts),波士頓大學都是很不錯的學校。可是,波士頓地區同時又有MIT,哈佛大學。
接受率保護指在招生實踐中,一個大學故意拒絕或是將高素質的學生列為等待錄取,因為這些學生極可能被更負盛名的大學接受而最後選擇不來。這也被稱為塔夫茨綜合徵。
大學申請過程中有許多讓人難以理解的現象。沒有人會道明錄取或不錄取的理由,當然更不會有人承認存在塔夫茨綜合徵。
|